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前
▲原始户型图 存在问题及业主需求: 1. 厨房狭窄逼仄,且收纳空间不足。 2. 餐厅空间较小,且离厨房较远,动线不合理。 3. 家里有一些手办和书籍,希望设计时考虑进去。 4. 喜欢购置衣物,需要尽可能的收纳空间。 5. 家里没有阳台,且卫生间区域有限,没有地方布置洗衣区。
装修后
▲平面布局图 改造重点: 1. 将厨房打开,L型厨房变U型,并将餐厅移至厨房一侧,延伸操作空间,提升空间利用率。 2. 厨房岛台,临近客厅一侧布置开放式书架,收纳、装饰一步到位。 3. 电视墙展露结合,收纳展示手办的同时,也避免了视觉上的压抑。 4. 原餐厅改为独立衣帽间,补充入户及卧室收纳。 5. 向次卧“借”出一个洗衣区,释放卫生间压力。
设计亮点
原入户正对厨房,狭小、局促感扑面而来。 原进门处只有一个窄柜,无法满足入户收纳需求。 1. 厨房打开后,进门通体鞋柜与橱柜一体式设计,提升整体感;下方悬空作为常穿鞋位,整个柜体完全可以解决两人鞋子的收纳问题。 2. 进门右侧,原餐厅区域利用长虹玻璃推拉门围合起来,改成了独立衣帽间,补充入户及卧室储物空间。
设计亮点
原餐厨相隔较远,空间利用率较低,居家动线也不合理。 1. 将原逼仄厨房打开,L型橱柜变U型,延伸台面、增加储物,同时告别局促感;还多了一组高低岛台,有效利用空间,提升空间质感。 2.打破传统厨房和餐厅布局,厨房打开后,用餐区移至高低岛台一侧,打造餐厨一体空间,缩短生活动线,视觉也更整体、融洽。 3. 原木餐桌、藤编餐椅充满温馨自然感,搭配羊绒卡其色橱柜,带来惬意、质朴、又放松的居家氛围。 4. 餐桌选了可伸缩的款式,节省空间,平时只满足两人用餐即可,偶尔有亲友来家里聚餐,展开餐桌,能容纳6~8人同时用餐。
设计亮点
以开阔、惬意、松弛感为出发点,客厅虽小,但整体的颜值、实用性和舒适感也很在线。 色调上,大面积奶油色打底,原木、鞠衣色、羊绒卡其色做辅助色,整个空间都充斥着自然之美。 1. 拆除厨房非承重墙,客餐厨实现一体化,空间更显宽敞明亮,同时也拉近居者间的距离。 沙发后,利用高低岛台另一侧,布置一组原木杂志架,是书本也是装饰,与毛毛虫沙发、机器人边柜相结合,治愈、温馨、惬意,且文艺气息满满。 2. 客厅布局相对简单,摒弃笨重且占空间的茶几,释放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 3. 电视墙布置展示区,拱形壁龛、玻璃柜门用来收纳业主的众多手办;下方储物区将客厅杂物“藏于无形”;展露结合,也避免了大面积柜体带来的压抑感。 4. 电视墙一侧的弧形门洞,是整个家的动静区分界点,外面是生活区,里面则是私密的睡眠区与卫生间。
设计亮点
主卧的墙、顶面采用了同色系的奶油绿,清雅自然,走进其中仿佛置身梦幻乐园,心情都会莫名变好。 1. 床头一侧布置竖排壁龛书架,方便放置睡前书籍,丰富床头背景。 2. 羊绒卡其色衣柜对比整体的奶绿色调,形成细腻的层次感,森系感十足,在家也能感受度假般的惬意。 3. 床头柜与衣柜一体式设计,提升空间利用率,视觉整体更强,且不影响柜门开合,简约实用。
设计亮点
这里是未来的儿童房,目前暂作书房、临时客房使用。 空间优化后,次卧7㎡左右,家具的选择上多以藤编材质为主,轻盈透气、视觉也更自然、清雅、温馨。 1. 利用床尾凹陷处,内嵌满墙衣柜,丰富空间层次、满足日常收纳需求,色调上也与主卧相呼应。 2. 次卧门洞位置内移后,走廊一侧向次卧内凹了一个独立洗衣区,弥补原户型洗衣区无处安置的遗憾,且洗衣区临近卫生间,居家动线也很合理舒适。
设计亮点
原木系搭配黑白地砖,卫生间虽小,但也很精致、实用、温馨。 洗漱柜严丝合缝内嵌至凹陷处,延伸台面空间、扩大储物空间、还减少了卫生死角的困扰。 淋浴区利用大面积玻璃隔断和移门,实现干湿分区,干净、通透、不影响采光,也不会缩小视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