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带你了解中国100年装修变迁史
烟台艺铭装饰
2022-10-30
风雨百年路,奋斗铸辉煌
建党百年的历史
也是一部中国家装变迁史
从百年前的民国风到新中国成立的一床一桌,两椅两箱的质朴路线,再到如今极简风,全屋定制,100年的时光无声的记录着家居行业的成长。
20-40年代 关键词:优雅古典
1921-1949年,此时的中国家居生活极具特色,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和东方文化的碰撞,商业元素的加入,让民国时期的家居风格独树一帜,凸显优雅、古典的韵味。
50年代 关键词:一穷二白
建国初期,百业待兴,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农村地区更为破旧,家居更为一穷二白。对于当时广大群众来说解决温饱才是当下头等大事。一般百姓家里就有几个木箱几张木床。如果你家有五斗橱、八仙桌就已经算是大户人家了。
60年代 关键词:千篇一律
开始有了单位分房,装修也是统一安排,大白刷墙,水泥地面,木质门窗,领袖画像,模样千篇一律。实用、耐用是这个时代的底色。
当时结婚还要备齐“36条腿”,方桌一张,椅子四把,双人床一张,大衣柜一个,写字台一个,饭橱一个。如果没有这些“腿”,婚可就难结了。
70年代
基本延续了60年代的家具风格,但是家具升级到“72条腿”,男生想要娶媳妇必不可少的双人床、衣柜、茶几、五斗橱、高低柜,家具越多越能体现家庭的富裕程度。
在这个年代还没有客卧的概念,大多是平房和福利房,亲朋好友来了往床沿一坐,瓜子花生抓一把唠起嗑,卧室就变成了客厅。
当时还有一个词叫“三转一响”,也就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在当时可是非常时髦的物件。
80年代
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经济复苏的黄金时期,人们的生活基本可以自给自足,家居生活相对于之前时代也有了不小的飞跃。
三大件在这个时候走进了人们的家里,“冰箱、电视、洗衣机”在那时候也是人们结婚彩礼的必备品。
而地面墙面发生了变化,绿色、红色的油漆取代了之前清一色的水泥地,家居生活的色彩日渐明艳,80年代末,开始引进机械设备进行流水作业,新式家具组合横空出世,很快风靡全国。
90年代
人们生活逐渐富足,家装行业出现雏形,家装工人开始为新房做吊顶,刮腻子墙,它和以前的白墙不一样,更滑更白,也再不会被蹭上白色的墙灰。
国内也开始有了电器城、家具城,组合家具开始映入眼帘,大家也不再是油漆地,而是出现了地板、瓷砖。
90年代后期,水晶吊灯、欧式大沙发也是当时的盛行。
21世纪20年代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对住的品质有了新的高度和要求,人们开始倾向全屋定制进行家装的设计,风格也更加多元化:现代、北欧、美式、原木以及近两年的新中式等等。根据业主的喜好进行个性化设计,真正打破千篇一律的风格。空间开放,使客厅、卧室、餐厅都变成独立的存在。
近年来,智能家居的兴起,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家居便利,一部手机就能控制空调、扫地机器人。夫妻俩也不会再因为谁刷碗谁扫地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