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APP

新家的电视怎么选?

莉哥说

2022-11-12

选购电视时须了解的要点

1、该选择多大尺寸的电视

很多人说选择电视的尺寸和距离没有关系,屏幕越大看剧更爽。我在想难道这些人没去电影院看过电影吗?且不说一直仰起头会非常累,屏幕太大无法一眼看到所有画面,会非常难受,大大降低观感。多宽距离选择多大尺寸的电视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图表。

如果大家想购买尺寸大一点的电视,但又不知道该尺寸电视具体有多大,那么可以根据下面这条公式来测量一下。

电视对角距离/2.54=电视尺寸

例如我家的LG电视对角之间距离是101.6cm,套入公式得出为40寸电视。

2、屏幕

电视的屏幕主要分为LCD电视和OLED电视。

LCD: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液晶电视,是目前主流的电视类型。主要是使用发光二极管为背光源,光线穿过液晶分子后照射在红绿蓝滤光片混合成各种颜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LCD屏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有画面细节精致、亮度高的优点。但LCD屏幕也会有漏光现象出现。

不过如果是软屏LCD屏幕则没有漏光现象出现,而且软屏LCD对比度也更高。当然软屏LCD价格要比硬屏LCD更高。

OLED:OLED则是有机半导体能够自发光,每个像素点都可以单独关闭,没有了背光模块,机身可以做得更加薄。而且对比度要比LCD屏幕高出非常非常多,色域也比LCD更广。目前中高端手机普遍采用 OLED 屏幕。

缺点就是在亮度低时屏闪回比较严重,而且使用久了会有烧屏现象,这是由于OLED发光过程会氧化材料并缩短产品的寿命。这里要提醒大家一下,最好不是长时间停留在一个画面上,基本一个小时就能出现烧屏,待机时最好使用动态壁纸。

市面上还有QLED、ULED、量子点等名称,大家不要以为这些是像OLED这样的高技术屏,其实本质上这几类也是属于液晶电视。只不过这几类屏幕技术会比普通的LCD屏幕要更加好。

3、真4K和假4K

在分别真4K和假4K之前,我们要先了解其原理。真4K电视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像素点组列而成,像素高达820万,真4K能看清每个画面中的细节,大大提高观感。

由于4K电视画质高,所以很多消费者会选择购买4K电视。厂商非常想吸纳这部分消费者,但4K成本太高,于是就有了假4K的出现。假4K是在红绿蓝像素点中加入白色像素点,但白色像素点是不作为色彩像素的,对画质提高毫无帮助,所以假4K的像素只能达到615万。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分别真4K还是假4K呢?

真4K又为RGB,假4K为RGBW,一些商品介绍页面会出现“4色面板”也是为假4K。如果在介绍页面上找不到这些字眼,最直接的办法是询问客服,而且最好询问官方自营店客服,因为私人店铺客服经常会回答得模棱两可忽悠消费者。

如果我们在线下选购时就更加容易分辨了。先让导购把电视暂停在白色画面,然后我们用手机的照相功能把焦距开到最大,然后近距离对着电视拍一张照片,再把照片放大。如果照片只有红绿蓝三色就是真4K,如果有红绿蓝白四色就是假4K。

其实假4K也不是纯粹坑钱的,画面起码会比1080P好。如果预算充足肯定选择真4K,如果预算稍微吃紧选择假4K也是不错的选择。假4K多在中低端价位的机型出现,像国产品牌创维、康佳、长虹等都有使用。

4、色域

色域指的是能显示颜色数量的区域范围,设备展示的颜色数量越多,画面就越多彩绚丽,颜色过渡也会柔和平滑。由于零件、技术等多方面因素,设备无法把全部颜色数量都显示出来。于是就有了广色域的出现,行业内有标准通过显示的颜色数量来判断该机型的色域等级。

目前色域划分有NTSC、sRGB、DCI-P3三个标准。一般来说基础色域范围是72%NTSC以上或者100%BT.709,这是普通液晶电视的范围。按照行业标准,当色域达到92%NTSC以上才能称为广色域显示器。

