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原有的老式吊顶,积灰难打理,还严重压低了层高,重装后,简洁平顶配合无主灯设计,重塑了客厅的开阔与明媚,阳台笨重的木框移门也被拆除,更换为黑色铁艺窄框,采光面随之增大,客厅也变得更大气通透。
奶油白柜门+原木色内里的通顶柜电视背景墙,取代了原来的深灰柜体造型,让人眼前一亮,局部的开放格,既承担了书柜、展示柜的功能,又破开了整柜的单调,灵动而自然。
一字型灰色沙发配以同材质方形脚踏凳,既兼顾了贵妃位的休闲与舒适,又可自由组合,少了几分笨重感。作为客厅沙发补充位的爱马仕橘的大象椅,颜色鲜活,造型趣味,是屋主为孩子准备的专属座位。
玄关至客餐厅,撬掉原来灰色地砖,重新铺贴了爵士白大理石瓷砖,通过颜色和材质的统一,对整屋进一步提亮,同时又凸显了开阔感。
以沙发为客厅软装的配色核心,遮光窗帘、几何地毯色调统一,环视客厅,视线可平稳过渡到每处角落。莫兰迪绿拼接纯净白,组成的极简撞色沙发背景墙,给人无限的清新与治愈力。
客餐厅一体布置,宽敞无阻,为三口之家留出了充足的活动空间。原餐厅受制于靠窗的餐边柜,采光被严重遮挡住,通过拆除柜体,扩宽采光窗,并安装百叶帘进行调节,餐厅重获明亮氛围。
爵士白岩板餐桌线条极简而大气,细腿餐椅选了爱马仕橘、黑色无把手两款,其中同为跳色元素的爱马仕橘餐椅与客厅的大象椅,实现了客餐厅软装搭配的呼应与互动,充满配色小心机。
餐厅吊灯选择4头魔豆吊灯,黄铜材质的灯杆,配以奶白的玻璃灯罩,轻奢与温柔两种气质相互融合,赋予家更面的气质内涵。
由餐厅进入睡眠区的过道,多出了接近8㎡的闲置面积,拆除过道和餐厅间的隔断储物柜,将收纳转移至右面墙,光线游走互通,从客餐厅望向睡眠区的过道,视野面也绝对开阔自由。
转角的悬浮端景台,起到联通玄关柜和走道L型收纳柜的作用,底部挑空区,是针对北京干燥气候,专门预留的加湿器位置。
走道的柜体均采用一门到顶的设计,黑色柜门把手也选择极简线条款,显得极为简约大方,大体积的冰箱嵌入其中,也因此释放了厨房更多的储物空间。
餐厅开门方向朝向餐厅后,延续了原始的U型动线,极尽高效流畅。原木色地柜挑空设计,不留卫生死角,白色吊柜底部嵌入灯带,避免洗切菜背光,且柜体只安装于靠里的2面墙,将拥有采光窗户的一面墙完全空出来,光线可最大引入。
温润的木地板取代了公共区硬朗的地砖,空间的气质转向柔和、沉静。主卧删繁就简,以浅灰、纯白和浅蓝三种体块相互穿插,竭力营造了空间的纯净质感。
右面墙体从相邻客卧借出一列衣柜的面积,用以收纳屋主夫妻的贴身衣物,主要的收纳空间由在阳台隔出的衣帽间来实现。
主卧的外凸阳台塑造为衣帽间+书房+套内卫生间的格局,满足屋主夫妻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拆除阳台老式的深色半窗,用清爽的白色边框的玻璃窗代替,即使在主卧内,也可一览窗外美景。
过道的第一间卧室,是屋主为儿子精心准备的儿童房。房间格局方正,为了兼顾采光和空间的开阔感,采用双一字型布局方式。
进门左侧是纵向摆放的儿童床,床尾是藏露结合的书柜,右侧是组合衣柜+玩具柜,底部设有书桌写作业,中间空出宽敞过道,供孩子玩耍。
儿童房以清爽的蓝色为主题,寄予了父母对孩子勇敢、冷静、健康成长的美好希望。
公卫干区单独拎出,设计超长洗手台面,嵌入双莫兰迪蓝浴室柜和洗烘一体机,增加洗衣房的功能,让双阳台完全用以休闲和收纳。
干区上半部覆盖以优雅的莫兰迪绿,形成低调而惊艳的撞色风,空间温柔而不失明快。台盆区上方设有镜柜,收纳吹风机、洗漱用具,将杂乱完美掩饰起来,保留干净整洁的台面。
湿区是淋浴房和壁挂马桶的,阿玛尼灰瓷砖通铺墙地面,耐脏之余,又分外大气沉稳。壁挂马桶凸出的假墙凹陷台面,安装毛巾架,空出的底部空间也可搁放沐浴用品,将每寸空间都做到极致的收纳。
一体式玄关柜,将鞋柜、穿衣镜、换鞋凳、挂衣区四大功能完美组合,为三口之家,提供绝对舒适的入户体验,柜底预留20cm挑空地带,隐藏起进门换下的鞋子,还玄关一片清爽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