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APP

5K字全能扫拖机器人体验:追觅S10pro果然是“全家桶”

海绵菌

2022-06-18

引言:

这几年扫地机器人的进化速度只能用飞速来形容,先是自动集尘,再是拖布自清洁,然后两者二合一了,结果又来了个自动上下水,真的是有种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感觉。

各大品牌“卷势汹汹”,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自然是好事一件,花差不多的钱能买到功能更丰富,集成度更高的机器人,使用体验上也能更上一层楼。

今天海绵就来评测下追觅新推出的全家桶旗舰机型S10pro,不仅把各种让人心动的功能集于一身,还加上了主机自动补水,自动添加清洁液等功能。用下来的感受只有两个字:真香!

满足了现阶段我对于扫地机器人的所有需求点,一起来看下吧~

开箱:

开箱照例简单带过。包装的个头是真的不小,重量大约17kg,还好两边有提手位置,搬动起来也不算太辛苦。开箱后发现并没有过度包装,基站就把这个箱子高度撑满了。

一个基站,一台主机,一盒配件,清清爽爽一字排开,原色纸箱包装虽然不豪华,但细节和质感还是在线的。

外观&设计:

先来看看机器人的部分,机身基本通体纯白,上方雷达盖处是香槟色的同心圆拉丝。

使用前需要取下两边的防护条,装上边刷以及圆形拖布,从动图可以看到拖布组件是磁吸结构的,不用对孔按压,靠近之后会自动吸附,吸力还挺强的。

拖布材质不错,三层复合结构,毛圈结实紧密,毕竟要长时间的旋转打磨,还是需要保证耐用性的。同时拖布可以整个从拖布盘上面取下,如果你想要深层清洁的话,一撕下来丢进洗衣机也没问题。

但有一说一,我觉得自己洗没啥必要,因为自清洗拖布给力而且烘干后不会有异味,一般用到寿命到期直接换新拖布更合适。

两块拖布面积还挺大的,而且是完全并拢的,中间没有缝隙,清洁的时候就不会留白。拖布每分钟旋转180次,模拟人手擦地的效果,同时因为有一定的向下压力,与以往老式的一片拖布拂过地表的模式相比,这种主动施压的清洁效果要好很多。

主刷是硅胶片加上毛刷的设计,可以取出清洁,如果有长毛发缠绕,可以用附带的清理小工具处理。

履带式主轮孔武有力,2cm的门槛之类的越障完全没有问题。

机器人前方是一个万向轮,左右两边是悬崖传感器(主要作用是防跌落,整机一共有四个),圆孔处是超声波传感器,可以辨别地毯,后面的实际使用中对于地毯的辨识精准度很高,大小地毯都识别出来了。

机器人正面有实体按键,从左到右分别是回充键,开关机/清扫键和局部清扫键,当然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完全可以用app来完成所有的操作。

打开上盖我们依旧可以找到尘盒的设计,虽然机器有自动集尘功能,但尘盒并没有设计的很小,这样如果家中灰尘毛发很多,在每次回到基站的清洁间隔中就不会出现尘盒装满的情况。尘盒的hepa滤芯也是可以拆下清洁的,周期性清理一下就ok了。

尘盒内的垃圾通过下图侧面的集尘口被收集到集尘袋中,这里使用了一个硅胶盖的设计,避免了垃圾漏出的可能性。

机器人的正前方是AI Action物体识别传感器,两侧是线激光传感器,搭配顶部的LDS激光传感器和侧面的沿边传感器就组成了这台机器的导航避障模块。

背面两个金属片是充电极片,与基站对接时就会开始充电。

下方的小孔处则是补水口,因为机器内置了水箱,这样在拖地的时候就能均匀出水并可以针对不同清洁区域控制出水量,加强清洁效果,不得不说水箱设计还是很有必要的。

再来看下基站的部分:

其他品牌的旗舰机型基本都是矮胖款,虽然矮,但占地面积会比较大,我个人就更偏爱追觅S10pro这种瘦高款的基站,占地面积小也有了更多摆放的可能。

前方金色的盖板是可以打开的,里面是集尘袋的所在位置,本来有点担心金色会不会太张扬,但收到实物后发现是低调的香槟金,看起来并不俗气,仔细看盖子上还有浅浅的横向拉丝,做工还挺好。

集尘袋容量为3L,可以60天不用更换,这点对于养宠家庭来说真的很重要,能切实减负不少。我原来用的不带集尘的机器,基本4-5天就要倒一次尘盒,还很容易弄得一手灰,每次清理尘盒的时候都会觉得很麻烦。

现在只需要每两个月换一次尘袋,而且取出袋子的时候袋口会自动关闭,不会弄脏手的设计非常方便。

基站构造各位可以看一下,左右两个大口是集尘口,为什么有两个?一个往尘盒吹风,一个从尘盒吸风。流畅的风道加上基站17000Pa的强动力,整个集尘过程只需要10s。因为集尘本身声音是比较响的,加强了效率就意味着减少了对人的干扰。

