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口需要3个独立空间,要有强大的储物功能。男主人藏书很多,女主人衣物很多。由于都是教育职业需要实现独立办公的职能;儿童念书阶段要有独立私密空间以及隔音性;老人需要安静以及独自书画和看电视的娱乐空间。在设计过程中遵循预制板建筑结构进行布局并利用原有建筑框架进行房间构建,以此实现三居室的最终布局。
旧房子两间卧室偏大,而客餐厅偏小。因此决定从两居改成三居。 改造后:老房子特别是预制板结构的房型,卧室普遍偏大。利用预制楼板的铺设方向结合窗户的格局,增加隔墙实现书房和老人房的独立性以及主卧衣帽间的实现。利用圈梁框架制作儿童房。并采用板式家具和储物柜等置于主卧增强储物性并实现三居室配备书房的功能型布局。
从这个角度再看看:为了区分功能区,用瓷砖和涂料 两种材质进行有色区分。收口做法铺砖让泥工在衔接处倒角45度,等油漆工进场后,粉平有色墙巧妙结合。
利用石膏板隔墙,借用原先客卧的部分空间。利用更换完毕的窗樘,掩盖隔墙的剖面,避免影响外立面而引起投诉,特别是针对临街房型。最后有个特别提醒:因为是预制板结构,所以建议设计同行,隔墙最好采用石膏板或者轻钢龙骨,以免不知道楼板走向在使用砖墙后(自身承重)造成楼层倾斜和坍塌。
改造后摆放折叠桌 ,他伸展后可以支持6人使用。
大家可以看看改造前的厨房布局:由于年久失修防火板#门板 已经脱落;原来油烟机处有扇#窗户 ,但是不知何故被封闭从而造成#客餐厅 采光严重不足。这也造成#热水器 在使用时所产生的废气难以排出室外,有很大安全隐患。
为了进一步增大操作空间,在墙上放置了置物架和隔板 ,比如微波以及沥干的碗碟均可以摆放。靠墙一边放置简易的折叠餐桌使用简餐便于收纳,不会影响通过距离。同时在做饭的时候也可以作为备菜区和临时置物区。
改造后:首先打开原有的窗户,让室内通气流畅并增加采光。其次,操作区 水槽和煤气灶对调;再者,利用窗左侧墙垛放置热水器。最后,置物区宽度由600mm改为450mm(仅放下微波炉和电饭煲的宽度)。
穿过开放式厨房便进入了主卧 。为了整体的衔接性整个立面用白色乳胶漆形成整体。
为了增大主卧的空间,把原来的阳台非承重墙去除。借用墙垛做出吧台式半高墙,除了启到床头柜的作用,也是区分卧室和洗衣区 ,同时也让整个卧室更加通透。
入门口的置物架。
现在的电视柜是开放式的书柜整体延伸。跟改造前不同的是,深度依照阳台处的承重柱的深度为参考,让整体性协和过度。
从墙面等细节处看看卧室的色彩搭配:木纹本色的家具结合湛蓝色的涂料,让整个空间简约又不失温馨。
改造前:老人房杂物很多,这对于特别是对于起居,稍有不慎就会调到摔跤。而这张床的高度仅有400mm,对于老人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起卧极其不方便。
改造后:把原有的卧室缩减1/3,利用原来窗户的1/2处做房屋分割。老人房用地台+衣柜的形式呈现。这里不同的是:地台高度比常见的榻榻米(不常用的衣物可以放置)略高有500mm,因为今后要加床垫对于老人家正好达到理想的起坐尺寸。
由于老房子过道扁长,配备下翻门鞋柜(长1100X高1200X宽170,可容20双左右)。用通体白色涂料配合浅灰亚光瓷砖(光线折射角36度),通过精密计算数值的灯光(中性光,显指95,光束角36度)的照射下使房间通透明亮,解决光感不足的问题。
改造前:所谓的儿童房位居客厅,仅靠拉帘实现阻隔。对于孩子而言没有一点隐私性,甚至声响都无法阻隔。
利用原有建筑的框架,在梁下制作墙体,因地制宜建造房间。请看左上角原始图的建筑结构。为了进出方便,采用上旋式移门。而榻榻米的制作遵循抽屉 + 盖板 的结合。而盖板是用最原始的钻孔(直径50mm),没有使用任何五金件。除了使用方便更重要的透气性更强。
原来客厅有一扇窗,封堵后自然形成壁龛 ,另一扇窗完全恢复原样,让整个屋子的采光得到满足。用隔板分割可以做书架亦或展示。让孩子的空间自己做主。
把洗衣区置于阳台,顶部放置晾衣架 。洗晒区的墙面使用了鱼骨浅灰瓷砖 。在阳台承重柱堆砌半高墙 。这里的做法是留有余地的:以后可以做成品花格置物。当然也能兼顾隐私,只是目前业主认为喜欢这样布局。但今后都是有一个不可确定的变数。
改造前:卫生间的动线不合理,用浴帘简单拉围,而且洗手台也会包围其中。每次洗浴完毕必须拖地打扫。
改造后:马桶和台盆做了位置更换。借助下水管道来固定异形淋浴房,采用釉面处理的玻璃门,杜绝污渍的残留。洗手台而放置于进门的右手边。
改造前:卧室的衣柜,由于行李箱以及其他杂物置于柜顶。空间实用性显得不充分。
改造后:利用老房子卧室大的特点,构建衣帽间让衣物全部置身其内,彻底告别毫无章法的堆砌。让卧室实现安心睡眠的功能。
考虑到使用的方便性和空间性以及有效的通过距离,因此采用折叠门 。这样不但实现床头柜的摆放也可以兼顾衣帽间和床铺的通过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