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的屋主小两口从小串在胡同里,儿时经历过几家人共用厨房、共用卫生间的逼仄感,长大了就喜欢了有阳光、有超大卫生间的房子。 这个朝南的113㎡三室两厅两卫简直就是他们的梦中情房。 两个朝南卧室+超大落地窗,采光超好!还有两个卫生间全都戳中了小夫妻俩的诉求。 但考虑到宝宝正在长大,需要大量的活动空间,还有夫妻两喜欢泡澡的习惯。 “家里一定要有浴缸”,“改大儿童房”就成了结构改造的重点区域,另外一间房夫妻两商量后决定变为衣帽间。 改造后,房子看上去空无一物,全屋无主灯照明、超大主卧自带浴缸卫生间、独立的衣帽间和客餐厅一体、超大儿童房应有尽有。 改造前
标黄的部分为拆掉的墙体 其实改造前房屋的整体结构方方正正,布局也还算合理,无功无过。 唯一诟病的就是两个卫生间都没有干湿分离区,结合屋主的诉求,主卧原有的卫生间太小,无法装下浴缸🛁。 改造后
改造亮点: ·重新规划主卧卫生间,拆掉了原有墙体,向主卧借了20cm,可以容纳下1.5x1.8m的浴缸; · 做干湿分离,双台盆可同时满足夫妻两人同时使用 · 拆掉原有儿童房墙体,向次卧卫生间借1m,扩大儿童房面积 · 台盆外置,次卧卫生间形成“干湿分离区”,洗漱和上厕所互不打扰 · 功能性改变,增加25㎡定制柜,将小次卧变成衣帽间,全家人的衣物集中收纳
餐厅和客厅实际是一体的,只是通过软装划分功能区。 客厅沿用了餐厅现代简约的风格,但通过沙发等软装加入了一些明亮轻快的颜色,看上去也更加有造型感。
尤其是正午阳光直射时,阳台上的花透过窗户斜斜地打在纱窗上,影影绰绰,稀稀疏疏,颇有一份“岁月静好的模样”。 屋主就带着娃,躺在这里晒太阳,是梦想中的躺平生活了。 入住3个月,屋主也表示在客厅呆着的时间最长,她认为客厅是一个家的中心,不能少。
功能上,因为做无主灯,吊顶占用了大约8cm左右的高度。 客餐厅通铺的0.8x0.8m的浅灰色瓷砖,虽然反光,实际情况有点扎眼,但视觉上也很显大显高。 客厅靠墙的一侧,屋主选了100寸的索尼大电视上墙,搭配浅灰色的悬浮定制柜,既解决了收纳问题,也不用担心屏幕不好,对小朋友眼睛的伤害。
在软装尤其是沙发的选择上,屋主就一个原则“舒适”! 所以你看她家沙发的进深都不小,属于“一屁股坐下就起不来的”,陷进去了。 茶几为了和客厅整体明快的感觉搭配,选用了浅色系的人造大理石和金属材质的。
客厅的尽头,隔着整墙的窗帘,就是阳台了。 窗帘和吊顶一起,提前安置了窗帘盒,整墙的落地窗帘也不会分隔空间。
阳台的左右两侧靠着承重墙,原计划屋主打算用定制柜做平墙收纳,考虑到这里还有其他的电路箱子,暂时没有特殊的设计。 只用做养花和健身区域。
其实玄关一过,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餐厅了。 餐厅是个开放空间,与厨房、家政间、客厅都是打通的,没有门。
从餐厅延伸到客厅的照明,都是一体的“无主灯照明”。 筒灯是固定位置,每间隔1m做1个,相当于主要照明光源,屋主一共用了5个;轨道灯可以随时调节位置做局部照明,搭配带状灯,屋主在吊顶的两边分别做了3.5m长,共花费近1万元。 喜欢无主灯照明的可以做个参考。 需要提醒的是,无主灯照明虽然流行,但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家庭,而且施工相对复杂,修改费用也不低,做之前一定要想清楚~
餐厅靠墙的一侧做了1.75m长的定制柜,门板都是爱格板的,健康又环保。 定制柜都通顶,不落灰。高2.4m的通顶柜未来会成为家政区的一部分,放吸尘器、洗地机等地面清洁物品,目前暂时放在阳台。 “吊柜+开放格+抽屉”的部分主要用作餐边柜,也可以作为临时的茶水吧使用。
餐桌和餐桌椅是配套的,餐桌椅用的灰色的人造大理石的桌子,大约是1.8x0.8m的,可同时容纳至少6人就餐,搭配全屋浅灰色系,简约又有质感。 不过乍一看挺冷的,屋主丹丹说小时候的房子都太挤了,现在就喜欢这样大、敞亮的感觉,刚好小小满足一下她“断舍离”的计划。 作为全职妈妈,她打算带娃从小养成这个习惯。
餐桌对面靠墙的一侧,放了上下四开门的日立大冰箱,因为有娃,单独选了个带母婴功能的。
