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真实人家的屋主来自上海,常住人口为一对年轻小夫妻。女主人是幼儿园老师,偏爱阳光、干净、自然的家居氛围。但改造前的家,与这几个字相差甚远,让屋主一度很担忧最后的效果。 改造前户型图
屋主诉求: · 室内错层楼梯旁边的空间希望得到利用; · 阳台与厨房采光尚可,但中段区域采光不足; · 现有收纳难以满足需求,希望增加收纳空间; · 增加一个双人办公区; 改造后户型:
改造亮点: · 室内楼梯旁的空间设计为小滑梯; · 在房屋中段增加射灯,起到局部补光的作用; · 进门左手边增加一个鞋柜,作为玄关柜; · 卫生间墙体内推,外侧做了一个装饰柜; · 卧室增加一个步入式衣帽间,增加收纳空间;
原户型没有玄关,开门即厅,所以在入户门左手边添置了矮柜,收纳常穿的鞋子。台面上放置钥匙、酒精消毒水之类的日用小件。
再往左延伸,进入了客厅。整个空间以白色与原木色为主。
紧挨鞋柜,做了小区域的黑板墙设计。涂有磁性漆的墙面不仅能满足日后孩子写写画画的天性,还能作为一家人生活点滴照片的载体。
为了满足收纳需求,整个电视背景墙都做成收纳柜。但不是完全封闭式的,有藏有露,让空间不会过于沉闷。 电视左侧的柜子用来收纳换季、不常穿的鞋子;顶部空间以棉被大件为主;右侧开放格则放置了夫妻两人近期常读的书籍。 提前依照生活习惯做好收纳分区,大大增加了入住后拿取物品的便捷性。
沙发、落地灯、藤编小茶几、地毯,客厅空间的软装搭配,几乎由女主人一手操办。因为喜欢干净、明亮的空间环境,所以在设计时并没有拘泥于某种特定的风格。
定下白色+原木色的主色调后,其他软装都在此基础上进行挑选,不碰过于跳脱的鲜艳色彩。 比如带有中古风的藤编茶几、不锈钢玻璃茶几,这些风格迥异的小点缀在这个家里搭配的异常和谐。
阳台算是改造的亮点之一,兼备家里的洗衣区、晾晒区、收纳区。阳光充足时,透过竖百叶的缝隙,形成漂亮的光影,屋主两人在这里喝喝咖啡,十分惬意。
阳台一侧的白色洗烘套装是博世的,屋主偏爱这种能提升生活幸福感的电器。在挑选时,好看与实用是首要法则,价格反而次之。 平时洗衣大多被直接烘干,所以晾晒功能很少用到,偶尔晒晒被子,顶部的电动晾衣架才会派上用场。
洗烘机对面定制了一个通顶的柜子,专门用来收纳清扫工具。柜子内部嵌入洞洞板,家里的吸尘器不用时就悬挂起来,一目了然,十分整洁。
进门右手边为餐厅,由「餐边柜+餐桌」组合而成,也都以原木+白色调为主。 餐边柜兼具水吧的功能,台面上特意留了可移动的插线头,便于后期咖啡机、热水壶这类小家电的使用。
柜子下方有两层的收纳空间,也提前做好了规划,上层用来储存一些小零食、茶叶包;底层则是囤积的厨房纸巾、卫生纸、洗洁精这类日用消耗品。
餐桌上方经典的PH吊灯不仅可以作为中段的补光灯,还能给用餐增添一份仪式感。
厨房紧挨餐厅,以推拉门为隔断。原始厨房收纳空间不足,各类小家电被堆积在台面上,所以更显狭小逼仄。
改造后的厨房,进门左手边即是冰箱,取-洗-备餐-烹饪,动线流畅,一气呵成。
厨房的收纳也是关键,沿着灶台做了很多收纳柜,开放格放一些常用的调味,吊柜与地柜用来收纳其他锅具、餐具类。
因为屋主两人平时做饭频率高,加上经常邀请好友来家里做客,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门子13套的洗碗机,能轻松应对聚餐后的庞大餐具。
原户型中的卧室,地板是老式的猪肝红,大靠背的床笨重又占空间,并且收纳空间远远不够。
因此设计师在进门右手边用石膏板砌了一个「步入式衣柜」,里面是宜家的艾格特金属衣架,能灵活分区。屋主对帽子、包包的收纳需求不是特别大,衣柜主要用来收纳衣物以及四件套等床品。 为了空间不显乱,用日本的立川折叠门做了隔断。不用担心落灰,并且可以完全打开,整理、拿取衣物更方便。
床对面的凹槽处,提前规划好作为双人工作区,墙上预留了充足的可移动插头,手机、电脑充电都很方便。 主卧采光最好的地方留给了女主人,作为独立的梳妆台。
因为以后有要孩子的计划,所以次卧直接改成了儿童房。 考虑到过年时,家里的长辈会来小住,女主人特意精心挑选了一张可折叠的儿童床,床垫与床体是配套的,使用时展开就可以了。
儿童房虽然尚未使用,但屋内的儿童衣柜、绘本架、小帐篷装饰都已经准备好了,很有生活气息。
原户型中,楼梯旁边的空间被闲置,屋主觉得这块小区域十分鸡肋,如果横向延伸为楼梯,又觉得有些浪费空间。所以,最终被设计为小滑梯。 女主人本身就是幼儿园老师,对这种充满童趣的设计很是喜欢,被问到以后孩子大了会不会考虑拆除,屋主直言不会,还打趣道这本来就是给自己玩的。
沿楼梯上去,正对的就是主卫。 主卫左侧墙体向内推移了十几公分,做了一个内嵌灯带的「玻璃展示柜」,屋主两人拼的乐高以及各种小手办有了安身之所。
改造前马桶紧邻淋浴房,空间十分局促,稍不留意就会碰到手肘。
因此设计师将马桶位置进行了调整,打开门,浴室柜、收纳架、马桶依次排开,室内的通风与采光也不受影响。 马桶对面为淋浴区,原有的淋浴房被拆掉,改为拉帘做简单的干湿分离。
屋主原本想做日式三分离,但是原始户型限制比较大,调整了几版方案后,还是觉得现有设计更合适。 设计师考虑到屋主的想法,特意在厨房的小阳台增加了一处水池设计,假如未来家里人口增多,也可以作为应急的洗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