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年轻妈妈。
她不喜欢传统的方格住宅平面,希望设计师能为自己的小朋友创造一个开放而有趣的家,还想在家里留出一间圆形的餐厅。
因此我们将家的中心位置留给这个“四分之一圆”的餐厅,使它成为整个起居空间的主角,所有人围绕它来活动。
设计的重点在于最大程度地增加空间的相互流动性,同时让家里变得柔和与舒适。
原有的户型有5个主要缺点:
1、卧室虽然有4个,但是单个面积太小,不太舒适。
2、餐厅位于玄关和卧室1的夹角中,不好使用 。
3、玄关太小,没有储物空间。
4、阳台使用率不佳。
5、墙体分隔太多,家里显得比较狭小,采光不佳。
我们希望将一座传统的方格型住宅改造成一个开放舒适的居住空间:
一方面改善了室内的光环境,另一方面也使室内的空间布局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居住习惯。
我们还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圆”融入到这个家的设计中,“圆”寄托着古人美好的期望,也契合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向往。
“花好月圆,邀月对影”,在设计中也会有很多“圆”场景的运用。
设计摒弃了传统家居严肃紧张的平面布局,而是传达一种东方自然的感受。
一道弧形墙面重新界定了空间,这个“四分之一圆”打破了室内空间常有的规整。
我们将三个小卧室合成了一大一小两个卧室。 卧室1是小朋友的房间,用弧形墙划分出了小朋友的活动区和卧室区。
在弧形墙面安装了木质推拉门,在门全部打开时,小朋友可以一边玩一边和客厅的妈妈互动。
从玄关的木质屏风看向室内空间,虚掩的遮挡实现了步移景异的乐趣。
设计上选用红橡作为家具的主要材质,米白色及淡灰色作为全屋主要色调。
禅意自然带出安静的力量。配合户主优雅悠然的性格。
将玄关加长后,多出了一个横向的鞋帽间,通过室内窗与客厅相连。
储物间的镜门可以当穿衣镜使用,也有放大室内空间的效果。
室内窗兼做框景之用。
客厅以木色和灰色为主色调,空间自西向东横向舒展开来,室内木窗也给空间增添了几分乐趣。
我们试图去挖掘一个家庭既融合又有独处空间的可能性。
拿掉多余隔间,将重点放在公共空间的整体功能规划。
入门可见玄关、客厅、游戏区、用餐区、开放式厨房融合为一,利用家具将各区块功能性划分出来。
室内窗不仅是有趣的装饰,也满足了视觉上的穿透性。
不论父母是在厨房备料、大桌上办公,都可以面向儿童房的游戏区,随时追踪孩子的动态和进行对话。
明亮通透的家也有更松散的活动区域。
连贯的内部空间中没有用来分区的墙,阳光透过木质百叶洒入室内。
青灰色的墙面、温暖的木质线条、明月一样的清亮的圆灯和山水长画,家的气息也纳入了自然的晨光与月色。
我们用一条柔和的曲线勾勒了餐厅的墙面,营造一种温和而禅意的空间氛围。
这条曲线的将不同的空间自然的进行切分,构化出不同的小场景。
围绕着这个“四分之一圆”的小餐厅。是洗手台和儿童房的游戏区。
可以完全敞开的弧形木质门,将内外空间贯通为一个整体,模糊了墙体坚硬的边界感。
不同分区的木质门关上后,每个房间也可以相对独立。
餐厅采用圆形的橡木餐桌,天花造型也以弧形呼应柔化空间线条。
餐厅的竹画和月灯透露出一丝禅意。
从客厅看向开敞厨房和餐厅。
儿童房选择了清新简约的果绿色调,木质家具可以根据小朋友各年龄段的身高改变尺寸。
弧形墙在儿童房内勾画出一个活泼的曲线, 通过家具对墙角的灵活化使用,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横向加长的儿童房间,让孩子的活动半径更广阔。
主卧室也以简约的灰色作为主色调,具有编织感的白色灯笼吊灯摇曳出别样的光影。
整面红橡大衣柜,尽可能多的增加储物空间。
从玄关看向厨房,室内窗洞强调了视觉上的穿透性。
开敞式厨房以简单朴实的原木色和白色为主色调。
厨房的墙面采用了扇形的白色波纹砖,配上木质橱柜又是另一种趣味。
开敞的中岛台亦可作为早餐区。
灵动的扇形波纹砖铺贴。
洗手区用的是白色小方砖,推开木质的推拉门,背发光的圆镜和金属落地灯的暖光相互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