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值得买集成灶选购清单&攻略指南(上篇)
齊大圣
2022-06-21
大圣我是从12年装修第一套房的时候开始使用的集成灶,还是网购的,说是吃螃蟹不为过吧;
我体验过集成灶的好,也踩过集成灶的坑,做博主的这几年也做了很多集成灶的探店,见证了集成灶市场的发展与成长,最近装的这套房子依然选择了集成灶。
作为一个准新兴市场,集成灶领域目前还是属于一个野蛮竞争的态势,鱼龙混杂,下到三四千上至两三万的价格带,除烟灶外叠加的诸如消毒柜、蒸箱、烤箱、蒸烤箱、微蒸烤箱等集成功能更是给新手小白搞的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
今天大圣准备用一篇文章讲透集成灶的全部并对比了市面上20余个品牌的150余款机型给到大家不同价位/不同功能的值得买机型清单。
本文内容较多,共约1万7千字,先附上脑图,大家可按需阅读,伸手党可直接拉到文末看推荐清单就好了。
01.集成灶市场现状
①一体化厨电产品是大势所趋
在千禧年初集成灶刚刚面市的时候,传统烟灶品牌各种冷嘲热讽,结果并没能抵挡大势,集成灶的零售比例在近几年快速攀升,也倒逼越来越多的传统家电品牌入局竞争。
集成灶为什么会这么“火”?究其根本,在新消费形势下厨房电器的集成化趋势是主要动因。
中国厨房普遍面积偏小,厨电产品的极大丰富与有限的厨房空间之间形成冲突。
一项调查显示,超过85%的中国家庭面临厨台不够用的困扰,超过90%的用户对嵌入式厨电产品表示满意,并愿意选购集成化厨电产品,可见,设计集成、功能集成的一体化厨电产品是大势所趋。
②高端化势头明显
除传统的烟灶消集成灶外,市场上还新增了烟灶蒸、烟灶烤、烟灶蒸烤一体、烟灶洗等诸多组合形式的集成灶,越来越多的新功能被植入到集成灶上,产品性能得到显著增强。从长期来看,集成灶这种“演化”的势头还将持续。
从奥维云网(AVC)发布的2020-2021集成灶线上&线下分类型零售额占比数据来看,蒸烤集成灶已几乎成为现有集成灶细分品类中双渠道的第一类型,市场占比远高于蒸箱款集成灶、蒸烤独立款集成灶、洗碗机款集成灶等,其中,新品贡献明显,且万元以上市场高端占比稳定提升。
③蒸烤功能备受青睐,但痛点明显
虽然蒸烤集成灶拥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大部分厂商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等方面的发展速度却没有跟上需求增长的步伐,甚至有一些厂商更是采用了外厂采购或贴牌的方式,毫无研发能力可言。
以某知名集成灶品牌为例,通过其申报的3C可以看到,旗下大部分型号仅有燃气灶部分的3C认证,而没有蒸烤认证;
以最基本的蒸汽发生原理为例,目前市场上的蒸烤集成灶往往仍延续着传统的外盘煮水的形式,就是水进到底盘,然后底盘有积水,积水沸腾产生蒸汽进行加热,类似传统的蒸笼,但是这种方式存在5个弊端:
①煮水式蒸发器会产生更多积水,因为水沸腾后会溢到内腔,另外因为蒸发器需要防止干烧,器皿里面必须有水,导致内胆积水很多;
