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APP
客厅
卧室
玄关
前言
户型设计
餐厨
卫浴间

50㎡旧房改现代简约豪宅,L型巨幕窗、开放式厨房、独立衣帽间

梵拓尼全屋定制工厂
关注
户型
一居
风格
现代简约风
面积
50㎡
位置
杭州市
方式
全包
预算
35万
软装
10万
硬装
25万
前言

提到独居,想必很多人都有共鸣。有人说,房子只是晚上回去睡觉的地方,但也有人会精心布置,让它有“家”的味道。

房屋信息

使用面积:51㎡

户型:一居室

装修花费:35W(硬装25W+软装10W)

房屋坐标:浙江 杭州

户型设计

屋主是一名空间设计师,在杭州陆续待了10年。他个人其实对有一个固定住所没有特别在意,而且空间的特征会跟随使用者日渐有鲜明的特征,所以当一个空间拥有长期的使用痕迹时,便会有“家”的感觉。

原始结构图

屋主家是个面积51㎡的公寓,原始布局除了卧室大,卫浴间和厨房都很小。

房子的东南至西南向,有将近90度的玻璃幕墙,窗外即是杭州新城的核心景观,地理位置、视野及价位都比较合适,公寓3.6米的层高也是优势。

改造重点

拆掉原装修,从0开始

改造前房子带装修,但色调较厚重,整体偏深红。我先将原装修拆除,因为玻璃幕墙为铝合金结构,不存在过多安全隐患,所以1.2米高的栏杆也拆了。

能看到窗边地面有约25cm的高度差,看上去玻璃窗与室内关系不紧密。

整屋抬高30cm,整合室内高度

为改善这个问题,以窗边沿作基高,将整屋抬高了30cm,让地面一直延伸到窗边。后期调整布局时,这30cm的抬高也能作为水电改造的空间。

改造后平面布局图(黄框内为“梁”)

因为只有一个人住,房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取舍功能面积的占比。

改造时,屋主用一根5.5米的“梁”将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一分为二,并顺势在私密区划分出三分式卫浴和独立衣帽间,公共区则尽可能开敞。





改造后的公寓,多出近10㎡的储物空间,拥有独立双人卧室、独立衣帽间以及全开放带中岛的厨房,干湿分离的卫生间内还有个1.7m的浴缸泡澡区。

玄关

利用高低差,划分独立入户区

整屋用钢结构地台做了地面抬高,屋主在入口到室内1.2m处,增设了两个15cm高的的台阶,而这块唯一低于整个室内的区域,也就成为了入户玄关。

玄关临近厨房,进门左手边利用厨房柜体,做了个玄关储物空间。

客厅

一道大梁,左右为界

小户型最难的,是面积小,很多空间无法独立使用。

改造时,用一道长5.5米的“梁”为界,将右侧的厕所、泡澡区、洗漱台、衣帽间及卧室,与左侧开放式餐厨及客厅一分为二,把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隔开。

“梁”下两扇1.3米宽、2.1米高的灰色玻璃磨砂移门,以三种停止状态,将公共空间定义为“常态”、“会客”、“睡眠”三种模式。

“梁”设置在离地面2.1米的高度,空间上方还是连通的,视线不会被阻挡。

常态时,两扇移门前后并置在朝外的洗漱台前;

会客时,两扇移门分别放置在轨道两端,一扇成为洗手间的门,一扇成为卧室屏风;