通常色域数据前面的百分比越大色域就越广。但色域的上限不是100%,是可以超出100%的。像TCL C8/Q10色域范围就达到了157%BT.709。

我上面所说的量子点和QLED的目的也是提高色域范围的。

5、控光分区

控光分区就是HDR功能中的一种技术,其作用就是提高对比度。HDR技术的目的是让画面能显示更多细节,该亮的地方亮,该暗的地方暗,无论亮还是暗都能看到细节,不会模糊。

很多机型都标榜自己支持HDR技术,无论是2千还是1万的机型都这样介绍。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一些机型只是支持HDR解码,但并非真正实现HDR技术。

要实现HDR技术需要机器有较高的对比度和实行控光分区。控光分区分为两种,侧入式条状控光分区和直下式棋盘式控光分区。

侧入式条状控光分区:这种方式只能控制垂直或者水平的灯珠,控光分区数量不多,但也比无HDR技术的机型要好。

直下式棋盘式控光分区:把一整块屏幕分成几百上千个小分区,每个分区的灯珠都能单独开关,并且每个灯珠之间不会相互影响,控制的更为精细。这种方式要比入式条状控光分区更优。像海信自家宣传的ULED技术原则上也是直下式棋盘式控光分区。

不过无论是侧入式还是直下式,都需要精准的控光算法。侧入式+好算法并不会比直下式+一般算法差,所以并不是直下式一定比侧入式好。

还有一种是Mini LED,采用了更多更小的灯珠集成在屏幕背面上,分区更加多。增加了背光均匀性和亮度更高。

6、刷新率

屏幕刷新率就是视频能达到的帧率上限。我们都知道所有的视频、动态图片都是由一张一张图片连贯组成的,一张图片称为一帧,一分钟能播放多少张图片称为帧率。屏幕刷新率越高,闪过的图片越多,画面就越流畅。

常见的电视刷新率是60,能满足大部分用户需求了。如果你是游戏玩家,建议购买达到120帧的机型。

7、运动补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试过把一些赛事视频或剧集放到电视上看,是不是感觉卡卡的样子或者拖影,画面不连贯,这是因为视频的帧数不够而导致的。

为了将这些视频变流畅,就出现了运动补偿技术。原理是算法通过当前这一帧的画面预测到下一帧物体的运动轨迹,然后再产生图像来填补两帧之间的空白。可以把原本24帧的视频提升到60帧,令画面变得丝滑流畅,大大提高观感。

如果你喜欢看球赛、赛车等赛事,我十分建议你选购带运动补偿的机型,能大大提高观赛的感受。

8、处理器

处理器据顶电视运行速度和是否流畅,目前大部分电视的都是用安卓系统,会安装很多软件来提升电视的丰富度。

大部分电视CPU都是采用ARM架构,CPU的型号是Cortex-A系列,也就是A53/A55/A73等等。主频越高性能越好,目前市面上最好的是四核处理器。

按照顺序最好是选择A73四核,是A72的升级版,性能有较大提升。其次是A73双核+A53双核,最后是A55、A53四核处理器,至于A73双核和A35四核实在不推荐。

9、运行内存和储存容量

运行内存就是运算数据的,能决定电视的运作速度。如果运行内存比较小就会出现按好几下遥控画面都不动的情况。不过电视一般只会运行1-2个软件,如果你单纯是用来看电视的话2G运行内存就够了。如果你是游戏玩家,则需要更大内存。

储存容量可以比喻成仓库,就是电视内安装多少个软件,多少个视频图片。不过一般都是安装一些影视软件,一个影视软件不过几十M,所以8G就足够了。

不过还是那句话,预算充足肯定是越高越好。

10、画质处理芯片

画质处理芯片可以比喻成电视的大脑。视频在拍摄、传输过程中都会遇到信号丢失的情况,画质处理芯片会基于互联网数据库再配合算法对画质进行调教。芯片会对分析信号源的制式、分辨率等,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修复信号源图像的细节、进行动态补偿、视频信号降噪等。

目前来说能自主研发画质处理芯片的厂家不多,仅仅索尼、三星、LG、海信等少数厂商有自家研发画质处理芯片。

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画质处理芯片并不是万能的。如果一台机器硬件拉垮,运动补偿、广色域、控光分区都不支持的话,单单靠芯片也无法使画质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