而往前走,就是蜗居在角落里的家政间,虽然与厨房仅有一墙+一窗之隔,但因为是承重墙,所以无法打掉,只能“各为其用”。
家政间很小,仅有1.2㎡,只能容纳下洗衣机和烘干机叠放。 屋主一家是“美的”的忠实用户,所以洗烘都选了美的旗下的高端品牌“Colmo”的,一共花了近2w。
家政间的对面就是厨房,厨房和之前相比,变化不大。 拆掉了原有的玻璃实木门,厨房从全封闭式变成了半开放式,内部装饰也从复杂变为简约,和整体风格更搭配。 本来屋主计划拆掉与家政区连接的墙体,但这里是承重墙,只好作罢。
厨房原本就临着窗户,虽然开窗后是对面的楼梯会遮挡一部分采光,但也能解决一部分采光问题。 改造后的厨房整体采用吊柜+开放格+地柜的组合形式,是典型的U型布局。 相比改造前,吊柜几乎挨着吊顶,不易积灰造成卫生死角;新增的开放格也能随手容纳下炒菜的瓶瓶罐罐,不占用厨房台面,整洁好用。 我们去拍摄时,屋主丹丹一家刚入住3个月,开放格里还放满了绿萝用来除甲醛,天气好的地方窗户也一直是开着的。
地柜下方隐藏了暖气管道、燃气表。 新装的灰色门板简约大方,更耐脏,一直被夸夸夸的洗碗机,还有常用的微波炉、蒸烤箱也安排上了。
厨房墙面用30x30cm的瓷砖组合,易清洁好打理。 墙面特别安排了可以单独调控的三个排插,好用又省了走线占地的麻烦。
改造前,这个主卧的床头墙和定制柜上满面壁纸,还颜色、花色各有选择,加上当时流行的吊顶,也不好说好不好看,但最少不是屋主喜欢的“简约感”。
改造后,卧室也沿用了固定的筒灯做“无主灯照明”,全屋墙面通体刷成白色,简约还显大。 通顶的定制柜只预留了进深30cm,两面门板,放两人常穿的内衣、睡衣的贴身衣物,其余的全都放在衣帽间;中间镂空预留照片展示墙。
床头墙左右两侧,分别预留了两个排插,方便晚上睡觉时手机充电,或者未来又想添置台灯。 为了搭配全屋的简约风,屋主特地选用了烤漆面板搭配金属脚的浅灰色床头柜,还有一款透明的亚克力材质床头柜,共花了近2000. 虽然材质多,但因为颜色不多,搭起来也不错。
主卧通铺的实木多层板,光脚走起来也很爽!
从定制柜旁边的玻璃门进去,就是主卧附带的卫生间。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屋主希望有一个大浴缸,这是个硬诉求。 其实原来的卫生间里也不是没有,只是大小不合适,而且墙面上发黄的大理石瓷砖风格不搭调,还显脏。
改造后的主卧卫生间,是通铺的30x60cm的中号浅灰色瓷砖,很显大。 通过半透明的长虹玻璃门分隔,一边是泡澡、淋浴区,一边是双人洗漱、马桶区,干湿分离;还能满足两人同时洗漱,很实用。
马桶选用直排式悬浮马桶,底部预留出20cm,可供拖地机器人随时清洁。 双人的洗漱区借用酒店式设计的思路,镜柜上墙,做悬浮式的洗漱台盆,下置“开放式与抽屉一体”的收纳空间。 鞋子、浴袍、还有洗漱的瓶瓶罐罐都有地方藏。
湿区向主卧借了10cm空间,墙体重置后,终于容纳下1.8x1.5m的泡澡盆,不用砌墙固定省出的空间,还能在侧面单独划分淋浴区。
向墙面挖出的壁龛可随手放置泡澡的沐浴露、洗发水等瓶瓶罐罐,很实用。 唯一担心的就是浴缸周边和里面的死角不好清理。
次卧的位置在主卧的对面,门洞与主卧几乎齐平。 主要给3岁小朋友使用,因为孩子还小,内饰并没有做多余的设计,只在空间上扩了2.5㎡。
原有次卧很小,只能容纳下一张床和一个书桌,床还是功能沙发床。
改造后的儿童房向次卧卫生间借了1m,可以同时容纳一张1.8x1.5m的单人床,还能多余出1m成小朋友的玩耍空间。 即使以后慢慢长大,也只需要不断更换家具,不在空间改造上大费周章。
次卧卫生间夹在衣帽间和儿童房之间,大约2.5 ㎡。 做了单独的台盆外置,可满足两人同时上厕所和洗漱,方便家里有客人时使用。
台盆外置同样参考酒店设计的思路,在最开始就预留出单独的进深和空间。 白色台下盆搭配黑色金属拉手的悬浮柜,高级又不失质感。 放在这里,换衣服、宝宝洗手或者客人洗手都很方便,还有墙体遮挡,有一定的隐秘性。
次卧卫生间通过平开的长虹玻璃门进入。 卫生间同样通铺30x60cm的白色瓷砖,与整体风格统一,还显大,同样的直排式悬浮马桶好用,还不会积水。 唯一有点小bug的就是没有做干湿分离,这个后期拯救也简单,不考虑美观的话,后期在某宝买一个防水布悬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