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APP

厨房有必要装果蔬清洗机么?该种草还是该拔草?

松鼠睡不醒

2022-11-11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向来是牵动公众神经的热点话题。

虽然国家为此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规范,要求“菜市场应根据需要配置快速检测设备,并对入市蔬菜、水果的有机磷类氨基甲酸脂类农药残留含量进行监测。”

但大部分地区执行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甚至有些地区虽然配备了检验室,但长期都处于无人值守的状态,在菜场、集市等这些销售渠道上的农残把控力度依旧薄弱一些。

现在很多农药不比以前,以脂溶性的居多,渗透性和防治效果都要优于水溶性农药,而脂溶性不溶于水,也就是说单纯拿清水浸泡,实际作用并不大。由于农药的分子结构比较稳定,甚至还会导致慢性毒害。

另外,还有肉类中的瘦肉精(克伦特罗)、肉类激素、鱼类中的孔雀石绿、以及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都是很难被洗掉的。

“食材净化机”之所以能够兴起,也与当下的食品安全问题脱不开关系。

生活中常见的低成本去农残小技巧

有的小伙伴会说,我们平时买回来的食材都会用“小苏打、食用碱、盐水、淘米水或者面粉水”泡一泡,这些方式确实对部分农残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但实际效果很有限,简单聊一聊降解原理就明白了。

“小苏打”在溶于水后会形成pH为9的弱碱性溶液,对于含有酸性基团的农药能起到中和降解的作用,但有个前提,由于小苏打分解农药的速度较慢,要达到较好的效果,至少需要浸泡30分钟以上。

而且市面上含有酸性基团的农药也仅仅只占20%-30%左右,对于其他农残小苏打就无能为力了。

“食用碱”效果和“小苏打”差不多,只是由于碱性更强,与酸性的中和速度会更快,局限性嘛,也是只能与含有酸性基团的农药发生作用。

“盐水”、“面粉水”“淘米水”也呈碱性,原理差不多,只不过“盐水”可以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还能适当去除少量的甲醛。

而“面粉水”和“淘米水”因面粉、淀粉物质具有一定的吸附性,原理和活性炭吸取冰箱内异味一个道理。

顺便补充一个小知识,“淘米水”头一两道会呈现pH为5.5左右的弱酸性,2-3道开始慢慢呈现pH约为7.2左右的弱碱水,碱性不同,起到的效果也不一样,而且大米本身也存在农残问题。

有木有一丝丝以毒攻毒的感觉?

还有市面上大多数的蔬果洗涤剂说白了就是“溶解”“中和”,还容易附着在表面有蜡层的水果上,也是利弊参半。

像上述方法多种组合在一起,再加上冲洗效果会好一些,但操作上比较麻烦,由于农残的成分不同,实际效果上也存在局限性。

那么,“食材净化机”又是通过怎样的原理降解农残的呢?

先列明观点:并不是所有的“食材净化机”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这与净化方式有着莫大关系。

我们解读几个常见的“术语”。

“食材净化机”一般会结合“氧瀑式对流清洗”或者“涡流式冲洗”模式与“清洗技术”相结合,以达到多维度冲刷、降解、除菌的效果。

“氧瀑式对流清洗”就是通过入水口和出水口实现水流循环。

“涡流式冲洗”是利用水流旋转来传递净化物质,Emm~和滚筒洗衣机道理差不多。

两者效果上其实都差不多,最终目的就是水不断的循环使净化物质均匀分布。

而这些净化物质的产生就要从“净化技术”说起现如今运用在“食材净化机”上的技术主要有“臭氧技术、超声波技术、电解水技术、羟基清洗技术、粒子跃迁技术”这5种。

臭氧技术-老技术、弊端明显 超声波技术-老技术、弊端明显 电解水技术-主流技术,降解率高 羟基清洗技术-主流技术,降解率高 粒子跃迁技术-新技术、普及度不高

其中“臭氧”“超声波”技术至今有20余年的历史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他领域也很常见,降农残效果依然有限,弊端也很明显,现在主流型号几乎不用了。

