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APP

净水器伴侣“管线机”怎么选不踩坑?为什么价差那么大?

松鼠睡不醒

2023-01-26

本文导读:

01 秒懂管线机

02 管线机可以带来怎样的体验

03 管线机怎么选不踩坑

04 主流型号横评,同价位择优

05 管线机的安装条件与适配性

记得有一回下榻大理洱海边的一家民宿,进门墙上就是一台管线机,当时觉得这家店配置还蛮高端~但是接水喝的那一瞬间我直接蒙了,发现这老板居然把管线机直接接入自来水,这口感真是一言难尽~

相信不少小伙伴听说过“管线机”的便利,但可能并没有弄明白应该怎样去正确使用它,今天咱们从“认知”到“选型”好好科普一下~


首先,咱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管线机?”

它的第一重身份是“净水器搭档”,顾名思义,管线机属于厨下净水器的配套产品,像民宿老板那样单独使用是不合适的。

管线机本身不具备净化功能,而且适用的水源一般只能是纯水,而RO反渗透净水器就可以提供这样的水源。

净水器负责净化水质,管线机用于把水加热到预设的温度,一般达不到烧开的程度,最高也就90-99℃左右,而且加热的时间特别短,整个过程就1-3秒。

如果有不卫生的水源进入管线机,除了出来水不干净外,还会污染管线机的内部管路。

另一方面是怕“结垢”影响管线机的性能,我们都知道自来水遇热是水垢产生的主要成原因,像家里的热水器、包括热水龙头、管壁都是水垢的重灾区。

管线机也是一样,如果水源不对,时间一长加热体周围很容易结垢,加热体一旦坏了,管线机也就下岗了。

所以,管线机一般只适合有净水器的家庭,二者搭配使用目前是解决热饮最便捷的方案之一。


管线机可以带来怎样的体验?

“管线机”起到的最大作用便是“3秒即热”,有些还能做到“15℃冰水零等待”,将原本“烧水放凉、冰箱制冷”的繁琐步骤简化为一步。

清晨,伸手既是一杯温水。 午后,花几秒钟便沏一壶茶。 夜里,不再因为给宝宝冲奶、调温而手忙脚乱,一顿忙乎,瞌睡全无。

一杯恰到好处的温水只需要1-3秒就能实现,“快”是管线机最大的魅力。

管线机最早起源于欧洲,但却因为热饮习惯,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和普及,想想也挺有意思的,而后根据国人的使用习惯,在功能上进行不断改良,要说使用感,国内品牌是这个!

现在处于头部的几个品牌是“海尔、美的、COLMO”,紧随其后的是“老板、万和”,还有一些净水品牌也会捎带的做一些,但细节不咋地,都是低端机。


管线机怎么选不踩坑?

明白了管线机的作用,就不难猜到管线机的核心就是“加热体”,这也是拉开差价的因素之一。

加热体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机器的耐用性、加热效率以及控温能力。

· 加热体的选择

市面上常见的加热体有“双石英管即热式电热膜加热式、厚膜(纳热膜)加热式”,这三种加热方式效率都很高,可以在1-3秒内实现即热,但性能上还是有些差距的。

其中,“稀土厚膜/纳热膜加热体”的组件耐用性是最好的,而且做到了水电分离,更安全。因其不存在功率衰减的问题,热阻极小,热启动、热传导速度极快,所以控温能力也是最强的,出水温差很小。

目前头部品牌大部分用的都是这种加热体。

当然,预算有限也可以考虑造价更低的“双石英管加热体”,特点是加热快、热水出水量大,性能上也相对安全稳定,只是温控精准度和组件寿命比“稀土厚膜加热体”逊色一些,在外部增加纳米膜的会更好。

“电热膜技术”的加热效率也很高,不过这两年用的比较少了,存在爆膜风险,温控精准度也存在一些偏差,不是特别推荐。

至于更古老的“热罐式、单管式石英管”就不用考虑了,基本上初代产品才能见到,“热罐式”其实就是内胆加热,存在反复加热的情况,有存水,而且需要1-3分钟才能完成加热,慢得很。

