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化砖的7大质量问题和铺贴工艺,一篇全搞定!
关雎DESIGN
2020-10-28
玻化砖作为现在市面上的主流瓷砖,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玻璃化的一种砖,密度和亮度都比较高,也就决定了它的高耐磨性、高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虽然这种砖优点很多,但在实际铺贴过程当中稍不留意还是会有很有质量问题的,当然不是砖的问题,而是施工问题,如:脱落、空鼓、变形等,那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今天,咱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聊一聊:
1 地面铺贴玻化砖基层要求
1)粘贴前需先对基层地面进行仔细检查,基层地面或找平层表面需具有足够的强度。
2)对基层表面的油脂、浮尘、疏松物等各种不利于粘结的物质,需清理后才可进行粘贴。
3)基层提前用水湿润,玻化砖的粘结面应保持清洁。
2 常见的质量问题
问题1:基层积水过多,潮气大,铺贴后凉缝期短。
危害:导致玻化砖“黑缝、起鼓”等质量问题。
问题2:伸缩缝设置不合理、板间留缝不当。
危害:造成玻化砖“起拱、变形”现象。
1 铺贴流程
1)根据放线位置和水平位置进行铺贴,铺贴前先对基层进行找平处理,表面平整度误差控制在5mm/2m以内;
2)用锯齿镘刀将粘结剂浆料均匀地刮涂于玻化砖和基层的粘结面上(“双面刮浆法”);
3)将玻化砖按压到基层上,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调整水平、摆正压实,刮去多余胶浆。
2 常见质量问题
1)粘结剂使用不当
问题:使用铁锹搅拌粘结剂,未使用机械搅拌机。
危害:导致玻化砖“空鼓、翘曲”等质量问题。
2)粘结剂使用不当
问题:胶粘剂中掺入水泥、黄砂等其它组分,影响了粘结剂的配比。
危害:导致玻化砖“空鼓、翘曲”等质量问题。
c、粘结剂使用不当(3)
问题:粘结剂批刮不均匀,满浆率低。
危害:导致玻化砖“空鼓、翘曲”等质量问题。
01 施工流程
1)根据放线位置和水平位置进行铺贴,先在基层表面平铺一层1:3的半干水泥砂浆(手握成团,手颠即散),厚度3~5cm,找平压实;
2)用锯齿镘刀将粘结剂浆料均匀的刮涂于玻化砖的粘结面上,将玻化砖按压在半干砂浆上面,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调整水平、摆正压实,刮去多余胶浆。
2 常见质量问题
1)半干砂浆层过厚
问题:半干水泥砂浆厚度过厚(>5cm),砂浆层稳定度差。
危害:导致玻化砖“空鼓,翘曲”等质量问题。
2)半干砂浆层水灰比不当
问题:半干砂浆水灰比控制不当,砂浆层密实度低。
危害:导致玻化砖“空鼓、翘曲”等质量问题。
1 板缝
粘贴玻化砖时,要根据玻化砖的规格大小合理设置板缝:玻化砖长度≤60cm,应设置不小于0.5mm的接缝;长度>60cm,应设置不小于1mm的接缝。
2 伸缩缝
室内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8m(一般为6~8m),伸缩缝宽度宜为5~10mm。
伸缩缝设置应从找平层断开,并一直延伸至饰面砖表面。另外,需要注意伸缩缝应采用密封胶或同功能的柔性装饰线条填充。
3 清缝处理
玻化砖四周接缝部位的缝内挤压出的粘结剂用铲刀等工具及时清理干净。
4 清缝处理
1)填缝时间应尽可能推迟(铺贴后不少于7天),填缝前应先清除缝隙里面的油脂、浮尘、疏松物等各种不利于填缝、影响粘结的杂质;
2)用铲刀或批板将填缝剂嵌入缝隙中,将缝隙表面填平;
3)在自然条件下养护,待填缝剂完全硬化后即可进入下一工序;
4)拌好的填缝剂胶浆宜控制在规定时间内用完,粘在玻化砖表面的浆料,应及时清理干净。
关于玻化砖的内容,咱们就讲到这了。其实在实际的施工当中,由于玻化砖的吸水率低,没有微孔或凹坑可以“锁”住水泥砂浆,经常会出现质量问题,那在大家的施工项目中,还有哪些问题比较难解决呢?可以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交流、探讨。
最后,咱们还是来总结今天的重点内容:
『关雎DESIGN专注分享装修设计、材料、施工、实景干货,让你少掉坑』
『喜欢的朋友记得点赞、收藏、+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