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前
母女二人在这个65㎡的老房子里,已经住了十多年。但日益增多的杂物,仿佛快要在这个小空间里溢出来了。 并且母亲已到古稀之年,房子的布局与细节也需要再「成长」,贴心考量老人日后的活动需求与出行需求。 房屋内有两个斜角,业主装修最大的诉求便是最大程度在视觉上将房间变得方正。另外原始布局为两室一厨一卫,缺少客厅这一公共区域,所以母女二人除吃饭时间外主要会待在自己房间,互动性不足。 因为家里的衣服和其他物品数量较多,业主还希望拥有尽量充足的储物空间,视觉上又不显得过于拥挤。
装修后
重新规划空间后,完善的功能区以及贴心的细节设计让家愈发「松弛有度」。 改造亮点: 1.借用两间卧室部分空间,凭空打造一体式客餐厅区域; 2.各功能区域增加收纳柜体,满足储物需求又使空间视觉感受相对整齐; 3.阳台处与女儿房中的柜体与相邻墙体平行,最大化将两个斜角「改斜归正」; 4.卫生间干湿分离,并且预留安全扶手和折叠淋浴凳的位置,为老人提前考虑日后的生活需求。
设计亮点
入户动线流畅,储物空间完美划分 进门左手处为顶天立地式收纳柜,完善玄关储物功能,使入户空间简洁通透。 玄关柜内部采用不锈钢材质,不易受潮、褪色,比板材更加环保,平时也很方便清洗打扫。 柜体内部尺寸抠到每一毫米,每一处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 上部内置层板收纳日用杂物,并且设有挂钩便于挂放钥匙; · 中部留有开放格,日常小物品可随手放置; · 下柜中内设挂钩,存放雨伞以及清洗工具; · 柜体侧面的空间也不能浪费,刚好可作为鞋柜,彻底告别进门全是鞋的尴尬场面。
设计亮点
入户右侧是卫浴间,为节省空间,用两扇推拉移门把它与玄关分隔。重塑空间布局之后,入户动线更加流畅,换鞋后可以直接洗手消毒。 在不足3㎡的卫浴间里,用浴帘分隔干湿区,灵活又通透。 卫浴间内多为悬挂式设计如悬空式洗漱台以及壁挂式马桶,让物品不落地、无卫生死角,方便日常清洁。 在淋浴间的适老化设计中,我们根据业主妈妈的身高与使用习惯,提前预留安全扶手和折叠淋浴凳的位置,守护老人居家安全与舒适。
软装搭配
洗漱台下方留有收纳空间,便于就近收纳厕纸以及清洁用品。墙体内藏壁龛,储存洗护用品增加垂直收纳空间;并采用不透明白玻门板作为隔断,与整体空间融为一体,整洁又耐用。 淋浴间则设置开放式壁龛,划分为上下两层,方便放置沐浴用品。
设计亮点
L型变U型厨房,操作舒适方便又巨能装 原厨房中台面操作空间有限,所以我们在右侧靠墙处增设长度为2060mm的收纳柜,满足储物需求的同时又增加台面面积,长U型布局将空间利用最大化。 由于原本的高低台面在日常使用中不方便操作,并且打扫起来也较为麻烦,还会有存在卫生死角的可能。在改造中,我们根据业主身高将台面高度统一调整为850mm。
软装搭配
结合业主的使用习惯与操作动线合理规划空间,将厨房物品有序收纳。水槽下柜储备清洁用品;上柜中放置调料,并且将燃气热水器藏于柜内。 厨房内多采用封闭式收纳,最大程度上减少视觉混乱,让空间更显干净整洁。 顶部采用软膜天花并暗藏灯带,既提升空间明亮度又延伸空间感,一改之前的阴暗与局促。 左侧柜体下方内嵌电器,解放台面空间。底部设有三个杂物抽屉,利用踢脚线区进行隐藏收纳,每一寸空间的作用都得以有效发挥。
设计亮点
客餐厅「无中生有」,家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之前由于空间受限,母女二人除吃饭时间以外主要呆在各自的房间里,仿佛仅是一对饭友。 在确认业主愿意压缩部分休息空间而拓展公共活动区域后,我们大胆拆除「交流壁垒」,将两间卧室内推凭空打造一体式客餐厅——借用老人房部分空间打造客厅区域,又借助女儿房部分面积作为餐厅区域。 客餐厅与卧室之间用移门相隔,使室外光线引入室内,自然采光充足。再搭配顶部漫反射灯光,整个家变得格外通透与温馨。
软装搭配
小客厅想要茶几,还想显大?一张多功能移动餐桌可以安排上。 轻便小巧既可作为餐桌,又能当茶几,一举两得。还能随意移动,使用起来也很灵活方便。 沙发旁边新增收纳区,将储物空间合理划分为挂衣区、被褥区、药品区以及杂物区等等,将物品有序放置。大体量的收纳空间与细致划分的各功能区,使家里「空无一物」又充满秩序感。
设计亮点
格栅巧妙划分玄关与客餐厅,并且区别于实墙的压抑感,若隐若现的格栅让光线与空气在空间内自由流动。 当需要去往玄关、厨房或卫浴间时将格栅收起,也可遮挡薄柜与洗衣机。
软装搭配
一张小小方桌,承载着母女二人的三餐四季。摆上一些鲜花,生活多了点清香与鲜活。
设计亮点
卧室与客餐厅之间的三联移门,可以让母女二人在亲密交流与自由独处中灵活切换。并且三联移门区别于传统两扇移门,将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以及最大程度上保证公共空间自然采光。 业主希望妈妈有更充足的生活空间,所以特意将相对较大的卧室让妈妈居住。业主妈妈日常有观看电视的习惯,所以仍保留电视。但考虑到老人日后轮椅进出,将电视柜移走从而拓宽通道。 新建公共空间后,冰箱成功转移至餐厅区域,为顶天立地式收纳柜腾出空间。
软装搭配
老人多有起夜的情况,我们在床体侧边与上方安有小夜灯,让夜间如厕有更多安全保障。 原阳台处收纳柜较少,杂物只能散放在地上,即使有所整理但视觉上仍显得异常凌乱。 吊柜+地柜的组合,烘干机内嵌以及隐藏式自动衣架的设计,空间得以充分利用,让杂物「无处遁形」。 同时吊柜与地柜的高度也有一番考究,它是在业主妈妈亲自模拟实际使用情况后而制定,让老人日常使用起来不费力、更顺手。 烘干机旁边留有三层开放格放置收纳盒,可将衣物分类放置。之后洗衣机也会移至阳台,洗衣服→烘干/晾晒衣物动线顺畅。
设计亮点
原女儿房将床体延伸至墙体斜角处,但实际延伸床体处利用率较低且更突出「异形感」。 我们将床体位置移动,并在斜角处简单放置一个小收纳桌,重构空间体验感。 为平衡两个卧室的功能,将新建的墙体向老人房后移,从而增加放置衣柜的空间。通高的白色隐形柜体,与墙面浑然一体,让空间在视觉上更显敞亮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