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APP

2023年净饮机5000字大横评,哪款净饮机值得入手

馒头牛牛

2023-11-07

笔者研究家电领域多年,对净饮机这类产品有比较全面的认知,为了帮助大家选到最好用的净饮机产品,特意从市面上筛选出多款型号,放在一起做个大横评。看完你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 "心头好" 了。

全文约4600字,第一节先做个关于净饮机的基础扫盲,如果你已经比较熟悉背景知识,可以跳过直接从第二节看起。

第一节:什么是净饮机?

净饮机是一类特殊的净水器,讲这类产品,我们先要说一点关于净水器领域的一些背景知识。

广义的净水器是一个宏大的体系,按照目前市面上的主流产品分布,包括有前置过滤器、中央净水机、软水机、末端直饮净水机、热水设备(包括管线机、开水器、净饮机)等。但基于消费者的关注重点,很多时候我们提及净水器,是把范围缩小,特指其中的子集 -- 末端直饮净水这块,也就是喝水和厨房烹饪用水这个环节的内容(下图里画红圈的部分)。

如果选择的是合格的末端直饮净水器,理论上出水的洁净程度是可以不经煮沸就直接饮用的,实际上欧美国家人群的生活习惯也就是直接饮用,就连给婴儿冲奶粉都不用刻意去加热。但是国情不同,我们还是更习惯喝温水,这就和洁净程度无关了,而是和生活习惯及意识有关,也和肠胃耐受能力有关。

在早期,配合净水器使用的加热设备是一种叫做管线机的产品,它本质上就是一台饮水机,只不过把水源从水桶换成了水管,从末端直饮净水器这里接水进去。想法是好的,它至少是比电热水壶更方便,但随着大家的使用和思考,这类机器的短板也逐渐暴露出来:

安装不便,需要预先走管,一旦安装后不能随便搬动位置;

容易在连接管道里积水,造成二次污染;

内有水胆,加热方式是冷热混合反复烧开,对水质有负面影响;

供水方式是沿袭饮水机,提供冷热两端出水,只能通过两边兑水来混合调温,不能精确控制。

再后来,聪明的厂家发明了净饮机。顾名思义,是把净化模块和加热饮水模块做了整合,通过移动水箱提供原水,净化后再加热。设备可以独立移动,不受场地制约。最关键是不再使用水胆加热,而是采用瞬间加热技术,1-3秒出热水,想要多少度就放多少度,更加卫生、快捷和精确。很明显,净饮机是优于管线机的,所以也是众多消费者更愿意购买的产品。

第二节:对比产品清单:

在选购净饮机的时候,我们总会发出这样那样的感慨,参数数据怎么样,使用体验怎么样,等等。

基于以上的个人体验,我将这9款净饮机参数制作成了以下表格,方便对比之余,可以让大家快速找到心仪的机子。

黄色,非常优秀的性能,远超其他产品。红色则恰恰相反,需要慎重考虑。

当然黄色格子越多,就则代表该机子的性价比越好。

产品1:碧云泉G7(平均入手价:3999)

碧云泉是专注于净饮机产品研发的品牌,目前在这个细分领域里也许是型号最为丰富的一个,而G7是碧云泉在目前最为成熟的产品。产品的特点是大屏幕瀑布流设计,可以显示更全面的内容,出水带有弱碱性和矿物质,不但洁净而且健康。先说结果,它是本批横评产品里综合性能最强的。

产品2:沁园LRD5951-5D(平均入手价1399)

总部在宁波的沁园是传统饮水机(桶装水机)的头部品牌,进入净水机市场的成绩也可圈可点。在2014年,沁园被国际巨头联合利华纳入麾下,借助资本的力量,品牌的影响力又向前跨越了一步。

沁园这款净饮机纯白色设计,有部分消费者比较喜欢这种素雅风格。客观来看,这款产品比较中规中矩,属于“木桶型设计”,没有明显长板,也没有明显短板。优势就是便宜,价格是这批产品里最便宜的,差价还不少。

产品3:一目F20Q7(平均入手价2499)

一目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品牌,颜值较高。特别是这款粉色系的产品,特别受女性用户喜欢。不得不说,粉色真的是一种极富感情色彩的颜色,处处透着浪漫主义。

这里透露一个业内秘密,一目这款产品和上一台沁园的净饮机其实来自同一条生产线,内核大部分是相同的,买这款就真的是为颜色买单。

产品4:小米MRCH122(平均入手价1099)

