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70年前美国人的家居设计,我以为我穿越了
住范儿
2023-12-08
最近看了一些国外1950~1960年代家居的电影。
有些震撼,也有些感慨。
震撼的是,当我们还在纠结床头柜的样式、电动床该不该买、智能家居值不值得做的时候,七八十年前的欧美,这些已经开始生产并尝试走进普通家庭了。
图源:YouTube 1957年未来家居房子里的摆设
感慨的是,曾经我们是落后的,好在快马加鞭的追赶,让我们也终于在近些年,感受到了家居发展的快速和先进。
但又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这些「如此先进」的新奇家具,为什么现在反而见不到,而「一板一眼」的全屋定制被大众广泛接受?
70年前的家具吊打现在
「魔幻、惊讶、多变」,我愿意用这些词来形容1950~1960年代的家具。
且不必把我们代入到那个时期,即使是回到上世纪80~90年代,在我们那时候的认知内,也根本想象不到,五金和家具、仪器和家电,可以融合到和现在几乎相差不多的程度。
多功能床头柜
年轻人常常吐槽床头柜鸡肋,嚷嚷着找很多很多平替。
和我们收纳些临时的物品不同,人家那时候的床头柜,真是物尽其用。
首先,床头柜的每一层都是可以旋转拉出或者抽出的,没有卫生死角。
然后看床左边的这个,中间层是控制全屋智能的,开灯关灯,电动窗帘,都在这按钮控制。
下层是唱片机,睡前来一段优雅的助眠音乐。
右侧的这个,中间层嵌入了插座,女主人把美容仪放这里,睡前美美容。
下层则放的是茶水台,睡前一杯热牛奶,然后安然入梦;醒来一杯热咖啡,精神一整天,经常半夜口渴的人,简直是神助攻。
遥控智能床
这个现在还没有在大多数家里普及的高级货,早在几十年前就出现了。
不但床体分离,可轻松移动,两个独立的床垫可以根据主人的不同体感,弯折、升起,方便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
折叠梳妆台
换个场景,美女坐在梳妆台前,镜子可以折起,里边是收纳,这还不怎么稀奇。
现在的梳妆台也有很多类似的设计,用过的人都知道,化妆品的瓶子高低都有,高一些的根本放不进去。
不过在当时,这个设计已经很超前了。
况且当时的化妆品也没有现在这样林林总总,包装各异。
上翻的柜门,设计简单,不用五金,却也灵活实用。
卷帘门衣柜
这个美女用的衣柜也很有特色。
卷帘柜门,我小时候家里的酒柜下方也是这样的设计,虽然懂了操作原理,但现在看依然觉得很有趣。
它和推拉门一样,不占柜子前的空间,又不像推拉门,只能打开一半。
虽然和上翻门是一样的效果,但它塑料的材质,比实木门板轻盈多了。
况且任意弯折的性能,还可以设计不同卡点,停留在任意指定高度,这点上翻门就不适合瘦高的衣柜。
只是不明白,现在的柜门设计为什么把它抛弃了。
强收纳矮柜
这是一个很平常的矮柜,它的独特在于,内部空间除了横向的隔板,还设置了竖向的分隔,书籍、文件立体展示,拿着更方便。
凑近了看,横向隔板的高度可以自由调节,放唱片、书本、杂志,自由切换。
一个小小的柜子,收纳都做到这样的细致,可见当时这位设计师是懂生活的。
会长高的餐桌
大家都知道,变形家具多数华而不实,「为了变而变」,变过来就懒得变回去。
但在餐桌界,变形的效果一直是正面的。
根据用餐人数的多少,餐桌变成不同大小,操作简单但十分好用。
这个餐桌不能变大,但是它可以在不移动桌面上物品的前提下,自由调节高度。
简单的五金变动,茶几瞬间变餐桌,办公、生活都可以随意调节。
虽然我们现在有更高级的电动升降桌,可当时这个五金的设计,可是七八十年前的。
变形酒柜
一个不起眼的小酒柜,柜门翻折一下就变成了简单的吧台,收纳的同时挤出桌面空间。
一个动作完成,操作起来也不麻烦。
这个设计放在现在,对小户型也十分友好。
除此之外,一些家电的设计,如集成灶,一键控制,四个灶眼,煲汤、爆炒互不影响。
更先进的,家里还有投影仪、用电气开关控制室内温湿度。
妥妥的智能家居!
室内温度控制中心
休闲时间
在这些不够清晰的老画面中,我们看到了和现在生活一样便捷的东西。
惊艳之余,禁不住要问一句,当年这些新奇的家具设计,为什么没有被沿用到今天,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板式全屋定制?
为毛2023年了,我们还没多少人过上这样的生活?是设计倒退了吗?
但我肤浅了……
好设计和好产品的优先级
其实,我开始是带着「现在的设计和以往比没有多少突破」的批判想法来写这篇文章的。
但当我真正了解全屋定制的发展和生产方式之后,我不会再用全屋定制和这些个性化设计的家具去比较。
原因是……
机械化生产
不允许太个性
在工业设计的大范畴内,当多元化设计和功能化设计对决,面临功能和形式的取舍时,产品和设计是要分主次的。
比如手机,当需要把那么多的功能集合在一个不到7英寸的长方体上,还要求在一个人手可控的范围内时,设计可发挥的空间就特别小了。
图源:soogif
全屋定制便是如此,它是基于机械化生产的大前提下,把设计与加工制作分开的一个系统,一个家具生产系统。
区别于传统的木匠手工打柜子,从头到尾一波人,全屋定制设计师和制作加工是完全分开的。
等于是老裁缝与服装设计师、服装工厂的区别。
因为住宅空间受限,人们更需要把空间整合利用,单品家具即使再丰富,也抵不过全屋定制的整体使用价值。
全屋定制是为了高效、适配更多人而产生的。
所以,当用户的功能需求>形式需求时,空间的利用在尽可能增加的时候,造型、设计、一些非不要的功能就被精简掉。
图源:住范儿真实人家
设计和产品
需要平衡
影片中的设计固然好,但是个性化的倾向太过于强烈,不是现在的全屋定制做不到,而是相比于设计、开模、原材料、加工一整条生产线的成本和效率。
用户的数量和需求不足以让厂家开辟这样的生产线。
而个性化本就是丰富多变且小众的事情,愿意多花钱做这些的人基数也不大。
于是少数服从多数,是市场和用户的双重选择。
图源:住范儿真实人家
再往细了说,全屋定制和个性化家具根本不在一个赛道上。
这些应该有更加专业、或是针对相应客群而产生相应的业务,比如真正的全家定制、私人订制。
也可以是家具行业值得深挖的领域。
图源:住范儿真实人家
全屋定制属于是好设计和好产品之间的平衡。
是个性化和普适性的兼容。
它不是一线学霸,它是小镇做题家,做的是综合性的工作,平均分高就够了。
但无论如何,还是希望看到更多的好设计在我们的家里出现。
好的设计应该被看到、被发扬。
今天就到这,喜欢的宝子就给文章点个赞+收藏鼓励一下,提前道声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