睡眠时,两扇移门则全部拉至卧室区,封闭的空间能使睡眠更具安全感。

黑色沙发

整个公共区占总面积的2/3,我没有给会客厅设限,让餐厨也能自然融入。

会客区的家具都是精心挑选过的,沙发前的地面区域做了地柜储物,为了方便拿取,上面的家具都是容易移动的款式。

茶几细节

地柜内收的都是短期内不用的物品,比如很大的棉被,上面的茶几很轻,拿东西时挪开就行了。

窗边的沙发能放平,这样家里有朋友留宿,也能成为一张临时小床。

另一边的棉花糖沙发是屋主收回来的,柚木电视柜是设计后再找工厂定制的,四周都是玻璃,可以利用明亮的自然光,成为日常小物的最佳展示柜。

电视柜表层是柚木整板,大面积的玻璃减少了空间内较大色块的出现。

客厅看向餐厨,轻便的家具款式能让空间常换常新。会客厅的圆形地毯简单划分功能区,朋友们来做客时,也能席地而坐。

室内光线变化

公共区有面L型的玻璃巨幕,为了防止过多阳光会导致植物暴晒和家具老化,我安装了两层遮阳系统,靠外的是全遮光的智能电动卷帘,靠内的是柔光薄纱。

外层电动卷帘

电动卷帘能停留在窗户的不同高度,进行光线的调节,也可以只开启其中的几幅保证植物的自然采光。卷帘能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出差也不怕了。

夜晚关闭卷帘及薄纱

平时白天在家只会用到薄纱,简单隔绝室外视线,增加柔和氛围;到了晚上就全关闭,隔绝城市光线。

餐厨

把厨房藏进柜子里,美观又实用

厨房用一个白色的“盒子”,将生活物品及灶台设备都藏了进去。

屋主其实平时在家都会下厨,使用频率还挺高的,但不下厨时吧台也会做工作台使用,所以将“东西”都放柜子里,工作时能保证视线范围内的整洁。

这个0.6*2*2.2米的白盒子,是厨房的“小心脏”,将两扇门拉出来并推至左右的竖向分格内之后,整个厨房就显现了出来。

电磁炉/油烟机/洗碗机/烤箱

各种厨房设备被有序的藏进盒子内部,烹饪时,内嵌的设计能减少油烟外泄。灶台盒子旁,有个与其同高的拉篮,能放更多的调料、干货、红酒等。

厨房的柜门能收进两侧的缝隙,柜子外表面是白色的镀膜玻璃,内侧为防潮免漆板,沾染油污后,能直接擦洗。

这个0.85*2米的大理石吧台,在日常使用中兼具多种功能。烹饪时它是主要操作台,会客时它是就餐的长餐桌,平时也是我的工作台。

吧台是固定在地面上的,内部由钢结构支撑,在地台建立后,先用多层板包覆,然后再固定大理石。

不锈钢水槽/龙头

吧台上嵌入了一个400*720的不锈钢水槽,可升降龙头能满足吧台多场景使用需求。

餐厨日常

卧室

窗边增加工作台,小空间实现多功能

卧室紧邻客厅,隔壁是衣帽间和卫浴间干区。

卧室的双人床是特意定制的,高度会更矮,木质框架与藤编镂空床靠视觉上减轻了空间整体的重量。

床下也是地柜,我在靠墙的两个床脚上装了铜制轮子,方便取物时能将床轻松拉出。

床尾整块柚木板一头嵌入墙体内,另一头打磨成半圆固定在支撑“大梁”的铜柱上,成为一张临窗案台,在壁灯的钨丝光线下,阅读间歇还可以远眺窗外的风景。

卫浴间

洗漱台单独设置,实现三分式布局

卫浴间在进门右手边,用一个1.9*2.2*3米的白盒子,将洗漱台设置在入户到客厅的过道上,洗漱台右侧就是卫浴间入口。

左侧这个高2.5米的拱形隐形门内是独立衣帽间,过道虽窄但能满足单人使用。洗漱台下的柜体及镜柜都是储物空间,避免台面杂乱。

平时用不到洗漱台时,将玻璃门拉过来,就能将“杂乱”藏起来。

洗漱台上方特意做了透光孔,起到一定装饰功能,屋里也装了新风系统,可以通过这个气孔出来。

浴缸/花洒龙头

希望洗澡能有仪式感,所以任性的选了1.7m嵌入式浴缸,复古花洒与水纹大理石搭配,小小的贵族感。

花洒左侧是洗衣区,当初因为错误预估了洗衣机尺寸,导致下水管不适合,洗衣机突出来一块,算是个小遗憾。

马桶

马桶简单分隔,一人住,私密性也不用考虑那么多。

结语

这个家,可以说是完全按屋主的喜好和习惯来装修的,比如把厨房关进柜子、小卫浴间也任性选浴缸,普通家庭可能都不会这样做。但当有机会能按照自己心意过生活时,为什么不呢?

编辑/里里  图片/屋主赵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