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户型最重要的就是储物和采光,这套案例无疑是把这两点都做到极致的,一楼能打掉的隔墙全部都打掉,把原来阳台的区域全部扩进来,把阳台的功能放在二楼。卧室都在二楼洗晒在二楼才更合理。这样一楼的阳光可以直射到沙发上、餐桌上,躺在沙发上也能晒太阳无疑是一种享受。二楼利用楼梯区域的层高做了一个小隔间,放业主拼好了的乐高以及适合冥想。这样的一个小空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很有安全感的区域。
对家的构想:有植物角、岛台、大面积采光、气氛温馨、忌过度装饰。
玄关的设计奠定了空间的整体基调;日式极简。原来的空间比较局限敲完3面墙后,客餐厅连接在一起,一楼成了个通透的LDK空间(客餐厨一体),近窗位置的承重柱一下子就显得尴尬了,他在柱子和窗户之间放入了自己改造的宜家可移动岛台。定制了白橡木台面,自己刷了六遍木蜡油。在设计师建议下,他将原本白色刷成水泥色——家中的唯一的工业风元素竟意外得和谐,这样一来,柱子本身带来的突兀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进门即是客厅,白墙、灰砖、百叶帘、原木复古家具,无多余的杂物,第一眼就能感受到这个家冷静的日式格调
在城市中生活的人,最希望得到的就是一处阳光充裕的生活空间。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打通空间。如此一来,即便是在太阳高度较低的冬季,阳光也能照射到房间深处。
楼梯下也藏了两个“秘密基地”:第一是公共空间的卫生间,第二就是小小的储物间,足够收纳各种小物件。
不占空间的投影,在家就可以享受电影院的视觉体验。
你肯定没发现楼梯边的“玄机”为了不再占用空间,夫妻俩选择了投影仪选位置的时候,也纠结了半天。设计师最后的这个“选址”,真的是让夫妻俩拍案叫绝,看电影的时候,大屏缓降,环绕音响开启,MUJI的懒人沙发,成了俩人必争的“皇位”。
客餐厅未做明显的分隔,浅灰色的布艺沙发和原木色家具构成质朴的日式生活基调
餐桌边的储物架,既可以妥善安放大物件的厨房用品和其他杂物,也充当厨房和餐厅的半墙隔断,隐性界定出厨房和餐厅空间。
一楼这个拥有足够操作空间的厨房,成为了业主的最爱每顿饭都为这个简单的家增添着人间烟火,人性化的动线设计让公共空间更加通透,也让家人之间有更多的互动机会。
墙面铺贴灰色小方砖;墙上开放式隔板主要功能是存放常用的调味品、餐具,增加了墙面的收纳空间。
卧室延续公共空间的极简舒适搭配,柔软而宽大的双人床,加上采光不错的阳台,非常温馨。床头的小射灯在色彩上选择简约的米白色,光源自然且温馨
卧室比较简单,素雅为主原木色的谷仓门是房间里唯一的装饰,拉开后,又是另一番天地。
主卧和衣帽间书房相通,中间以木质的活动谷仓门作为隔断,实现了空间的流动与分隔,流动则为一室,分隔则分三个功能空间。
首先是一小排收纳格后来发现这个地方当个展示区也不错,于是就成了乐高的存放基地。紧接着就是一长条将近11平米的衣帽间,按照妻子的要求,秉着“衣服都要挂起来”的观念,打造了两侧的衣柜。
多功能房延续日式风格的设计,定制了榻榻米,搭配轻质的障子门,带出日式禅韵,既可以在这里跟朋友喝茶聊天,也可以当作客房使用,后期有宝宝之后还可作为宝宝玩耍区,休息区。
配上暖色灯光,适合静坐冥想,家里的灯光设计,潘律是经过考究的采光高、空间比较通透的地方,采用的是3000K的暖色灯光。而像书房、厨房这种需要强光源的区域,色温在3500K左右的光源能看得更清楚。
后面是一个小书房,每次经过衣帽间来书房都会有一种“上朝”的错觉!
二楼阳台集休闲+生活一体。
二楼走廊
走上二楼,楼梯右手边是主卫把洗手台设置在外面,主卫的空间刚好能实现干湿分离。
以灰色为主色调,即美观又好打理。
阶梯式储物台,放上喜欢的乐高再好不过。
衣帽间和书房相通,靠窗的位置摆放一张书桌,窗帘选用透光性较好的百叶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