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APP

为什么中国住宅的厨房面积都很小?

柏厨BORCCI

2023-05-18

中国住宅的厨房面积普遍较小确实是个普遍现象。

其实不光是面积小,在布局和开门方式、大小比例中总有不合适的。

回想起来在我做的国内住宅装修的项目中,无论多大的上百平米的户型,几乎就没见过好用的厨房。加上厨房要修改布局其实挺困难的,除了要考虑周围其他房间的空间之外,还有各种管道排风,因此装修中有能改到效果不错的,但也非常少见,大部分是完全动不了,就只能勉强在能力范围之内做一些设计,也就算是矬子里面挑将军吧。

最常见的小厨房模式就是这样一字型的厨房,沿着长边做一溜水池灶台之后就几乎没有什么剩余的空间了。最多也就只能在背后做一溜厨柜扩充下收纳空能,或者对灶台面积没有特别大要求的话会分一部分空间给收纳或者嵌入式的烤箱冰箱,然后可以有一点点余地做个小操作台,可以一个人快速吃个早饭或者等着炖汤的时候坐一坐。

这已经是我能做到的极限了。

 

但是在我看来,为啥中国户型中的厨房总那么憋屈,面积小是一件事,厨房的布局的影响恐怕更大。

比如说在日本的户型中,即使是大户型,厨房的范围能做到4叠(大概6平米)就很不错了,跟国内很多户型中的厨房面积不会差很多。而在欧美流行的开放式厨房中,厨房面积从哪儿算起也是个大问题,如果只看厨房灶台和相关厨柜、做饭时的活动空间的话其实也不会特别大:因为人在做饭时的活动是有限的,几乎都是围绕着水池和灶台的,太大的话反而需要跑远路,非常难用。

厨房中常见的布局模式,其实活动范围都是有限的

 

中国户型中厨房为啥那么憋屈,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采用「独立式」布局,同时面积还小。

因为厨房中没有其他空间的「借景」,没有交流空间,就是一个纯粹的设备加收纳的空间,所以给人的心理感受会更压抑。

 

而为啥中国户型中的厨房不光封闭还那么小,可能除了经济上的原因之外,主要还是因为文化和生活方式上的原因。

 

经济上的原因主要是指大厨房的户型卖不出好价钱这件事,也就是城市化进程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原因。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土地资源紧缺,住房价格不断攀升。在这种背景下,为了降低住房成本,开发商自然会倾向于将其中的「居住面积」最大化,以获得更高的销售利润。而厨房作为住房的一个功能区域,常常在设计中被压缩,以节省宝贵的建筑面积。

其实这一点也是和文化、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在日本或者欧美的生活方式中,做饭这件事除了最终将饭端上桌之外,做饭的过程也是一件很值得与家庭成员分享同乐的事情。因此开放式厨房或者餐厨一体的布局更为常见: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可以一边做饭一边聊天,或者邀请朋友来共同做饭摆盘,会需要多人能够参与的布局,或者是更好的环境、跟开阔的视野。

客户A家的开放式厨房,爸爸带着上小学的女儿在厨房忙活

 

而中国的文化则更注重饭菜的结果,做饭不是一种活动,而更像是一项「服务」。中国传统家庭结构通常是多代同堂,多个家庭成员共同居住在一个住宅中,做饭就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在厨房忙活,做完端给在餐厅等着吃的人,至于在厨房是不是能做饭做的舒适愉快,并不是一个人人都关心的问题。同时,还得顾及着厨房中的油烟是不是会熏到在餐厅等着的人。

在这种「优先级别」的背景下,厨房一方面是需要做成独立式,而一旦做成开放式厨房,在售房时收到的「油烟问题怎么解决?」这样的质疑会非常大,对开发商来说风险也太大了。

说来也好笑,前几年也有一些客户意识到了做饭时交流的重要性,很想要一个有跟开阔视野的厨房,但是又没法儿从传统的油烟问题中抽出身来,于是只能一边把厨房开放出来做一些可以交流的小吧台之类,一方面还得用玻璃房子把这个开放的厨房封起来,结果就是一种非常诡异的「展示性独立式厨房了。」

用玻璃房子封闭的「开放式厨房」

 

另一方面,这个独立出来的、作为「服务设施」的厨房自然是越小越好,能执行最起码的烹饪、切菜、备餐等操作就行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住宅中的厨房面积小还压抑就是一件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不过这几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采取了快餐、外卖等便捷的饮食方式,做饭频率(尤其是花大力气好好做饭的频率)大为下降。加上油烟机性能也越来越好,接受开放式厨房的年轻家庭在不断增加。在未来,开放式的布局也许会更加普及,我们也会看到更多「厨房虽小却精致有趣」的户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