基站底部有一个清洁盘,可以轻松取下,表面结构仿手搓设计,自清洁的时候加上拖布180转/分钟的高转速,自然能保证清洁效果了。

打开基站上盖就是水箱所在位置,盖板内侧还贴心的附上了快速使用指南,就算是第一次使用也能轻松看懂。

左污水箱,右清水箱的设计,从颜色上可以轻易区分,同时内盖上有标注指示,取出装回的时候就不会搞错位置。

清水箱和污水箱的容量均为2.5L,使用前将清水箱注满水,清洗拖布时的脏水会被收集到污水箱内,之后倾倒下污水箱就可以了。

值得一提的是清水箱里配置了银离子除菌模块,湿拖时全程除菌,对于现在的大环境来说,多了除菌这一步,显然要安心很多了。

基站设计上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能自动补充清洁液,300ml的大容量地面清洁液被设计成了薄薄的一片,类似一块移动硬盘,刚好可以巧妙的插在两个水箱中间的位置,下方用接口连通。

这样给机器人水箱注水和清洁拖布的时候,清洁液会自动按照一定比例精准投放,既能加强地面清洁的效果,污水箱也不容易发臭了,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

清洁液的更换频率一般为3个月左右,当然也要看清洁面积大小。

实际使用体验:

清扫效果:

追觅S10pro拥有5300Pa的超强吸力,我在地板上放了米粒,面粉,落叶,以及棉花,模拟不同种类的垃圾,机器清扫了一遍就搞定了。

我在地毯上又弄了一些饼干碎屑,在大吸力的帮助下,地毯毛中的细小颗粒都被清理干净了,大吸力带来的清洁效果还是显而易见的。

集尘效果:

清扫之后尘盒中聚集了灰尘,棉花,叶片,米粒等等。

我在机器完成自动集尘之后取出尘盒看了一下,清洁效果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尘盒内的垃圾基本都清理干净了,HEPA滤网上也没什么附着灰尘。

地毯识别&拖布提升

家里如果没有地毯,这个功能可以略过,但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家里有大大小小的地毯,那这个功能就是很大的亮点了。

普通的扫拖一体机在进行扫拖同步的时候一般是会绕开地毯的,这样如果要对地毯进行清扫,还要另外再单独运行一次,不仅麻烦而且很费时间。

追觅S10pro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机器前方有超声波传感器,遇到地毯会自动抬升拖布并停止旋转,离开地毯后会再次降下并开启旋转。

看两张动图就明白了:

首先是拖布正常拖地的时候,可以看到拖布是紧贴地面的:

然后是机器在地毯上运行时的状态,从下图可以看到拖布提升很明显,并不会直接接触地毯,自然也不会打湿地毯了:

下图这个转身甩尾就很能说明问题,机器人在地毯上运行时一直保持着拖布抬升的状态,当遇到普通地面后就开始拖地清洁,再次上地毯又提升停止了。可见机器人对于地毯的识别精准度还是比较高的。

同时在APP中建议开启地毯增压模式,机器人遇到地毯后会加大吸力,这样就能更进一步拔除地毯中的灰尘和小颗粒,达到深度清扫的效果。

拖地能力:

机器人的拖地出水非常均匀,且拖布紧密排列,不会有漏拖的情况,下面两张图分别是在地板地面和瓷砖地面的表现,可以清楚的看到干湿区别的状态,但水量控制的又很好,不好担心拖地之后会留下难看的水痕。

厨房地面我一般会设置清洁两次,同时将拖布湿度调整为偏湿,因为炒菜难免会有油星之类的掉落地面,设置两遍清洁的时候,机器就会按照一遍横向一遍纵向的清洁路径,很干净且不会有遗漏。

为了测试拖地能力,我在地砖上抹了一些番茄酱和黄芥末酱。

从动图可以看到这些酱料对机器人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轻轻松松就擦除了。

当然这个测试只是为了说明机器的拖地能力和拖布的纳污效果,平时使用的时候不建议这么操作,地上有大块酱汁或者水渍的时候还是要先用纸巾清理掉,因为平时扫拖模式一起运行的时候先接触到脏污的是吸尘口,所以对于液态垃圾的处理还是要谨慎。当然,机器也有仅清扫和仅拖地的模式,测试中我就是开启了仅拖地模式。

拖布自清洁:

拖布上的番茄酱和芥末酱多多少少会有点染色,下图是清洁前的样子:

自动清洁完成后可以看到拖布上的脏污基本都被处理干净了,拖布也没有奇奇怪怪的味道,重新恢复了清爽的状态,可见下方底盘仿人工搓洗的设计还是很给力的。

使用了几天之后,我取下底盘观察了一下,下方能看到一点点的残留,但总体程度是非常轻微的,可以一周或者两周取下底盘简单擦一下:

