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60后夫妻的高质量生活方式:“分床不分房”,感情不减反增
家居设计师COCO
2021-12-09
分房睡的优点:
- 整张床都是我的,想怎么翻身都可以。
- 刷视频看啥都行,不用生气两种视频串音。
- 想跳高就高,没人冷嘲热讽。
- 最关键的是,不用忍受鼾声如雷,不存在不习惯,只有很清静。
对于“分房睡”这个话题,曾经一度被大家热议,其实我也觉得“分房睡”会影响夫妻的感觉,无论年龄大小。
但是,对于睡眠质量差的人来讲,伴侣的一些习惯确实严重影响着对方。
所以,“分床不分房”的设计,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与关注。
就比如上海这对60夫妻,坚持“分床不分房”,一室二用,不但让各自拥有独立的生活空间,还能相互照应。
这种模式既能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感情不减反增。
相信你也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她家是如何布置的吧,下面就跟随coco一起去看看这套经典的住宅改造案例吧。
住宅基本信息和设计理念
本期为大家带来精选案例,是一对60后夫妇的家,坐标位于上海,建筑面积为140㎡,目前是以两人居住为主。
▲原始户型图
原始户型结构还算方正,格局分配明确,如果作为常规的家庭来说,布局没有很大的缺陷。
但是对于两位老人而言,他们希望拥有一个既能不影响彼此感情,又能保证各自睡眠的空间的布局,显然现有的布局就显得略有不足。
▲改造后的平面图
经过设计师与屋主的沟通,结合他们的需求,对原始户型做了以下改造:
- 将原客厅与阳台打通作为阅读区与爱好区,满足阅读、手工、弹琴等兴趣爱好的需求。
- 以卫生间和水吧这类便利功能区域为核心,让生活更便捷。
- 次卧和书房做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分隔的设计,满足夫妇“分床不分房”的需求。
- 主卧改造为客厅,增加夫妻两人的相处空间。
- 做了中西厨分离设计,满足了两人不同的做饭习惯。
经过改造后的空间,让人眼前一亮,无障碍设计与动线更加合理,堪称装修模板。
玄关
▲玄关
进门口玄关位置,门厅利用换鞋凳上方的墙面,采用了木质洞洞板进行物品收纳,可以结合配件灵活调整。
小到钥匙摆件,大到衣服包包,都可以合理收纳,充分利用每一处空间。
▲玄关视角
门口处的中岛台,安装了洗手盆,可以让父母买菜回家后,直接放下生鲜蔬菜等物品,再安稳地坐在换鞋凳上,完成进门所有的动作。
进门洗手,自己也会感觉舒服一点,不管是在后疫情环境中,还是平常,也会卫生一些。
餐厅
▲餐厅视角
考虑到两人不同的饮食习惯,家中设置了中西分厨,进门处中岛台则成为了女主最爱的烘焙区。
▲餐厅柜
通透流畅的回字形动线,合理规划了不同区域的使用功能,“有露有藏”的厨边柜满足了餐厅的收纳问题。
▲餐厅
西厨与餐厅一体化设计,无把手+柜底悬空的设计,弱化了存在感与体量感。
顶天的餐边柜柜子,因为没有把手,弱化了柜体的视觉感受,在视觉上给人一种融于墙面的错觉,无形中增强了餐厅空间的整体感。
不落地的设计更加轻盈,符合老人站立操作的习惯,还为扫地机器人、体重秤等小物件找到了他们自己的归属地。
▲餐厅布置
嵌入式家电,一定意义上节省了空间,让餐厅看起来更干净利索,海棠玻璃门是父母常用的中厨,可有效隔绝油烟,老两口可以在这里做自己喜欢的菜肴。
阅读区
▲阅读区布置
家中的客厅,完全抛弃了常规沙发+茶几+电视的格局与布置,变成由阅读区+兴趣爱好区+娱乐区的布局,与众不同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阅读区和客厅的功能是一样的,依旧作为核心枢纽,将餐厅、娱乐区、爱好区分散的串联到一起,变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
同时通过书橱上的海棠花玻璃移门,还能通往各自的卧室,与众不同的设计让整个家动静分明,显得更加高级。
以前家里的书房,移动到现在的客厅的,设计了一整面书墙,所有的藏书随时随地都方便取阅,让藏书和阅读,变成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
▲阅读区布置
日常,夫妇两人会在这里看书,俨然成了一个舒适自在的家庭的书店,天气好的时候,还会把藏书拿出来与太阳来个亲密接触,让他们与太阳握个手。
兴趣区
▲兴趣区
书墙的一侧的区域一分为二,一侧设计了整面的洞洞板+书桌,这里是属于阿姨的地盘。
退休之后,阿姨爱上了绘画和做手工物品,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和钻研,如今也算是小有成就。
▲家居布置
特别是现在拥有了采光明亮的专属区域后,闲来无事,阿姨就喜欢在这里写写画画,打发时间。
设计师专门为阿姨设计了墙上洞洞板,可以直接用来收纳与展示作品,现在摆满了阿姨的画作和手工艺品。
与阿姨的书桌背对着的,是男主的电子琴的区域,两个人的兴趣共同组成了如今的爱好区。
退休之后,男主在社区的老年大学,学会了弹电子钢琴,现在变成为了一名电子琴爱好者,已经可以熟练地弹奏很多曲目。
现在家里常见的画面就是,女主执笔,男主伴奏,一副幸福安详的画面。
按照自己的需求与喜好布置生活环境,积极地尝试和学习新的事物,充实自我不在乎年龄,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阳光洒落,光线所到之处,温暖如煦,这不就是岁月静好的模样吗?
