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个空间设计师,我经历过许多案子,但这次摆在我面前的将是我未来的家。 回到第一次去现场的情景,户型南北通透,格局也方正。记得那天天气阴沉,室内虽然隔墙不多但因为天气让气氛变得忧郁。 当我推开南面阳台的室外门,被眼前近5米宽的完整落地采光面所吸引,如何让优质资源——阳光完整的拥有,客厅的改造便在我心理有了雏形。
在我们的心里,家是一个让大家聚在一起的地方。“通“与”透”是我们在新家中最想实现的部分。彼此在同一空间中既能制造更多交流,也能在同一环境下适当享受“独处”时光。 所以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将南面阳台完全纳入到室内空间中来,并在整个公共空间中尽量避免实体墙的出现,不希望空间被过于划分。
改造后平面图
入户即开门见山,开敞的视野从一进家门那刻便拥有。
我们有意精简玄关区域的收纳量,为的是希望提醒自己能够做到及时整理与维持。当季穿常的鞋才会出现在玄关柜中,并不愿成为“蜈蚣精”要为每天穿哪双鞋而纠结不已。 脱换下来的外套也并不会久留,让玄关保持刚刚好的状态,不与开放空间脱节。
洞洞板与布袋收纳来放置进门随手小物件,日常必备的口罩也自然有了很好的归宿。
玄关正对的墙面涂刷了panDOMO涂料,细腻的质感在大白墙的衬托下更显突出。
玄关移步向前,家中的LDK可以说是全屋的最核心之处,活动中心围绕2.3m的大长桌而展开,它既包含餐桌的功能,同时也承载着亲朋小聚、或是临时办公的需求。
餐桌下方自带一层搁板,储存零食非常方便。
从起居室方向看向餐厨。
一秒切换为工作台状态。
我俩最大的共同爱好就是逛集市,无论是旅居还是旅行,当地犄角旮旯的市场一定不会错过。 隔板上的小玩意是从世界各地收集回来的,慢慢的家中这角便自然堆成了杂货铺。有强迫症的家人表示此景过于零乱,而我们笑称这是专属我们俩的印记。
紧挨着餐厅的便是起居室。我们选择拿掉了原户型中的一室,将开敞的空间做得更为彻底。 而大空间里也需要赋予空间层次感,榻榻米则是较好的选择,还为活动区域提供了灵活多变的功能性。即便现场还缺席沙发,也不觉得客厅中少了主角。
不仅颜值在线,榻榻米的收纳功能也一如既往的强大。 由panDOMO涂刷而成的墙面上,大片暖气片肩负着整个起居室供暖的重要使命,不用时则成为方头仔们的舞台。
榻榻米对面,一整面墙的留白以及专门定制的可变型电视柜都是为激光电视所做的准备。电视柜借用了背后房间内部的空间,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墙面的完整、简洁。
被纳入起居室的南阳台现在成为了植物角,宽幅5m的落地窗搭配垂直百叶所形成的光影,足以轻而易举地成就一个惬意的午后。
而在入夜之时,一边小酌一边临窗欣赏光谷的夜景,则是我们最近沉迷的消磨时光的方式。
前不久新添置的帐篷成为了我们饭后小憩的专属之地,装扮上了原本为节日所购置的星星灯,没想到竟然与窗外的景观灯格外相配,为空间中增添了不少浪漫氛围。
一日三餐我们尤为看中,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大部分都被肚子填满,那么一个好用的厨房就变得至关重要。
面朝客厅方向开设的窗洞,在通透的空间中形成了一种朦胧感,利用吧台形式又将餐厅衔接起来。虚实有秩让空间的逻辑性更加强烈。
厨房内部设置了多重台面高度,不光适用于洗、切、炒各种操作需要,更适用于不同的用餐场景:每日的早餐时光会面向厨房坐在吧台,眺望远处的果岭,而平日里两人以内的用餐,则多会在岛台处完成。
厨房台面大胆地尝试了原木材质,质感和颜值立马与石英石台面拉开了差距,同时温暖的原木色也中和了黑白灰所带来的的冰冷感。 也正因为原木材质的特殊性,每次下厨完毕都做到即用即清理,也是侧面的推动了懒癌患者。目前使用感与其他材质台面无太大差别。
中厨与西厨以岛台为界,避免动线上的交叉。中厨的黄金区域留给底柜来收纳,而西厨部分利用高柜做到整体统一。
橱柜内部的二次收纳件严丝合缝地贴合抽屉尺寸,达到利用率最大化。合理利用墙面的重要性同样无需多言。
与厨房相连的北阳台一部分作为室内家政间,阳台原有宽度正好可以平放下洗衣机与烘干机,设备上方安置了燃气锅炉与实用搁架,可晾晒平日手洗衣物,隐形晒衣绳则辅助烘干机配合使用。
来到私人空间,可以立马感受到与明亮的公共空间有所区别。每个独立的私人空间内都有它独特搭配的专属色调,如果说在公区的风格上有自己的克制,那么私区就在尽情抒发了。