“单管即热式”最主要的痛点是出水量太小,断断续续不稳定,最高水温不超过90℃,这两种加热体已经慢慢被淘汰了,只有少数廉价型号还在使用。

制冷功能一般是通过“电子极速制冷”来实现的,在炎热的夏天来一杯15℃的冰水,也是人生一大爽事儿,有没有制冷功能在造价上大概会相差个百把块。


· 功能选择(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① 温控

平时有个3-6档足以,最差也要有“常温、温水、开水”3档以上,一些2档温控的可以直接PASS,温水还要手动兑,用起来有点麻烦,超过6档的大概率吃灰。

至于有的宣传说“每1℃一调”,笔者认为是在展示管线机的精准温控能力,相信我,平时根本不会为了那几度去按十几下按键~


② 杯量

杯量的划分倒是越细腻越好用,不论是烹饪、还是冲泡热饮,能一步到位找到合适的比例是非常便利的,特别是喜欢照着菜谱做菜的小伙伴感受会更深。

按照预设杯量接满即停,不用一直盯着,不依靠量杯就能获得各种精准比例。比如即溶咖啡对应90ml水,平时用的最多的就是150-250ml,盖一碗面正好500ml。


③ 记忆模式

对于家里习惯用固定水杯喝水的小伙伴,“记忆模式”是个非常不错的小功能,自动复刻上一次杯量或水温设定。

不过像我们家三个人就有三种尺寸的杯子,就挺烦这个功能,每一次记忆上一个人的杯子,在接水时还要重新设定一圈...

只能说,这个功能好坏因人而异~


④ UV杀菌 | 热循环杀菌

这两种技术都可以保持水路长效清洁,UV紫外线杀菌模块范围相对局限一些,但好在24小时循环消杀,效果还不错,这种方案运用更为广泛。

热循环杀菌可以做到整体水路除菌,能够覆盖到所有涉水件,“热循环消杀+冲洗”相当于给水路大扫除,这项技术目前只有“COLMO/美的”有用到。

可别小看这个功能,在管线机用个一年半载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它的重要性了。


⑤ 手机APP智控:

APP其实使用率不是很高,机身屏幕交互设计完善的几乎用不到手机APP,emmm...算是锦上添花吧~

上述功能越多,自然价格越贵,有时候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觉得够用就好。


主流型号横评,同价位择优!

像电器类产品,咱们尽量在正规官方渠道购买,起码涉水卫生许可批件、3C认证等都比较齐全,资质上不用担心,现在基本上都是销服一体化,售后维权也比较方便,非官方渠道就不好说了。

接下来,咱们由奢入俭,看看不同品牌管线机都存在哪些差异?好坏都扒一扒~

· COLMO RA08 | DA01

“COLMO”的细节的确让人眼前一亮,说它是2K以上体验最好的一款丝毫不为过,售后方面直接承诺5年的官方质保(全国联保),在业内来说并不多见,里里外外都属于非常硬核的存在。

首先,映入眼帘的10°斜角超真实触控大彩屏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很棒,6档水温做到了一键一控,加上“稀土厚膜加热体”保障了精准的温度控制。

常用的温度和杯量会被记忆下来,做到了一键复刻,也能绑定特定水杯,落杯的同时自动感应出水,温度和杯量都可以事先设定好,这个细节简直超6~很智能!

杯量精细到700ml以内每50ml一档细调,可以完美匹配各种热饮比例,手机上可以满足更细致的自定义需求。

目前在售的新版本增加了HiDrink饮水管家,根据每个人的身高、体重定制合理的饮水计划,还能监督每日的饮水量是否达标。

水路方面也是亮点,内置大水箱,有自动平衡TDS值的作用(解决了净水器首杯水问题),能够适配全通量净水器,同时支持“全水路热循环杀菌”,比UV杀菌的覆盖面更广,效果上更彻底。

从硬件到细节,再到服务,“COLMO”每个点都GET到我了,作为该系列起点型号的“RA08”已经胜过不少品牌的终点~


至于“DA01”价格直接就奔3K去了,主要是多了“制冷”功能,值么?我觉得贵了点~




· 万和 BR1 | SJ1

“万和 BR1”这款降价之后在千元档里也是香饽饽一枚,加热体是精钢芯内里,外部厚膜印刷,加热效率和控温能力都不错。

5档温控和4种杯量在LED大屏轻松切换,温控档设计了一键一控,其中还包括一档“制冷”,功能设计相当精简实用,价格不过才千元冒头。


另一款“万和 SJ1”的核心配置与“BR1”不会相差很大,只是温控档位划分的更细,严格来说实用性不如上一款。


· 海尔 R2105B



这款是“海尔”的招牌型号。

“海尔 2105B”的兼容性是三款中最好的,可以搭配100-1400G全通量净水器,有5档水温、4种定制杯量,这样的功能划分非常实用,几乎没有多余档位。

采用的是“双石英管加热体”,表面赋予了一层纳米膜,能够做到秒速即热,耐用性比起传统的双石英管有所增强,热水流量更大,温控精度稍有偏差,但影响不大。

内置UV循环杀菌模块,可以持久保持水路环境,LED炫彩大屏以10°的视角倾斜,视觉感挺不错的,基本上做到了一键一控,AI记忆模式会自动记忆常用的温度和杯量档位,实现一键直达~

