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APP

家用净水器怎么选不交税?真正影响净水器体验的因素有哪些?

松鼠睡不醒

2022-11-11



本文为了照顾性子急的小伙伴,用最简短的语言告诉大家“净水器该怎么选?”

挑选净水器其实很简单,只是花里胡哨的宣传页和各种参数看着复杂而已。

我们用排除法,过滤一些干扰信息,可以瞬间聚焦选择范围。

No.1 选购技巧篇

· 从过滤效果上看,RO反渗透净水器是最主流的选择,直饮更放心。

脱盐率:95-98%、滤除一起杂质、重金属、病毒。

纳滤相对小众一些,能够适当保留水中的矿物质,但也达到了直饮标准,是一种更偏向于RO反渗透的一种膜分离技术,过滤精度介于超滤和RO反渗透之间,针对民用这块的选择范围很小。

脱盐率80%、可除病毒,适当改变水质硬度。

超滤精度最低,有一些细小的病毒无法有效拦截,对重金属、水垢无效,不适合直饮。

这三种过滤方式唯一不同之处就是主滤芯的精度差异,其他滤芯配置无非都是PP棉和活性炭的不同组合。​

PP棉:折叠PP棉>普通PP棉

活性炭:ACF>GAC>CTO>PAC。

ACF:纤维活性炭 GAC:颗粒活性炭(椰壳活性炭最佳) CTO:烧结活性炭/压缩活性炭 PAC:粉末活性炭

将PP棉和活性炭复合在一支滤芯里是现在比较常见的形式,像PAC、PCB等,复合芯的寿命相对持久一些,可以适当降低换芯频率、缩小机身体积。

不管商家标注3级过滤,还是5级过滤,只能说明RO膜前的水预处理是否充分,对最终出水品质影响不大。

· 尽量从大品牌中选择,能避开不少坑。

大品牌不用担心涉水批件不齐全,材料安全性、品质和售后更有保证。 同时基本上都会用到陶氏、东丽/世韩、海德能、GE、汇通、碧水源、开能等RO膜,过滤效果稳定。

在这里特别对选择困难症的朋友说一句,以上品牌的RO膜在使用的过程中,只是在脱盐率上有很微小的差别,实际过滤效果都差不多,不必执着。

所以不用纠结一定要哪一种,只要是合格的RO膜效果都不差,更多是各品牌的卷膜工艺上的区别,耐用性不同而已。

比如7页膜、9页膜、12页膜都要比最普通的5页膜具备更强的纳污性,还有360°旋流进水技术和两端进水技术能够最大化的利用RO膜,增加过滤面积,这些才是拉开各品牌差距的地方。

· 进一步缩小范围,看流速(膜规格),额定量(滤芯耐用性)等一些重要性能参数。

“流量大小”直接影响到接水体验,对于无桶机来说膜规格越大,流速越快。

对于有桶机来说,有压力桶提前蓄水,不论是50G还是150G,最终出水速度都恒定在1.5-2升/分钟左右。

“额定净水量”则是指滤芯最大净化量,这个数据源于水批,参考价值还是挺大的,数值越高越耐用。

“净废比”表示净化一杯纯水要产水多少废水,不用刻意关注,一般1.5:1,或者55%以上的产水率就已经符合国家一级水效了,而且一年下来也费不了多少水。

· 有桶机 or 无桶机

有桶机:体积大、占地方,智能化体验不足,但流速稳定、成本低、维护便宜,不存在首杯水TDS值过高的问题。

无桶机:硬件造价高、多数是专用滤芯,维护费用也稍微高一些,但支持便捷换芯、手机智控等功能,体积小巧不占地,有零陈水功能的型号可以改善首杯水TDS值过高的情况。

简单来说就是无桶机用起来更方便,有桶机更实惠。

· 单出水 or 双出水,取决于使用习惯。

单出水:只能过滤出直饮纯水,用于日常饮水、烹饪。 双出水:能分质出水,即能过滤出微滤或超滤的优质生活用水,又能滤出RO直饮水,适合厨房洗涤用水较多的家庭。

我身边不少家庭选了双出水,但是依然习惯用自来水洗涤,净水龙头几乎闲置,所以请结合自身习惯理性看待这个问题。

· 价格不是唯一构成净水器的成本因素,后期的滤芯维护费用也要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才行。

滤芯作为消耗品,定期更换才能保证出水品质,参考在售的净水器的滤芯价格,有低至200元/年以内的,也有高于1000元/年以上的,在选购时一定要考虑在内。

了解这些,任何净水器都能立判高低。

No.3 使用中省芯、省钱小技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有些净水器会带有“提醒换芯”功能,不仅机身提醒,智能龙头提醒,手机上还提醒,好一个“三连提醒”,同时官方还给出的换芯参考时间?

乍一看,会不会觉得这个功能很“贴心”!?

实际上呢?决定是否要换芯的因素是“用水的频率”和“用水量”来灵活处理的。

在这方面,采用“用水量、时间”多维监控模块的型号要好一些,比如美的、飞利浦,像小米推出的一般只有单一的时间控制,时间到了,不管滤芯有没有用完都会提示。

再比如安吉尔的自研RO膜滤芯,说是建议3年更换,但实际上到了3年才逐渐开始性能衰减,但依然能够保持不错的净化效果,包括美的净水器水批上额定量是一个数值,但实际过滤量有1.8-2万升,要远大于标注值,这也是为什么敢说用5-6年不换芯的底气来源。

可是还剩多少使用寿命,我们很难用肉眼去判断,怎么办呢?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借助TDS值检测笔(或者龙头端、APP端的TDS值)判断滤芯性能,如果没有明显的攀升是可以继续用一段时间的。

状态正常的RO膜一般都能保证90-95%以上的脱盐率,用TDS值就能轻松判断水质情况,分别接一杯自来水和过滤后的纯水,把两者数值做个比较,只要纯水TDS值没有明显上升的迹象,说明滤芯性能依然稳定。

一般TDS值在50以内,口感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再往上能喝出一些微小的差异,像一些水质本身硬度较高的地区,最大不要超过100。

TDS值虽然不能完全反映水的品质(只反应电解质、不能测细菌),但作为滤芯监测是个不错的参考。

没有智能数显功能的净水器可以用TDS值检测笔来测试,价格也不贵。

上述只是针对最昂贵的RO膜滤芯而言,一根的售价几百甚至上千,这样操作可以省下不少钱。

但对于RO膜前面的PP棉活性炭(包括复合滤芯),就建议按时更换了,PP棉主要是对水进行预处理,寿命不长,价格也不贵,大概几十元一根、便宜的几块钱的都有。

不换会导致过滤的压力甩给活性炭滤芯,甚至RO膜滤芯,时间一长,对RO膜的损耗持续加大,快速消耗RO膜的寿命,得不偿失。

另外,还有一种延长RO膜使用寿命的方法,就是加装一个改善全屋用水品质的“前置过滤器”,一方面可以提高全屋的用水品质,保护所有涉水电器,另一方面减缓净水器的滤芯消耗

前置有两种,一种是采用40微米不锈钢滤网的免换芯前置过滤器,这种比较省事,几百块用个十年八年的,只需要定期冲洗就行,能够拦截一些大颗粒杂质。

另一种是大蓝瓶,实际上就是一种壳体,选单联的就行,里面放上1-5微米精度的PP棉,过滤效果比上一种更好,PP棉也不贵,20块钱能买三五根,1-3个月换一次就行(看水质而定)。

想省事选第一种,更偏向于保护,想效果更好选第二种,净化的更干净,空间和预算充足,也可以考虑两者叠加使用,效果更佳。

以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