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拖机器人的集大成之作,追觅W10使用评测
梦想是个猪zdm
2021-08-20
大家好,我是梦想是个猪,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一款几乎没有短板的扫拖机器人的使用评测。
前言
我应该是云鲸扫拖机器人的第一批用户,有一说一,云鲸的这款机器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品类,在此之前,市面上所有的扫拖一体机,其拖地效果都只能算是聊胜于无,毕竟,没有强大的拖地性能,没有拖布自清洁技术,所谓的拖地功能就只能简单的对付一下地板上轻微的污渍,仅此而已。
即便是在拖地模块上加入模拟手擦的振动、主动对地面施加压力,也仅仅只是将拖地能力稍微加强了一点,毕竟,想凭借一块巴掌大的轻薄的拖布就完成全屋地面的拖地任务,实在是太过于苛求那块拖布了。
云鲸这款机器,算得上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能完成全屋拖地任务的扫拖机器人,但是,这款机器并不能称之为完美,所有使用过这款机器的用户应该都能切身体会到它的短板,那就是扫地性能非常有限,这主要是和其设计有关,云鲸的这款扫拖机器人扫地模块和拖地模块需要手动更换,而且只能二选一使用,更主要的是其没有设计扫地机器人必不可少的地刷,因此在扫地能力上基本上是被市面上绝大多数扫地机器人所吊打。
所以,云鲸扫拖机器人最好的使用方法是搭配一台扫地机器人,云鲸只干拖地的活,在使用云鲸扫拖机器人的近两年时间里,我就是一直这么使用。
而在云鲸上市后的这么长时间里,市面上虽然也有其他品牌发布过类似的产品,但整体来看,性能上都存在一定的短板。
直到我收到了追觅的这款W10,这款机器,应该是目前市面上所有扫拖一体机中功能更加均衡,性能更加强大的一款机器。
产品设计
我们首先来简单对比一下这两款机器在设计上的一些区别啊,从整体设计来看,其实这两款机器非常类似,都设计了一个可以自动清洁拖布的基座,都采用的是目前主流的基于LDS激光雷达的SLAM导航技术。
掀起基座顶盖可以看到这两款机器都采用的这种清水桶+污水桶的设计,并且两个品牌的水桶颜色都非常类似,不过从容量上来看,追觅W10的两个水桶容量目测要比云鲸的稍大一些。
将这两款机器的主机底部朝上,就可以看出两者在设计上的明显区别了,追觅W10的主机拥有扫地机器人应有的所有配置,尤其是非常重要的底部滚刷,由此可见,其扫地和拖地功能可以共存,而不是需要通过更换模块来实现。
云鲸的扫地功能和拖地功能是通过更换模块实现的,而且因为没有底部滚刷,在扫地过程中,只能通过两个边刷将地面灰尘和垃圾集中到中间的吸入口,然后被吸入到机器内部尘盒,因为底部滚刷的缺位,导致这款机器的扫地能力大打折扣。另外,如果不额外配备一台扫地机器人,那么每次用完扫地功能后,需要人工值守更换拖地模块再走一遍,效率上也会更慢一些。
当然,除了扫地能力较弱之外,客观来说,云鲸的拖地能力确实是非常强大的。
作为后来者的追觅W10来说,自然就是弥补了前者的不足之处,这个底部滚刷的加入,使得这款机器拥有了完整的扫地功能。
五辐的边刷比起常见的三辐边刷清洁能力应该会有所提高,而且单边刷设计其实更不容易打飞地板上那些较为圆滑的颗粒垃圾。
在传感器的设计上,这款机器也是毫不敷衍,要知道,沿边传感器是市面上不少扫地机器人产品都喜欢简化的部件,但是,如果没有沿边传感器,机器就很难做到非常贴近墙壁行进,在清扫墙壁边缘时往往会出现漏扫的情况。
追觅W10采用的是目前主流的基于LDS激光雷达的SLAM导航技术,虽然现在在扫地机器人的导航技术上涌现出了更新的一些方案,但LDS激光雷达依然还是目前的主流,在工作的时候,位于机器顶部的这个激光雷达会不停旋转扫描,然后利用三角测距原理,在约不低于8米的测距范围内不断的测算出被测物体与基线的距离值,再通过SLAM算法实时绘制房间地图,然后根据地图来规划优化自己的清扫路线,实现高精度导航。
虽然在有限的机身上又加入了一套拖地机构,但这款机器并没有刻意压缩其他部件的尺寸,比如这个尘盒,其容积达到了450ml,和普通的扫地机器人的尘盒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滚刷尺寸为19.2cm,这也和普通的扫地机器人的滚刷没有区别。
可能唯一让我担心的是这款机器在安装了拖布后,其越障能力恐怕比起普通的扫地机器人来说会要稍弱一点,不过拆下拖布后越障能力应该是不会弱于普通扫地机器人的。
另外,这款机器的机身形状明显呈D型,而不是常规的那种圆形设计,D型机身应该是借鉴了Neato的设计,一般的圆形机身的扫地机器人,滚刷通常都设计在机器的中间位置,而D型机身的机器则会将滚刷设计在更靠近前端,能更容易覆盖到室内地面的边角区域。
在基座的设计上,追觅W10也弥补了云鲸的一些不足,比如基座内部的这块清洗底板,云鲸是无法拆出的,而追觅W10则是可以通过解锁后拆出,这样的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将清洗底板取出单独清洗,毕竟这个位置是一个清洁死角。
将清洗底板拆出后,可以看到细节设计,两侧带齿状的设计是为了给机器人的驱动轮提供更大的摩擦力,前端的两个花轮区域则是为了拖布得到更好的清洁,并且在清洁完拖布后还可以将拖布上残留的清水刮得更加干净,降低拖布湿度。