②煮水式蒸发器的输水孔可能被食物残渣堵住,一旦堵住会造成蒸功能故障,这种问题基本上都需要上门售后才能处理,增加售后成本,所以从工程师角度来讲,放弃煮水式蒸发器也是趋势。
③蒸发器皿容易被内胆的油脂或者脏东西给污染,造成水源污染;
④煮水式蒸发器皿容易累积水垢,因为器皿老有水,一般蒸几次就会有明显的水垢残留在器皿里面;
⑤其他说法,像美诺就说煮水式蒸发器因为食物和水源处于同一空间,然后造成食物氧化和串味问题。
而目前蒸烤箱优选的方案是蒸汽直喷式,在管路中直接加热为水蒸汽,2900w大功率,20s快速出蒸汽,2min即可充满腔体,快速锁水,高温高效,真正实现“蒸”熟而不是“闷”熟。
说白了,就是“卷”的不够厉害,缺乏有效竞争,导致目前市面上很多产品高价低配,溢价严重,利用信息不对等来收割“韭菜”。这也是我为什么写下这篇攻略的原因。
好在现在越来越多的以蒸/烤技术为主的品牌,像老板、凯度、美的等都已经开始入局集成灶行业,相信会带来集成灶蒸烤模块技术的一次大幅提升。
02.集成灶的优点
①排烟效果
由于中国的烹饪习惯和国外有着巨大差别,经常有炒,煎,炸等习惯,油烟一定少不了,中国式油烟也成为了世界级难题。做饭时呛的人难受。而且时间久了,到处油乎乎的,卫生很难打理。
无奈之下,我们就退而求其次,用门将厨房与其它空间隔离开,丢车保帅,毕竟厨房的瓷砖和集成吊顶要比客厅的乳胶漆和吊灯要好清理些。
为了采用开放式厨房设计的同时又能保证不被油烟问题困扰,我也是做了许多的功课。多维度对比下,集成灶对油烟的控制能力无疑是非常出色的。
追本溯源,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烟机,核心目的都是将烹饪产生的油烟尽快从室内排出,这才是决定我们购买的核心需求。
其实集成灶的排烟原理很简单,就是“近吸”!
利用微空气动力学原理,把污染源和外部环境进行隔离,将油烟和蒸汽在未扩散前吸走,一般的集成灶吸油烟率可达到95%以上。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从原理上来讲吸烟效率最高的一种,一般15m³/min的风量即可达到顶吸式油烟机20m³/min的吸烟效果,降低能耗的同时,噪声更小。
吸烟口距离锅越近,同样的风量下,抽烟效率越高,相当于在油烟扩散之前就抽走排出。抽烟效率越高,就越能减少溢出的油烟。因此无论是国内抽油烟机还是欧美国家的产品,都在往这个方向发展,比如由最开始的顶吸,演变为现在的侧吸及7字型。而集成灶的吸烟口距离锅边仅有10-20cm,油烟在刚产生的瞬间就会被吸走,完全不会经过人脸。
②高集成性,省空间
集成灶除了有烟机和灶具外,下边还有配有碗篮/消毒柜/蒸箱/烤箱等(价格依次升高),因此才被称为集成灶。如果你本身就要使用蒸烤箱或者消毒碗柜等功能的话,选择集成灶确实方便很多。
除了可以多做一组吊柜增加收纳空间、少做一组地柜省钱外,原本地柜收纳空间也实现了你预想的其它功能(蒸烤/消毒等),一举多得。
③解放墙面
很多商家和文章其实经常在推荐集成灶的时候遗漏了它很大的一个优点,我觉得对于某些家庭甚至比其优异的吸烟性能还要重要,就是它解放了墙面!
因为不需要特地找一面墙安装烟机,尤其适合灶台对着窗户或者灶台在阳台上的户型,面对着一面超大窗景做饭,心情应该也会好不少吧?