小米产品自带品牌光环,米系产品的优势是价格相对有竞争力。这款的一个独特点是除了提供热水,还能提供5℃的低温水,夏天喝水会比较舒服。

如果你是智能家电的爱好者,米系产品会在智能物联方面占尽生态优势。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你已经有了5个不同的小米产品,并统一绑定在米家APP之后,下一个产品就会比较倾向于再次选择米家,不用额外再安装一个独立APP。不过如果你比较理性,就不要被这个因素干扰,要先洞察产品本质核心再做定夺。

产品5:飞利浦ADD6860(平均入手价2599)

飞利浦这款产品有点意思,它的优势在于: ① 引入一种特殊的水通道蛋白膜技术,让滤芯持久高效;② 使用富锶矿化滤芯,出水会带有一定微量元素; ③ 能根据所在地理位置调节沸点,让水真正煮沸。④ 净水箱做成了水壶式设计,可以抽离。⑤ 有配套手机APP。

这款产品的设计理念还是很不错的。可惜的是,飞利浦生产剃须刀是真的没挑剔,但做净水机还是略显稚嫩了,代工厂的品控从已购客户的评价来看,不良率略有点高。

产品6:家里泉 4.0 Plus(平均入手价3299)

这个品牌可能大家有点陌生,这里提到家里泉品牌是因为两个原因:

① 红某书里有个比较有热度的品牌熊小夕,家里泉和熊小夕来自同一个代工产线。不过说真的,家里泉这个名字我是觉得没有熊小夕好听,既不大气,也不可爱,至少熊小夕占了可爱这头儿。

② 这款产品的净水箱设计思路和飞利浦一样,都是可以拿下来的水壶式设计。好处就是可以把水壶取出,拿去厨房做饭用,或者放到冰箱里冷藏。

产品7:IAM熟水机X6(平均入手价2999)

IAM在空气净化器领域还是挺有名气的,在净水器这块涉足不是太多,但这款IAM熟水机的确还是做出了特色,绝非同质化的产品。

别的净饮机都是要多少度烧多少度,这款是先加热到一个较高的温度,再通过一个内置的疾速冷却装置降温到需用的温度,模仿凉白开的制成方式,和我们传统的喝水习惯比较吻合。

产品8:宜盾普蓝海豚(平均入手价2099)

这款产品除了它配置的RO滤芯是150G,在净饮机里属于大通量之外,其它方面的功能特点不是太鲜明。但它的外观配色比较特殊,之前有网友提到过,写在这里就算是一款颜值机型吧。其实我个人是不太推荐的。

产品9:美的JR2287T-RO(平均入手价2199)

美的品牌当然是有足够知名度的,这款产品的特点是美的自研自产,没有交给其他工厂代工。大屏幕比较靓眼,支持手机APP控制。加热模块以精钢芯配合稀土厚膜技术,加热稳定快速。

第三节:多维度横评:

这个章节是本文的精华,耗费大量时间整理,觉得有用的话双击屏幕让我知道。

同时这部分信息量较大,需要静下心来慢慢阅读。如果耐不住性子阅读,也可以直接入手横评最优机型:碧云泉G7。

关于生产工厂:

众所周知的是,苹果手机是交给多个厂家生产散件,然后在富士康完成组装,其实净水器行业代工也很常见。很多不同品牌的商品,只是外观不同,内核高度同质化。在这个大环境下,拥有自己独立产线,完全自主研发生产的品牌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这几个品牌里,碧云泉是自主研发生产,美的是自己研发生产,其他都是代工。比较有意思的是,沁园、一目、IAM的代工厂都是同一家生产商(绍兴摩纳)。

关于RO滤芯:

净饮机的核心净化工艺都是反渗透。这批产品里面唯一有区别的是飞利浦的APQ水通道蛋白技术。但实际上,水通道蛋白膜并不能独立存在,它还是需要依附在RO膜片上,所以本质上还是反渗透,基础的水质衡量方法也还是通过TDS实时检测。

在出水水质上,碧云泉提供的是矿化弱碱性水,并有权威报告证书。飞利浦提供的是矿化水,主要是增加锶这种微量元素,一定程度上改善口感,有隐隐的回甘;家里泉提供的是矿物质水,但未提供报告证书,一定程度上存疑。剩下的产品都是纯净水水质。

细节区别要看RO滤芯的采购来源、通量设计。

行内有共识,第一梯队的RO膜品牌是DOW陶氏,如今被国际公司杜邦收购;第二梯队一般认可美国GE、韩国世韩、日本东丽这些,这批净饮机里并没有采用的;第三梯队是一些主打低价的膜品牌,汇通、LG等;再之外就是一些杂牌或者净水品牌自制膜了。