其实,这个基座还有一个主动烘干拖布的设计,这也是云鲸所不具备的,扫拖机器人在拖地完成后,会将其拖布清洁干净,但是拖布此时还处于潮湿状态,长时间的潮湿会使得拖布上滋生出细菌和霉菌,并且有可能散发出异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云鲸采用的是风干设计,在清洗完拖布后,通过风扇持续运转一段时间来吹干拖布,但实际效果有限,而且吹干需要较长时间,所以每次使用完后,总是会听到一段时间的风扇转动的声音。
但是追觅W10则加入了主动烘干技术,内置了PTC发热体,在清洁完成后,吹出热风来烘干拖布,主动烘干比起单纯的吹干其效率无疑是大大提升了。
使用体验
作为小米生态链品牌,追觅W10自然是可以联入米家APP,并且作为小米智能家居系统中的一员而存在,这样不仅可以和小米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各种传感器联动,而且还能通过“小爱同学”语音控制,使用上就变得非常方便。
基于LDS激光雷达的SLAM导航技术在建图过程中响应速度非常快,能够以2080点/秒的速度进行快速扫描,从而实现快速建图,并且在建图过程中能非常准确的扫描出室内障碍物的位置,这比起采用视觉导航的VSLAM导航技术来说,不管是建图速度、规划效率还是避障能力都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不会受制于室内环境光的影响,即便是在黑暗环境中也能精准导航。
在建图完成后,我们可以通过禁区/虚拟墙的设置,对这款扫拖机器人的工作区域进行干预,比如浴室区域,可以在地图上画出一道虚拟墙,这样机器人在工作时就不会进入这个位置了,另外,还可以一些区域设置成拖地禁区或者是拖扫禁区。
此外,还可以在APP中设置仅拖地或者是扫拖模式,并且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吸力大小,如果家里不是特别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标准或者安静模式,要重点清洁地面时则可以选择强力或者超强模式,而且拖布的湿度也是有三档可以选择,家里有大面积实木地板的建议选择拖布偏干,能对地板起到更好的保护。
当然,像需要特别清洁的房间,们可以根据选区或者划区进行多次反复清扫,总的来说,在APP中可以对这款扫拖机器人进行非常个性化的一些设置,从而满足更复杂的清洁需求。
追觅W10还有一个地毯增压模式,在未安装拖布时,扫拖机器人能够自动识别地毯并且开启最大吸力,离开地毯后自动恢复正常吸力。而在安装有拖布的情况下,这款机器则能主动避开地毯,做到湿拖不上地毯,可以说是智能程度非常高了。
另外,针对机器的耗材使用寿命,我们也可以在APP中随时掌握,因为这些耗材也会决定扫拖机器人的使用效果的,尤其是像拖布和滤网,使用寿命到期后就必须及时更换。
追觅W10和云鲸最大的不同就是实现了扫拖同时进行,这也意味着其工作效率几乎提升了一倍,在工作的时候,机器人首先通过边刷和滚刷将地板上的灰尘和垃圾清理干净,然后被吸入尘盒,拖布则紧随其后对地板上的污渍进行清洁,一边扫一边拖,这样就能快速将地面清理干净。
这款机器的两块圆形拖布采用的是模拟人手擦地方式,双拖布对向旋转并且向地板施以10N的下压助力,不但能很好的解决掉清洁死角问题,而且对顽固污渍也有很好的清洁效果。
我们可以看到,地板上的这种污渍能够被拖布清洁得非常干净。
在扫地方面,追觅W10配备了4000Pa的巨大吸力,这比起普通扫地机器人常用的2500Pa吸力要更加强劲,就算是木地板缝隙中的灰尘都能被这款机器人给清理得干干净净。
D型的机身设计,可以更好的解决墙角的清洁难题,避免留下卫生死角。
在观察这款机器人的工作过程时,可以发现它的返回间隔空间为半个机身,这种精细拖地的设计,不但能增加清洁密度,而且能有效提升清洁效果。
在避障能力上,追觅W10虽然比不上追觅的L10系列,不过表现也是还不错,既能很好的绕过桌腿,又不会出现明显的清洁死角,尤其是像餐厅这种桌腿椅腿密布的区域,这款机器人都能非常灵活的进行绕行并规划出更合适的清扫线路。
每工作一段时间后,这款扫拖机器人就会自动返回基座清洗拖布,拖布清洗干净后重新回到返回之前的位置,然后开始继续工作,等到整个清洁任务都完成后,会自动将拖布清洗干净然后开启热风烘干。
烘干的拖布能够更好的避免细菌、霉菌的滋生,也能避免拖布因为潮湿而出现异味,这比起单纯用风扇吹干来说不仅效率更高而且效果更好。
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我个人觉得,追觅W10应该算得上是一款水桶机,基本上找不到短板。
目前市面上有多个品牌推出了类似的机器,但总的来说都存在一些短板。要么是没办法做到扫拖同时进行;要么是采用的VSLAM导航技术,对室内光线情况有较高的要求;要么是拖地能力还是有所不足……而追觅W10这款机器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些不足,成为了一台集大成之作。
所以,如果你对扫拖机器人有很高的要求,希望找到一台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机器人,那么,追觅W10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