我买的第一套房子就是这种情况,开放式厨房+灶台对窗,让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集成灶。
03.集成灶的缺点
①颜值
本来个人之前对集成灶的颜值就颇有微词,简单来说就是存在感太强了,没法完美的融入的厨房的装修风格中去,管你什么日式风、北欧风、轻奢风,集成灶看上去都是一种“风”……
这一点上,顶吸式做的就比较好了,烟机基本可以隐藏起来。
当然了,审美这个东西主观性比较强,有人还觉得集成灶好看呢,自己喜欢就成。
②空间利用
集成灶油烟下排,管道需要从地柜走,虽然节约了吊柜空间,但是占用了利用率更高的下柜空间,橱柜中间需断开,而且打开下柜门体后,烟管就在视线内,还是很不美观的。
而且为了保证安装操作空间,集成灶与墙体之前至少要预留20cm才能安装,增加了安装难度和空间浪费。
③维修保养
由于集成灶将橱柜断开,一旦后续损坏或者想更换成传统烟机灶具都非常麻烦,柜体需要重新订制。如果选择了某些非标尺寸的集成灶,哪怕后续更换其它型号集成灶都很困难。
因此,选购的时候记得选择通用尺寸:高800mm×深600mm×长900mm。
为了方便后期的维修,部分品牌现已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烟机、灶具、蒸烤箱三大模块独立运行,相互线路气电分离。
④技术的过时
就像Part01说的,蒸烤一体集成灶已成为市场的宠儿,但是市面上大部分品牌的蒸烤机型仍然使用几乎已被淘汰的蒸发盘技术,蒸烤性能孱弱,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不足,精力大部分放在了线下的营销上。不过随着美的、凯度、老板这种拥有完整蒸烤箱技术的品牌入局后,这种情况已有了很大改观,相信集成灶市场的垄断场面很快就会被打破,迎来新的行业技术革命也未可知,卷起来吧!
04.集成灶安装/改装注意事项
①电路/燃气/烟道预留
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集成灶的接线方向,包括:电源线、燃气管线、排烟管,是否和现场环境匹配。一般情况下,电源线和燃气管最好不要布置在同一侧,而且千万不要布置在燃气灶后面,所以前期装修的时候就要设计好。
如果你实在怕买错,最保险的方式就是选择两侧均有预留的型号↓
一般情况下,如果集成灶下部若为蒸烤箱,由于功率较大,需使用16A插座,若为消毒柜/碗架的话,10A插座就够了。
②离烟道最小距离
为了减少地柜的浪费,所以集成灶离烟道越近越好。一般情况下,厂家会建议预留至少20cm的安装操作空间。我家成活之后距离实际也保持在了20cm以内。
其实这个距离还有压缩的空间,10-15cm都是可行的。比如我家这个就是烟管已经压缩到极限了,如果换短烟管的话,距离还可以再缩短。不过相应的,操作空间的缩小,师傅干活会比较别扭,从止逆阀处的玻璃胶的惨状就可以想象师傅当时是有多崩溃。
③安装顺序
为了后期的效果更好以及安装更顺利,强烈建议先安集成灶,再安橱柜,或者同时安装。我家就是因为安装了橱柜,后安装集成灶增加了不少麻烦。
虽然可以按照集成灶的尺寸进行预留,但是安装所需的空间和安装完占用的空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比如烟管、燃气管的连接都需要操作空间。我家这燃气管就是后期接的集成灶,只能在橱柜侧板上开孔盲操作……
④传统烟灶换集成灶
如果家里的已经安装了橱柜和传统烟灶,改装难度不大,就是比较麻烦。局部改装就是要将地柜部分连同台面依据集成灶尺寸裁掉。
彻底一点的,就是直接连橱柜一起换了;
如果家里原来就是集成灶想换新的就简单的多了,大部分品牌/型号的外尺寸都是统一的:
长900mm×宽600mm×高800mm。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品牌/型号的尺寸就比较特殊,长只有880或者850mm,这种建议慎选,后期更换的话选择范围也会受到限制。