搓洗拖布之后的脏水最终都是进入了污水箱,下图是连续清扫了三天之后的污水箱,本以为打开盖子会有酸爽的味道,但没想到不仅没有异味,竟然还有点香香的?我想应该是清洁液的功劳没错了。现在魔都的天气已经挺热了,三天还能保持没有异味的状态,看来污水箱几天倒一次水应该是可切实操作的。

这里顺便提一句,机器是带有自动上下水设计的,后期加配相关模块即可,有了上下水之后,污水就会自动进入下水道,清水箱缺水的时候也能及时自动补充,这应该才是真正解放双手的终极状态。官方显示6月之后会开启上下水模块加装的预约,到时候我应该也会加装,有机会再来更新后续使用体验。

热风烘干:

热风烘干是指对于拖布的烘干,机器采用了45℃的热风,基本两个小时就能烘干。机器完成扫拖工作回到基站后,先完成集尘和自清洗,之后就会开始自动烘干,烘干噪音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不靠近仔细听基本是听不到的,这点好评。

烘干后的拖布可以说是达到了完全干燥的状态,用纸巾全方位按压也没有一点潮湿的痕迹。

烘干功能很实用且绝对不是一个摆设,避免了拖布发霉,异味和潮湿的问题,尤其对于南方的用户非常友好,像现在这种梅雨季节,如果没有烘干功能,拖布放个几天也是不会干的。

避障表现:

追觅S10pro采用的双线结构光和AI视觉避障结合的模式,虽然称不上是最先进的,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已经足够用了。

还是看动图最直观了:

地上摆放了游戏机手柄,玩偶,酒瓶,药瓶,还有一坨假的便便。可以看到机器人绕行很顺畅,尤其在假便便周围表现得尤其克制,这应该是得益于AI视觉识别的帮助。整个清洁过程中就稍微碰触了下药瓶,我观察了下是在机器转弯时会有一点点盲区的缘故。

第二组测试物是拖鞋,更小的游戏手柄,花瓶,游戏光盘,还有茶杯,同样只是在绕行转弯时稍微带到了一下杯子的把手。从这两次实验可以看出,机器人对于一般的地面障碍物的规避和绕行还是很有一套的,并不会出现拖着东西到处走的情况。

在App中我们可以看到机器人清扫的路径,图中也会标识出障碍物的位置。

再来看看面对常见的“桌椅腿森林“的情况,我家的餐桌餐椅的腿是很细的金属的,而且还带有明显的倾斜角度,对于机器人来说特别不友好。但在实测中,S10pro也是顺利完成了任务,虽然有带到一点点椅腿,但还是做到了尽可能的面积覆盖,每一条腿周边都仔细地绕行了。

总体来说,得益于双线结构光和AI视觉避障的硬实力和追觅多年算法积累出来的软实力,S10pro的避障水准在日常使用中是没有问题的,家中的清扫工作可以放心大胆的交给它。

AI视频管家:

机器人支持两款APP的操控,一个是我们熟悉的米家,一个则是追觅自己的APP:Dreamehome。

下图一个是米家里的截图,一个是Dreamehome里的截图,这两者在使用体验和画面上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统一性做的很好。因为本身系统生态已经足够成熟了,所以诸如分区,划区,地图管理,清洁顺序,自定义清扫等等,你能想到的旗舰机型的功能,软件里面都能找到,且软件本身没有什么上手难度,可以说是一用就会。

但Dreamehome里面多了一个AI管家的功能,也就是充分利用了机器人前方的摄像头,我们可以自由操控机器人的前行方向和轨迹,当然使用中机器是会有语音提示的,不用担心偷窥情况的发生。

这一功能对于像我这样的有宠家庭来说真的非常友好,因为家中一般不会安装多个摄像头,我家的摄像头是装在客厅的,所以当我外出的时候,如果猫在其他房间,就没有办法观察到了。

但现在使用AI视频管家功能就非常方便了,直接遥控机器人在房间中巡逻,很快就能发现自己的爱宠,猫咪对于这个会动的小家伙同样也充满了好奇。

我们还可以通过麦克风进行实时语音,下图是我在对猫说话,你看它四处搜寻的大眼睛就知道它认出了我的声音。这样就算出门在外也能时不时的逗逗宠物,它就没有那么孤单了。

最后:

追觅S10pro的整体使用体验我还是很满意的,功能全面堪称“全家桶”,别家有的它有,别人没有的它也有,满足了我对于地面清洁机器人的期待。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机型还包含了长达五年的耗材包,可以放心长期使用。

我之后准备加装上下水模块放在客卫,这里接上下水和电源都比较方便。个人建议如果是新房装修的话,可以考虑在封闭阳台留上下水和摆放位置,这样会更隐蔽些。加装上下水模块之后又能进一步解放双手了,我还是很期待的~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记得点赞+收藏,有什么问题也欢迎在留言区里提问,我是海绵菌,期待你的关注,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