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之家的居住设计,需要兼顾子女的审美和喜好,需要考虑父母的适老化设计,还有儿童的成长空间。 三代人的诉求整理▼ 老中青三代的生活习惯不同,我们在前期沟通时,让业主整理了一家人的各自的诉求,对此一一进行改良: 屋主夫妇:一家5口人每天会一起吃饭,偶尔会有朋友聚会,餐厅需要大一点的餐桌以及齐全的配套设置,比如水吧,可以做咖啡和茶饮;男主的书籍较多,需要有部分展示空间,平时取阅要方便。 老人:没有油烟好用的厨房,以及老人需要一些尊重父母生活习惯的适老设计。 孩子:需要独立的房间,照顾到自己的隐私,风格也不能低龄化,显得幼稚。 三代人共同的诉求:尽量多的收纳空间,保持房子不被凌乱繁杂的物品侵占。 原始户型图▼
房子地处北京的六里桥,户型设计的十分方正,南北通透,格局上没必要大改,我们只做了一些微调: 首先要解决三代人不同的作息时间。 为了照顾老人的睡眠质量和生活习惯,我们将西侧的房间规划成老人房,东侧的两间房留给屋主夫妇和孩子,中间隔着起居室,即便生活习惯不同,晚上睡觉不受干扰。 且老人房内有独立卫生间,为老人最大化的提供方便,这里离餐厨最近,老人早上起来活动,也最为便利。 此外,下面的两个房间都有各自的房门,保护隐私,走廊外也加了一道门,双重保障,起到隔音的作用,年轻人半夜在自己房间里再吵闹,老人也能安静睡眠。 平面布置图▼
然后是收纳问题,从户型图上可以看出,上下老人房与主卧面积和布局是一样的,但由于主卧与儿童房共用一个卫生间,中间还预留了通道,屋主不想因为做柜子而让空间变小。 对此,硬装上只改一面墙,解决了主卧收纳问题: 现场察验墙体时,我们发现主卧与客厅之间墙一半是承重墙,一半是非承重墙,我们将右侧非承重的部分打掉,做了两个凹墙结构,向客厅借出了主卧衣柜的空间,另一侧正好做客厅的储物,在视觉上依然平整。
今天这个建面145平三室的房子,住下三代5口人,在屋主和我们相互信任和不断沟通下,不仅将这三点都做到了,还提前做足了应对未来5年的变化,储物空间不仅很够用,还自然成为装饰的一部分,让这个家更有看头。
从玄关进入,就是开阔的公共区域,没有遮挡,起居的规划可以任由自己发挥,于是我们将入户的弹性空间变成以就餐为主,顺便叠加玄关/储物/水吧/休闲/备餐的“斜杠餐厅”。
餐厅由三部分组成:门厅柜+吧台柜+一体岛台餐桌。
左侧靠近入户的储物区,贴墙设计了长达3米的浅木色门厅柜,满足全家人放鞋和外套,兼顾换鞋的卡座功能,凹槽上方当作换鞋凳,下方悬空防止通勤的鞋子和拖鞋;原本的柜体进深设计为400mm,担心衣服不够放,我们又改为600mm的深度,卡座这边为了倚靠方便,背板做了前置。
全屋做柜子的整体思路,除了满足收纳,我们也希望它能提升整个空间的颜值。 比如门厅柜,就没有像传统做法一样,而是集合了卡座、顶天立地的整面柜+侧面端景。
面向客厅的门厅柜侧面,设计成开放式的端景,上面放置装饰摆件,下面可以叠放4-5个凳子,为朋友来聚餐做准备。
吧台柜也是同样颜值与实用兼备的思路。
这里有一个小细节,玄关右侧墙面设计成弧形,避免回家一打开门,就看见柜子侧面的视觉压迫感。
吧台柜连接着储物柜和冰箱,餐厅也用作西厨区域。
餐桌本来想用木制,担心稳定性不强,最后换成了岩板,和岛台的材质和谐搭配;一高一低,一宽一窄,保留穿插的设计;提前预留插座,使用厨电不用到处乱接插线板。
黑色细腿餐椅和透明桌腿增加轻盈感,平时人多聚会时还可以将桌子移动出来,灵活应用。
岛台下方配备了洗碗机和净水设备,小水池清洗水果顺手又方便;即热的直饮水龙头,从细节处增加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中厨面积稍微小一些,三扇长虹玻璃推拉门向左边折叠。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保证动线和通道的流畅,能在有限空间内极致利用活动空间,而且不影响采光。