01.杂牌不要碰
俗话说水火无情,集成灶作为“气·电·火”三者相聚之处自然马虎不得。如果是你不懂什么叫气电分离、一体成型、材质差异等,下面这张图够直观了吧↓
由于近两年集成灶市场火热,各种阿猫阿狗也都入场了,一如既往的小作坊风格,虽然扣上壳子看上去没啥区别,但是败絮其中应该很恰当了。各种硬集成、各种电路串联、凌乱的线路、裸露的电路板,一旦其中一个部件,找起毛病都要半天,维修就更难了。万一短路打火,后果不堪设想。不瞒你说,我买的第一台集成灶就是个杂牌,坑已经替你们踩过了,信不信随你。
虽然知名的品牌溢价高一些贵一些,但是起码安全啊!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在众多大牌中帮大家挑选出最值得买的机型。至于杂牌我真的没有精力也没有兴趣去研究,“宁肯错杀一千,不愿放过一个”,毕竟试错成本太高了。
02.买维修方便的
由于集成灶集成了众多功能,一直被诟病维修困难。但是众多的集成灶品牌并没有止步不前,发展到今天已陆续开始使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
可以实现哪里坏了直接修哪里,而且并不耽误其它功能的正常使用;
模块化设计还可以做到更好的气电分离(燃气进气口,油烟排气口,插电接口),安全可靠。
以下图为例,还在灶台面板与电路板之间增加了隔热板,所有电路上包裹了阻燃套。
杂牌和大牌其实外观看上去都差不多,差别都隐藏在外观之下,设计和做工用心与否,拆机之后差距立现。
而且模块化设计还为日后的升级提供了可能。比如现在基础的标准模块化是整机外观层面的,大部分集成灶尺寸均为宽900mm×高800mm(台面高度)×深600mm,后期换机很方便。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随着模块化的深入,在不久的以后,我们是不是可以根据家庭使用需求的变化,只进行集成模块的更换,比如现在下面是消毒柜模块,直接更换为蒸烤箱模块,就像我们电脑直接更换内存条一样方便。不过目前还没见到有哪个品牌提供这项服务,如果有厂家的人看到我这篇文章的话,希望可以考虑下。
总结一下就是,购买集成灶首先要选择采用模块化设计的,不仅维修更换更方便,而且安全设计也更有保证!
03.烟机功能部分
①风量:选大的
吸烟机的国家标准里,>10m³/min以上就算合格。中式炒菜会产生大量油烟,因此,也只有中国会有15m³/min及以上的大风量油烟机。理论上风量越大,在其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吸烟效果越好。尤其对于欧式(顶吸式)油烟机由于进烟位置高,所以往往需要更大风量,否则远处的油烟扩散会很严重。
很多人老是抱着旧黄历念叨:中国人要炒辣椒、要爆炒,开放式厨房那是老外的玩意,国内根本不适合做开发式厨房。
这句话放在几十年前风量15m³/min为主流的年代或许成立,但是时代在进步,现在17-19m³/min的油烟机满大街都是,23m³/min的烟机也能找到。理论上说,只要风量够大,中国式油烟根本不成问题。
我的选购建议如下:
②噪声:选小的
但是单纯的提高风量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噪音,因此做大风量不难,难的是如何在提升风量的同时保持较低的噪声,这才是一个品牌的核心技术所在。国家规定家用油烟机噪音不得高于70分贝。有很多小品牌喜欢用大风量去吸引客户,但其实噪声吵得要命,使用体验很差。
所以建议大家购买前不要只看风量,也要去实体店里听下工作噪声,看你能不能接受再做决定。
③风压:选强的
风压其实包含了两个部分,一个是「风压」,另一个是「最大静压」。
最大静压:出风口被堵死,吸油烟机的压力值,有些类似于实验室测试结果;