在交互设计和工艺处理上,这款要明显优于另外两款。



· 美的 MG系列

要说“美的”最大的特色就是支持wifi智控,在APP上水温能够进行更精细的设定,不过我觉得实际意义不是很大,毕竟面板上有6档常用水温已经完全够用了。

“美的 MG908A-R”这款只有1档定量出水,250ml差不多就是平时一杯的量,对于这个价位来说,使用感一般。



同系列另一款“极光908-D”,硬件上倒是和“COLMO”有的一拼,可以对标3K+冷热两用那款“DA01”,两者调性非常接近,只是少了绑定水杯自感应出水、HiDrink饮水管家功能而已,完全不影响实用性。

关键是这款支持“全水路热循环杀菌”,自带TDS平衡,这就超给力的,同价位很多型号并不具备这些功能。



“美的 902-D”虽然看起来和“908-D”很类似,不过细节上差点意思,少了全水路除菌、而且杯量不可控,典型的好看不好用,价格也不便宜。

反倒是“美的 901-R”价格便宜了500元,功能设计还更均衡。

这款主屏幕也采用“超真实LED大屏”,加热体是“厚膜涡轮精钢芯”,性能上和上一款相差不大,控制面板上有6段温控,手机上能够精细到每1℃的调温,另有4种杯量选择。

同时还设有“UV循环杀菌”,功能实用性比上一款强多了。

“美的”上了2K的型号和“COLMO”在硬件上相差不大,但是细节体验还是“COLMO”做得更好。


· 老板 GX系列

“老板”这两款在简配版里又算是底子比较扎实的那一类,外观是简洁的按键屏,有6档水温,2种杯量可选,完全是照着刚需要求来设计的,细节上可以自主记忆上一次设定。

内部配有“厚膜加热体”,控温能力OK,流量大小可以参考“海尔 201系列”,差别不会很大。

安装方面既可以壁挂,也可以联系客服加个底座变成台式机,所有明线可以隐藏到底座里。

“GX03”是常规版。

“GX05”在水路中增加了“UV循环杀菌”功能,从实用角度看,更推荐“GX05”这款,两款价格差不多。



管线机的安装条件与适配性

· 电源

能做到即热的型号,功率一般都在2000W以上,个别老式大热罐加热的初代管线机功率就比较低,大概800W的样子。

所以,预留电源的时候,最好是4平或以上的线比较稳妥,留好三孔的10A插座。


· 位置

为了减少管道陈水,保证充足的水压提供稳定供水,管线机与净水器的高差和距离都不宜过大。最好安装在同一楼层,高差不超过1.2米。

如果想要美观,看不见各种线头,可以考虑提前埋管。

包括电线、插座也能走暗线、通过挖槽的形式隐藏起来。

墙面的选择最好是承重墙和实心砖墙,像夹板墙和空心砖可能会出现不牢固的问题。


· 适配性

经常有朋友问为什么有些管线机装上了不能正常出水?”

其实这不是管线机的锅,而是和净水器有关,只有“高压开关控制”的净水器连上管线机才能正常出水。

高压开关就是控制机器满水自停的一个开关,一般来说,普通机械龙头都是压力开关,还有部分智能龙头也属于压力开关。

而像“史密斯、佳尼特、小米”这些牌子大部分型号是电控开关,这类净水器就没办法直接装管线机,需要厂家额外提供转接模块才行。

如果打算安装管线机,买净水器之前吃不准的最好问问。


其他即热解决方案有哪些

不能安装管线机的小伙伴也不用着急,还有一种方法也能实现“秒速即热”,那就是“台式即热饮水机”,与管线机不同之处在于需要手动接水、有的也可以直接连接桶装水使用,不用安装,放置更自由。

如果还没买净水器的小伙伴,也可以考虑直接上“台式净饮一体机”,集净化和即热于一体,饮水功能设计的更为全面,同样是不限安装位置,购置价一般比净水器+管线机还便宜些。

比如咱们家自用款“宜盾普 蓝海豚”,这款属于中高端了,价格也才2K出头~



还有一种“厨下加热净水器”,就相当于把管线机和厨下净水器合二为一,出水速度更快,能更好的兼容厨房用水,是这两年提出的新概念,一次装机,一步到位。

不过这类型机子,饮水功能没有台式净饮机那么丰富,档位划分也比较简单,功能细腻程度也不能和管线机同日而语。

饮水方式无绝对好坏,建议大家按需而入,才能选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