以蓝色为基调的主卧搭配云朵吊灯,特意挑选了相应款式的台灯,白天它们是天空中飘浮的云,夜晚变化成为夜空中那盏明灯。
重新设计后的飘窗不仅增加了收纳,同时小圆拱是特意为猫主子打造的憩息之地,空间内变得有爱了许多。
我对主卧的灯光设计格外在意。抛弃了传统的主灯,希望通过丰富而散落的照明方式,营造出理想的安眠氛围。 胡桃木的浮悬床在点亮灯光后好似真的飘浮起来。而精心挑选的软装灯具也在硬装灯带的衬托下成为点睛之笔。
与主卧一墙之隔的是卫生间,固定的小方窗让来自南向的采光得以透入。
较为私人的主卫里墨绿色浴缸尤为打眼,与半墙彩色浴室漆相呼应。全房三卫的配比让私人区域可以无顾虑地将舒适度做到更佳,度假感的氛围可以让身心完全放松。
开放式的衣帽间位于主卫对面。
对于懒癌患者来说,能用来挂放的区域绝不会考虑叠放,所以根据不同衣物所需的高度,将主要衣柜布置成上下区域都可挂放的设计,配合节省空间的衣架,收纳数量不比叠放差。
次主卧预留作为儿童房,芥末绿与鹅黄色清爽的搭配为儿童房增添了不少童趣。拆除后的飘窗重新设计成圆拱造型与主卧猫洞形成了大小呼应。
房间内布置了整面墙的收纳柜,足以给后期生活上的变化打下基础,而局部的开放格打破了白色柜体的沉闷。现阶段我们将房间重新利用,变成了两人平日“养生锻炼”的健身房。
靠近入口的柜体则会承担一部分换季鞋物的收纳功能。入口右侧是房间内部的卫生间,原本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小黑屋,只保留了马桶功能后期入厕动线更为方便。凿壁借光的手法再次上演,格栅窗造型也点亮了整个空间。
马桶间整体色调与房内一致,让小空间在视觉感官上具有延伸效果。
朝北向的房间目前布置成书房,在全开放为主的家中也留有需要安静的个人空间。
由于朝向的关系没有南向的先天优势,因此在此空间中增加了暖色调,而主要家具又多以黑色为主,不让整体的浅色调过于轻浮。房间面积不算富余所以选择了开放式书柜及玻璃柜做为展示,而这里也放了许多收集的心头好。
全房较为中心的卫生间设置成为客卫,一字型布下三件套,淋浴区的黑暗与干区的热烈形成强烈碰撞,以功能性为主的卫生间也能拥有颜值。
定制的洗手台侧面设计成开放格,完美解决了不愿意将浴室收纳物品钉上墙的需求。KVK的水龙头实用性满分。
黄铜复古开关▲
保留原始楼板与轨道射灯▲
隐藏出风口▲
地面材质拼接▲
🙋:新家最满意的地方? cc:半开放式厨房。除开卧室,厨房是我们一同活动最频繁的地方。明智地阔大了厨房面积,并通过窗洞的衔接,让炒菜做饭不再孤单。我总会选择在吧台落脚,静静地看他认真的为我调制一杯酒。 🙋:设计自己的家和客户的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cc:设计自己家的时候需要两种身份不同切换。旁观者清,设计师的身份往往可以清晰理顺对方想要的东西,但是对于自己家很难做到抽丝剥茧找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搬进新家之后,有没有什么地方和最初预想不太一样?又有什么地方成为了最近沉溺的角落? cc:餐桌区域在搬家前没有做过多的设计,一面白墙让我们有了发挥的空间。一进门就正对餐桌区域,搬家时只有硬装冷冰冰的没有家的温度。所以我们添置了搁板和酒柜,用海外淘的小物件一点一点把搁板塞满,酒也是拉近客人们距离的最佳催化剂,家里慢慢就暖了起来。 最近沉溺的角落当属帐篷了,白天躲在帐篷里打个盹,夜晚点上星星灯在帐篷里刷会手机非常惬意。 🙋:新家有没有具体弥补一些此前未能实现的遗憾呢? cc:这次在新家里专门给小主子设计了专属空间,飘窗开的洞和儿童房的圆拱呼应,这样的空间也会让主子特别有安全感。床下、猫洞两者选,我希望她选后者。 🙋:距离心目中的“dream living”还差什么没有实现的吗? cc:现在的家离理想还很远,生活的意义在于每一天,昨天、今天、明天。家具会一件件的添、陈列会随着季节换。我希望家是和我一起成长改变的地方,我不希望它成为一个完成品。 🙋:有没有什么单品(主材,家电,软装)特别想推荐给大家的? cc:宜家和sonos的联名款WIFI音响。不光音质保持了sonos的水平,手吹玻璃的灯罩给颜值加分不少。这款台灯被我们摆在床头,阅读时它不仅照明还营造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