碧云泉G7使用的是来自陶氏的原装膜;

一目、宜盾普、美的采用的都是陶氏提供的膜片再自加工卷绕;

沁园采用的是汇通膜,IAM采用的是LG膜;

另外的产品采用的就是无名膜了。

在通量设计上,碧云泉、一目、小米、家里泉、IAM的RO滤芯都采用了100G,宜盾普采用了150G设计,飞利浦是75G设计,还有几款数据不明。通量决定了净化速度,喝水分散的时候,这个差异不明显,如果多人集中取水的时候,才会有感觉。这一点区别不太重要,了解一下就好。

关于其他滤芯:

RO膜是净饮机的核心滤芯,在RO膜前还有其他滤芯提供初级过滤,具体结构看各品牌自己的定义。有些是独立设计,有些是复合设计。这批机器里,碧云泉、沁园、家里泉、IAM是三芯设计,小米是两芯设计,一目、飞利浦、宜盾普、美的都是单芯设计。

一般来说,独立设计的滤芯,尺寸大,过滤效果更强,而一体式滤芯基于尺寸限制,过滤效果和寿命会受到一定制约。其中结构设计最优的是碧云泉G7,第三级滤芯是全尺寸设计。

本批产品多数采用了更合理的水质实时监测方式来推算滤芯寿命,小米和美的两款采用计时方法来统计寿命,核心逻辑不够精准。

另外,碧云泉G7在用水安全上做了独家优化,拆卸滤芯时,滤芯接口那里会自动止水,避免有水流出。其他产品都没有这方面的细节设计。

关于净废分离:

有不少产品以净废分离来作为卖点,实际上如果仔细思考,这是一个伪命题。标准的RO净水器(橱下机)净废比通常是1:1或者2:1,也就是1/2 或者 1/3 的水会成为废水。作为橱下机,废水直接从下水道排走,并不是麻烦事儿,但作为净饮机,装一水箱水过来,假如一半都要提走倒掉,这就很麻烦了,需要频繁倒水和接水,而且为了容纳废水,就不得不加大机器的尺寸,或者缩减原水箱、净水箱的尺寸,这显然不可取。

如果你看懂了上面这段话,就会知道那些号称净废分离的设计,大部分是忽悠的,从水箱容积设计上就能看出来。

肯定有人好奇不做净废分离的话,原水水箱里的水质是否会越来越差,进而影响纯水水质?如果不做规划,随意让废水回流到原水箱,那肯定是这样的。但是如果做精细路径规划就可以规避。废水浓度高、密度大,让它回流后沉积在原水箱底部,从上层取原水,就可以避免混水的问题,碧云泉G7就是这样设计的。

关于水箱容量:

这部分容易理解,也比较客观,直接看数据表格对比。

表中废水箱容量标注0的,是没有废水箱或者没有给出数据。

这里重点看纯水箱容量,这才是决定取水体验的关键数据,碧云泉的2.2L,几乎是一骑绝尘的领先。

关于加热模块:

这些产品的核心加热原理都是厚膜稀土加热。

在参数宣传上,有些产品说1秒加热,有些说3秒加热,本质上区别不大,说1秒加热的,在第一秒未必是沸水,温度也是延后才上升的。所以不用太纠结是1秒还是3秒,个人觉得数秒内能加热的产品都是好产品。

这里真正体现产品差异的反而是在一些人性化设计上:

童锁:这个安全概念已经非常普及了,只要产品团队不是太拉垮,都会植入这个功能。本批产品全部具备童锁安全设计。

水汽分离:是指放热水时,高温水汽会不会直接朝着按键的方向来,烫伤正在操作的手指。这批产品里碧云泉、一目、飞利浦考虑了这方面细节。

夜间取水指示:如果具备这方面功能,在弱光环境下也能方便操作。起夜想喝水的时候不用开大灯,就不会干扰家人,也不会中断自己的睡意。碧云泉、小米和IAM做了这方面的考虑。

关于售后政策:

电器产品售后很重要,这里总结了所有产品的售后条款,参见下表。很明显,碧云泉给到用户的条款最为宽松,换一个角度来看,其实也代表了品牌的自信。

最后的结论:

通过以上多维度全方位对比,可以得出结论,大比分胜出的就是来自碧云泉的G7这款产品,无论是在滤芯结构、水箱容量还是安全用水、人性操作方面,都占据优势。这也和品牌的专业专注有关,毕竟,自研自产大概率是要比代工更有发展潜力的,毕竟前者是ALL IN,而后者可能只是试水玩票,心态都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