访问APP

省时节力,试试追觅--追觅新款扫地机F9使用实测

邵先森和大之

2020-08-13

大家好,我是邵先森。

如我前两篇所言,因为原来家里对面的房子装修的原因,就简单搞了一下另外一套房子(装修可见另外一篇),这样夫人生了以后,方便家长来住。

最近孩子出生以后,我长时间在另一套房子里陪着夫人和孩子,导致原来的家里没时间打扫。。回家时候发现灰尘挺多。。

既然灰尘多,又没时间打扫,作为一个数码爱好者,买个扫地机的想法自然是顺理成章,顺水推舟,顺其自然,理所应当,毫不犹豫。

在一番搜寻之后,入了追觅的新品慧目F9,追觅Dreame 大部分都知道,之前一直是做吸尘器的,以性价比著称,之前也给父母买过追觅的吸尘器,还是挺好用的,吸力很大,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这次在一番对比下,也就入了追觅的新品慧目F9,吸力2500pa,vSLAM+光流导航,电控出水拖地模组。

为什么选用vSLAM+光流导航技术的机器人而不是选用LDS的机器人呢?一是预算相对有限,二是老家里的沙发底下,我家以前的机器人钻不进去,三是,在汽车行业的兼程序员的我,因为在辅助驾驶上其实是大量使用CMOS(还有毫米波传感器)的,所以我对于这个技术其实比较好奇,所以这次在技术相对成熟的今天,就选用了vSLAM+技术的机器人,而别看vSLAM+说的那么复杂,其实就是通过CMOS和计算机视觉算法来建模。同理,追觅F9的这颗主摄能进行30000个特征点每秒的扫描。

然后做出对应的规划,相对于LDS的机器人来说,vSLAM机器人因为高度更低,可以清扫更多的区域(比如沙发底部),但同时也会因为是CMOS采样的原因,在暗光条件下建模和避障不如LDS机器人。

其实也有CMOS+TOF深度镜头的机器人,只是更贵了,但是我很欣喜见到手机,自动驾驶,各种机器人乃至更多的设备采用同样的科学原理去运作,科技一旦通用,运作的原理会更清晰,以后的成本会更低廉。既然汽车辅助驾驶都在用,人脸识别也再用,那么视觉算法其实已经很成熟了。

我们来看看在扫地机上面的应用如何?

这次的追觅F9是个扫拖一体的机器人,并且拖地模组是电控出水,多档可调,这个很重要,以前家里的机器人的水箱经常不出水,比较尴尬。

我们来看看开箱part:

不得不说,现在的扫地机器人,做的挺漂亮的,无论是内包装还是外观,都是简洁,对称,对强迫症患者极其友好

配件不算多,但该有的都有了,扫地机本体,充电器,副刷和对应的拖地模块。

强迫症患者的最爱,摄像头放中间是不是会更美。分别是开关键,回充按键,以及摄像头。

正面盖子可以往上打开,开盖就是扫地机的集尘盒,但追觅的600ml集尘盒貌似比其他家的大很多=。=

尘盒和扫地机的接口处,双边都有对应的橡胶密封圈,橡胶圈密封非常良好。这样一是不会损失吸力,二是灰尘可以完美的进入尘盒

尘盒还有个很特别的细节,我拍了个图。

不知道大家看得出不,这个尘盒自带一层细密的不锈钢滤网,挡住了绝大部分的灰尘,每次倒灰尘的时候,不锈钢上的灰尘会自动先脱落,而hepa滤芯却只进入了很少的灰尘,这种双重过滤方式,非常有效的延长了后置hepa滤网的使用寿命,而且更容易清洗,是个不错的设计。

再来看看吸尘器的底部。

万向轮,四颗悬崖传感器,主刷,动力轮和副刷,四颗悬崖传感器保证了吸尘器在楼梯边上不会掉下去,很适合别墅的打扫(当然,我家根本用不上)

主刷很容易打开,在尘盒附近也送了清理工具,可以用于清理毛发缠绕。

这颗带”悬挂"的大轮子,一看通过性就不错,1-3cm是肯定是无碍了。

安装好拖地模块以后的俯视图如下,拖布很容易拆卸和清洗。

拖地模块电控出水,三档可调。

停靠墙边充电的样子也很可爱,充满电后10分钟会进入休眠状态,支持远程唤醒。

讲了外观,我们来看看实战。

首先,能在米家APP使用和连接是必须的。。这样可以很好的使用。。

连接米家以后,便可以很轻松的进入扫地机管理页面,我觉得使用向导还是做的很贴心的。

然而,对于我这样的90平米的房子,断点续扫功能根本用不上,因为这货的续航长达150分钟,即可以连续清扫2个半小时,我的房子不配这个断点续扫功能!

接下来就让我们开战吧!

扫地机强不强,吸力是第一关!

我下血本扔了一小把金龙鱼的米!!2500pa的大吸力尽数吸收了这些米粒。。。。。。当然,我也不会再倒出来洗洗吃

吸力没问题,应付我家的灰尘绰绰有余。

再来看看vSLAM+光流导航技术是怎么工作的,我把扫地机放到了一个很特别的位置,类似于墙面和柱面。

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大型墙面(门,墙,柜子),即便是摄像头也可以很轻松的感知,但对于小一些的柱状物体,建模没有那么迅速,需要靠碰撞感知,并且在以后的地图中学习到,下次就不需要碰撞了。

在这一档其实我开了拖地档,不过其实感觉不出有水迹,但是洗的时候还挺脏=。=

在扫完以后的归位充电方面,毫无问题。

在扫完之后,会生成一个家里的地图,然后扫地机器人会不断的完善地图并且学习,这样在日后的工作中对家里的环境越来越熟悉。

同样,保存地图后,在地图上进行分区,规划虚拟墙,实现分区清扫也是毫无难度的。

从实际体验和综合素质来看,追觅F9确实还算是个非常给力的机器。

那么这款机器是否有一些不够好的地方呢?当然。。

  1. 相较于LDS扫地机器人,追觅的vSLAM+技术在前几次扫地的时候,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当然,我都是离开家以后再扫的,没什么感知。
  2. 由于摄像头位置的原因,拖鞋什么的很容易被推到任意找不到的角落。。。当然,LDS扫地机器人也有这个毛病。。。
  3. 在暗光环境下,由于CMOS传感器依赖光纤的原因,暗光捕捉以及构图能力较差,碰撞频率提升。

但总的来说,vSLAM+技术的可用性依旧是可以的,规划地图扫拖,行进路径记录完全不在话下,而对于我家来说,本身灰尘很少,能有电控三档出水这样的拖地模组给我,可算是给我家帮了大忙。

好了,本次就先聊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