风压:吸油烟机正常工作时,风机出风口的压力,有些类似于正常家庭使用工况;
很明显,用风压来衡量烟机的排烟效果更直接;但由于最大静压数值会更高,看起来会更好看,所以大家看到的电器标签上标注的,一般都是最大静压。选购及对比时要注意区分。
如果是公共烟道,尤其是高层住宅的低楼层用户,由于各家基本在同一时段做饭,会导致公共烟道内压力升高,这时就需要烟机具有较大的风压和最大静压。比如说你家住一楼,但是整栋楼高33层,也就意味着你家的油烟要从楼顶的烟道出风口排出去,要跟楼上32家邻居一起挤,可想而知压力有多大……
较大的风压是为了在烟机运转时顺利的将油烟“挤”入公共烟道;
最大静压是为了保证你家不做饭时,公共烟道的烟不会倒灌到自己家。
目前市面上普遍参数:风压≥250Pa,最大静压≥350Pa,低于这个数值就该加把劲了。
④清洁:选简单的
油烟机工作时会排走一部分烟和气,但还会留下一部分油。这部分油脂一部分会流入储油盒中,也有一部分会残留在叶轮和机器内部,日积月累就会变成下图的样子。
所以不同价格的烟机刚开始用起来区别不大,但时间久了由于劣质烟机的选材及设计问题,油污累积使得机器快速老化,排烟效果越来越差。
因此,我们除了关注机器本身的性能参数外,还要看其是否方便清理,减少后期维护保养的难度与负担,推荐大家优先选择带有自清洁功能的烟机,或者厂家提供完善专业的清洗服务,机器在材质选用上也要尽量选用不粘涂层等。
自清洁技术目前有两条路线:
一种是加热自清洁,通过加热的方式,让叶轮上的油脂软化,随着电机高速运转,把油渍甩出去。
一种是加水自清洁,冲刷污垢实现甩油,顺带洗内壁。
至于挡烟板、油网等位置的清洁,一种是采用特氟龙等涂层,不粘油、易清洗,平时只需用抹布擦拭即可,大幅减少了清洁强度。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特氟龙材质千万不要使用钢丝球来清洁以及磕碰,以免损坏涂层。
再有就是钢化玻璃也不错,
尤其是易拆洗设计非常重要,自己即可轻松取下进行清洁。
04.灶具功能部分
①火力
火力是灶具的根本性能,而火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两个参数上,「热负荷」和「热效率」
热负荷越大说明单位时间产生的热量大。而热效率越高,则说明燃气灶火力利用率高。
因此灶具的最终火力=额定热负荷×热效率。
一般来说,热效率相同的情况下,热负荷越大越好;
热负荷越大选择性会或越多点,如果想大火猛炒的时候就开大火,想小火的时候就关小火。
同时在蒸煮上也能更节省时间。家里做菜做不出饭店的味道主要原因也是火力的差别,本来是爆炒的,由于家用设备相比商用灶普遍火力偏低,烹饪的时间变长,水分口感就产生了差别。
热负荷≥5.2kw基本就可以商用了,目前家用燃气灶的上限一般是在5.0kw左右。
②材质
主要是要注意面板、炉头和火盖,直接决定了灶具的耐用性、可靠性和清洁性。
常见的面板材质有钢化玻璃和不锈钢。
这里推荐钢化玻璃,虽然所有的钢化玻璃都存在一定的自爆机率,但是其优异的易清洁性及美观度,依然使得钢化玻璃仍是目前最适合的面板材质。
只有火盖参与燃烧,材质上,主要有铜、铝合金、铸铁。从导热性及耐用性上综合考虑,我的火盖选择建议是:铜>铝合金>铸铁。
现在火盖基本都是全铜的,这个无可厚非,因为全铜材质可以做到耐高温低温、耐形变、耐腐蚀、安全稳定、厚重质感强。
底座并没有参与燃烧,至少距离火焰比较近,温度低了不少,所以现在底座有铸铁材质,有全铜材质,有硅铝合金材质。依然从导热性及耐用性上综合考虑,推荐度:铜>硅铝合金>铸铁
③进风方式
推荐排序:全进风>侧进风>上进风>下进风
由于平台发文字数限制,本文拆分成两篇发布,此为上篇,下篇为盘点了市面上20余个品牌的150余款机型之后精选出的选购清单,请点击头像跳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