· 臭氧技术(PASS)

“臭氧技术”本质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利用臭氧常温下的结构不稳定性,会自行分解出具有较强活性的单个氧原子,对细菌产生极强的氧化作用,同时臭氧能与农残中的有机磷或氨基甲酯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降解农残的目的。

浸泡15分钟以上,对于乐果、甲胺磷、敌敌畏等农残降解率分别为58.05%、64.51%、50.81%

如果要实现90%以上的祛除效果,活氧浓度就要达到0.4ppm,但浓度在0.15ppm(卫生标准点)以上时会人体产生毒害,可以看出这种技术的优势是灭菌,短板是降解率表现一般。

· 超声波技术(PASS)

“超声波技术”原理上更简单粗暴,说白了就是“震荡、剥离”,与珠宝店的“首饰清洗机”如出一辙。

利用超声波使水中产生无数微小的空化气泡,就在小气泡不停生长、收缩、破裂的过程中小范围内会产生局部高温、高速的冲击波,以达到物理冲刷、剥离和灭菌消毒的效果,简单的说就是把污染物轰下来了

降解效果和声波功率大小有关,比如1000W高功率下短短15分钟就能达到不错的效果,但果蔬的表面容易出现破损现象,所以有些蔬果在清洗完之后,农残又随着破口重新进入食物内部,出现不降反升的情况。

如果在600W的超声波下处理1个多小时,苹果上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降解率也才60%左右。也就是说功率大了容易引发二次污染,小了效果又有限。而且针对的食材表面肌理不同,效果上十分不稳定。

这也是为什么以上这两种技术都在慢慢淡出市场的原因。

· 羟基清洗技术

“电解羟基发生技术”属于电解技术范畴中的一种,是目前最为主流的技术。可以理解为更高级的氧化还原技术。

通过高效稳定的产生“羟基自由基”在高温、高压、电、声、光辐照、催化剂等共同反应条件下,打破有机物分子结构中的烯炔、炔烃等碳链,同时对“二氯乙烯基、硝基、甲氧基、氨基”等基团具有强氧化作用。

在“打断连接键”和“基团氧化”的双重作用下,农药分子结构被彻底改变,从而起到解毒、降低农残的作用。

安全性和降解效率都非常高,这类型机子的特点是功率越大,就越能稳定的产生“羟基自由基”

还有很多功率都在200W以内的型号价格要实惠很多,不过像功率都不到8W的廉价机型建议就不要考虑了,效果就非常有限,堪称玩具级别。

45-120W之间不少品牌的农残去除率在8-15分钟左右都达到了90%以上,相对来说是高性价比机型的集中段位,价格更加亲民。

· 粒子跃迁技术(新技术、目前普及度较低)

“粒子跃迁技术”是一种新型仿大自然的净化技术,就是把“分子、原子、正电离子、负电离子”以一定的比例组合,再对食材进行全方位、综合性、高强度的净化,这种技术相当于前几种技术的汇总,效果上更为彻底。

水分子电离后会产生“富氢水的物质”,很多高端净饮机把这种水拿来喝,而放到蔬果清洗机上是用来洗东西,有那么一丁点奢侈的感觉。

同时还会产生另一种活性很高的物质“氢氧根离子”,具有非常强的消毒杀菌作用,而这种物质存在20-30秒钟后会消失,与农残、激素等污染物生成有机物和有机盐,不会对食材造成任何污染。

还有一部分“没有被电离的水”因电场带来的高势能会对食材进行“高频率的冲击”,多管齐下,清洁效果自然显而易见了,只是目前掌握这种技术的牌子不多。

在我们了解了各种技术的特点之后,就不难对市面上的“食材清洗机”做一个划分,一般建议45W以下的就不考虑了,清洗效率太低,在时间短、容量大、食材表面褶皱多的情况下,降解效果又十分有限,更多是一份心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