客厅
▲客厅一角
另一边是传统意义上的客厅,这里原本是主卧,拥有一个生活阳台,打通后变成了现在的娱乐影音区。
平常两个人在这里看个电影,追追剧,或者是看看新闻,又是生活的另一种烟火气息。
▲客厅
女主喜欢的墨绿色的艺术漆,搭配咖色的沙发、木色的家具后,颇具有岁月沉淀的韵味。
不得不说阿姨的审美就是好,墨绿色让整个空间增加了一丝古韵古香的气息,在空间氛围上起到解压的效果。
隔而不断的卧室
▲卧室布置图
▲卧室外视角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只看到了一组简单的柜子和玻璃门,打开门后才发现大有乾坤。
白色的柜体构成了水吧和卫生间核心区,以此为隔断,将夫妇两人的卧室分别分隔在左右两侧,有事情一喊,在对面的人可以听到,相回关照。
▲设计师在够通
关闭移门,这里便成为了独属两人的世界,晚上喝水上厕所也不用走出去,也可以满足需求。
▲男主房
男主的房间,保留了原木的床和衣柜,让整个卧室增加了一丝复古的气质。
用了大胆却又不跳脱的的壁纸搭配,整个房间古朴沉静又有性格。
▲男主卧室
分布在不同角落的筒灯,让整个空间的光线分布更均匀。
▲男主房
与男主的房间“相通”的就是阿姨的房间,推拉门的设计简约而不失高级感,让两个空间即有联系又有分隔。
▲女主房
阿姨的房间,同样拥有着顶天立地的大衣柜,打开后全是女主的衣服,不得不让人赞叹一下,真的是精致的上海女人。
▲女主房
卧室靠窗设置了专属的工作区,超大的书桌正对着东方,每天早晨,第一缕阳光透过郁郁葱葱的树木从这里洒进来,整个房间温暖治愈。
▲女主房
坐在这里办公,人与窗外的树枝的组合,本身就是一幅景色,坐在这里,整个人都变得儒雅文艺。
多功能房
▲多功能房
虽然现在主要是夫妇两人居住,但是,还是为孩子准备了一间卧室,平常这里也可以作为多功能房。
▲多功能房
榻榻米的设计让整个空间拥有海量的储纳空间,换季的被褥或者不常用的物品都可以收纳在这里。
关上移门,与外面的区域完全隔绝,这里就变身为一间卧室,女儿回家或者偶尔来客人的时候,可以在这里休息,隐私效果超级好。
女儿就住在隔壁小区,偶尔回父母家一起聚餐、小住,每个人都有自由的空间,又可以随时享受到亲情的温暖,大概便是子女与父母最好的距离了吧。
卫生间
▲主卫
主卫是夫妇两人公用的,所以做了很多用心的设计。
老人年纪大了,就怕摔跤,干湿分离的设计,避免了洗澡时候的积水,造成的地滑危险,后期的打扫和维护也更方便省力。
▲公卫
家中的两个卫生间采用了相同的色调,既保持了统一性,还可以让空间变得明亮纯净。
客卫因为空间的问题,用浴帘做了一个简单的干湿分离,简单又实用。
文末总结:
四季更迭,光影流动,以夫妇两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动线为出发点,在平衡功能和爱好之余,将艺术融为生活,感受纯粹的心境,回归自然的状态,这便是高质量的生活。
生活没有一纸蓝图,更没有标准的答案。
只有认真生活的人,才能把日子过得幸福又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