餐厅和厨房通铺大块瓷砖,从右到左布局依次是收纳小电器的储物区、烹饪使用的集成灶、备餐区和用水区,即使空间不大,功能使用依然齐全。
客厅和阳台加起来足足有7m,无主灯设计,用轨道灯和射灯布局光线。
大客厅的优势就是足够的活动区域,简单的布局,就能拥有更多使用的可能性。
水泥灰的沙发背景墙,比大白墙更显质感;橙色的三人位沙发成为空间最抢眼的存在,舒适放松;
装饰画是男主自己选的股神巴菲特,大幅挂画不居中,少了规矩的拘束,多了几分休闲。
阳台区域设计成地台,用板材做一体化设计,向上抬高内嵌灯光,视觉上分区的同时,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
书柜和阳台柜是改墙体产生,既能保证电视墙平整,又能增加收纳空间,提升客厅的整体颜值。 男主人收藏的书籍,都整齐的收纳在新做的柜体里,阳光好的时候,拿出几本自己爱看的书,坐在光线正好的阳台上,真是最惬意的时光了。
电视墙背后是主卧的衣柜区域,为了避免单调,设计师用黑色金属条,沿着门框和柜体做视觉分割。
从客厅看向餐厅和玄关,采光丝毫不受阻碍,即使不开灯照样很亮堂。
客厅背后的房间就是老人房。
房门的深灰色,一直延伸到门上空间,从远处看就像顶天立地的隐形门,是视觉上增加层高的小秘诀。
老人房的布置简单素净,小阳台放置躺椅,父母不下楼也能晒晒太阳;不同于厨房、客厅这些公共空间铺设瓷砖地面,卧室统一铺设的木地板,脚感温馨舒适。
床头墙面刷上浅灰色,插座和双控开关提前安排好,两侧的圆形小茶几方便睡前随手置物,床头台灯是必不可少的,老人起夜更加安全。
嵌入式的衣柜背靠卫生间,白色按压式柜门,很好的和墙面融合一体,防止磕碰也不显拥堵压抑。
老人房的门后空间,将洗衣机外置作为家务区,柜内收纳清洁工具,这样卫生间淋浴空间就能更宽敞。
考虑到老人以后体力不方便,为了能推轮椅直接进卫生间,玻璃推拉门的宽度预留足够。 卫生间内也保持最大的宽敞,用浴帘代替淋浴房,减少地面障碍,防止老人磕碰滑倒。
主卧又是不同的感觉。
深木色的床头背板,同色系的床品和单人躺椅,搭配奶茶咖色的床头墙,整个空间呈现出知性优雅的格调。
主卧依旧是无主灯设计,减弱睡前灯光的影响,更利于快速进入舒适的睡眠状态。一侧的线形吊灯,成为亮色的小点缀。
门后就是向客厅“借空间”得来的主卧衣柜,原本我们想把衣柜做得更大一些,最终苦于旁边就是承重墙,只能保留现有的设计方案。
阳台是男主的书房,工作累了抬头望望无敌窗景,便是放松,太阳打了的时候,拉上遮光窗帘,看书也不刺眼。
老人房的卫生间成为整个套间的一部分,而原始主卧包含的卫生间,就变成了客卫。
从玄关处左转,经由深灰色的推拉门打开才能看见,避免了餐厅正对卫生间的尴尬。
客卫的墙面选择了深色石纹瓷砖,淋浴房保证了小卫生间的干湿分离。有藏有露的镜柜使用方便,浴室柜不落地,收纳水盆正合适,后期清洁也更加省心。
屋主的孩子刚上小学,正是需要独立成长空间的时期。
因此在颜色搭配上,选择更加沉稳的灰色,月球壁纸和月球吊灯呼应,增加了童趣的想象力;布局相对简单,床、储物柜和书桌,能够适应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改造需要。
进门左边的区域是衣柜,靠里的吊柜下方预留部分空间,未来可能会放置钢琴,现在暂时用作孩子自行车的停放处。
床头一侧的书桌和学习椅,摆放在窗前光线最好的区域,落地灯加强用光使用需求。白色蜂巢帘保护隐私的同时,调节光线的功能也很不错。 装修这件大事,即便年龄层跨度大,审美品味截然不同,只要功能规划完善,区域动静分明,同一屋檐住下半世纪的成员也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