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承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典型的板楼结构,没有电梯,只能步行,但周边的配套设施非常健全,小学、商场、步行街、菜市场通通有,特有“生活感”。 如果你喜欢老建筑,或者喜欢吃“上海本帮菜”,讲真我更推荐你去这附近溜溜。这也是屋主Jessica不愿搬离这里的原因。 而作为一个妈妈、女孩子、上班族,这所43㎡的小房子,成为她最大的底气,既是避风港,也是任性的安乐窝。 她自己只要求房子能“暖”点,除此之外,这房子本身除了老破小共有的毛病,比如采光暗、墙皮脱落、风格老旧之外,户型本身还算方正,唯一的bug点就是客厅中央矗着一根“承重柱”。
设计亮点
改造重点的部分,也是在不动承重墙体的情况下,新建部分墙体,让空间能更合理的布局。 比如 1.卫生间台盆处新建墙体,方便做“干湿三分离” 2.次卧新建L型墙体,方便与定制柜结合; 3.主卧外沿新建墙体,扩大主卧面积同时方便置入定制柜; 4.不动客厅中心的承重柱,成为“第二面投影屏”的依靠 5.再其次,就尽量规划好每面墙,做收纳,全屋定制面积30㎡。
设计亮点
改造前是老式上海设计,一进门顶上用来放杂物,走线,没有真正的玄关,就是鞋架零散的放在地上。 90年代流行的小白砖,也在墙面出现。 改造后,玄关、走廊、厨房甚至到餐边柜附近的20㎡,全部做了防水石膏板吊顶。 虽然层高降低至2.3m了,因为石膏板吊顶的整体性,1.6m的我实体感觉上没有太大影响,但身高1.75m的jessica还是觉得有很大影响的,所以在她最喜欢窝着的客厅区域,就没做吊顶了。 玄关+走廊的面积实际不过1.5㎡,设计师顾莉莉借助原有厨卫墙体的部分,延伸出35cm轻体墙,才有了2㎡“专属的玄关柜”。 加上防盗门后2㎡可作为悬挂区域,当下的收纳、小物件才有了容身之处。 至于常穿外套的收纳,Jessica在某宝选购了一件灵活的金属晾衣架就足够,放在餐边柜对面,承重柱旁边,刚好可以形成一个软隔断。 我们采访时,jessica已入住半年了,就她和宝宝两人的衣物,当下这些面积她觉得够用了。 如果说未来实在不够用,晾衣架背后餐边柜的部分区域,就是plan B。 这就是我说“灵活的玄关”来源,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随时调整使用方向,因为面积不大,也就是三两步的事情。 从主卧、次卧出来刚好穿衣、穿鞋,必经之路完成这些动作,动线也很方便。
设计亮点
改造前VS改造后 空间再小,卫生间的“干湿三分离”不能少!玄关进门右手边,就是卫生间。 卫生间的位置并没有改动,动的是让功能布局更符合现代多种生活场景,省时卫生。 别看改前改后只多了这堵墙,牺牲了原有一半的淋浴区域,带来的方便就显而易见。 淋浴、马桶这等隐私的动作可关门独立完成;进门、出门随时洗手也可随时独立进行,两个互不打扰亦可同时进行。 台盆外置这个需求,自从干湿分离出现后,并不少见。 只是屋主强烈要求台盆外置,很大的点还是基于“疫情后遗症的选择”,洗手这件事的重要层级也被一再重视。 以后,这个需求会越来越常规。 隐私区域与洗手区之间通过一扇双层长虹玻璃门隔开,为了避免有人影的尴尬, 设计师还在内部吊顶叠加了一层拉帘,三层保护,也不会让上厕所的人有“心理障碍”。 jessica说,设计师挺细心的,原本她觉得是个多余没必要的,但对于来家里玩的朋友,是个很好的心理保护。 里面的马桶区和干区很小,加起来不过2㎡,很局促。 但你观察不到的是,淋浴区其实是个下沉式淋浴房,高点与低点之间高度差约有2cm,这让下水很快。 马桶区旁边收纳面积不够,jessica就网购了一个极窄的三层置物柜,放些纸巾、姨妈巾、还有厕所的清厕灵都刚好够用。
设计亮点
与卫生间一墙之隔的,是厨房,位置同样没变。 变得是通过增加“定制柜”面积,增加收纳面积,让小厨房看起来尽量整洁。 改造后的厨房是标准的“U”型厨房,从吊柜、地柜都增加了大量收纳空间。尤其是油烟机下方双层抽屉的加入,让碗、盘子能更方便拿取。 此外,更大变化是,原来的洗菜区、炒菜区、切菜区操作面积都在变大,用起来更顺手。 但讲真,Jessica家这个厨房的使用频率并没有想象那么高。 了解中按照她的说法,她用的最多的是煮,煮粥、煮菜、煮熟食。因为是个资深健身迷,她会很严格的控制摄入热量,在保持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尽量少油少盐。 她还喜欢没事喝点小酒,尤其是米酒,专酒用专杯,因此专买了个置物架,专门放她的杯子。 这架子我在北京seven家里,也见过,放在法式、奶油风里,确实还不错。
设计亮点
餐厅对面正对着的,就是以承重柱为中心的客餐厅,承重柱动是肯定不能动的,就看能怎么用。 设计师的解决方案是“弱化+再利用”。这点是基于屋主之前说希望家里暖点,延伸而来。 能营造暖的氛围,一是墙面颜色,要暖还不能显小,暖白是最好的选择,搭配弧形元素能带来弱化空间的感觉,客厅就成了接近“暖呼呼的法式风”。 定制柜柜门选择“拱形元素”、客厅背景墙面选用PU线条塑造“复古花型”、包括沙发选用圆乎乎的白色,都是希望在细节上能呼应客厅的整体法式氛围。 在这样细节的营造下,这面承重柱就得到一定程度的弱化,搭配前期提前暗藏了投影仪幕布。 看电影放下来幕布时,柱子到沙发的距离刚好2.5m,形成了一个很合适又相对密闭的“双人观影区”,体感很好。 Jessica说她觉得这样刚刚好,跳操、陪儿子看动画都很容易“沉浸下来”,太大反而显得空荡。
软装搭配
乳胶漆来源于 PPG1205-1 白色系列 投影仪--网购 极米 沙发旁边是冰箱,这个所在位置从距离来算,刚好是客餐厅、厨房的中央位置,距离哪里都不算太远。 投影仪被暂时放在这上面,懒得放下幕布时,餐桌背后这面墙,可以当做“第二幕布”使用,因为墙面整体通刷白色,画质影响并不大。
设计亮点
餐桌本身是网购的,正常容纳5个人,考虑到父母偶尔也来吃饭,左边两边都可延伸扩大桌面面积,方便放菜。
设计亮点
从“第二幕布”这面墙进去,就是主卧。 主卧延续了客厅的“法式奶油风”,与阳台链接的弧形元素、PU线条都在这里得到复用。 唯独不同的是,主卧的背景墙特地刷了PPG的颜色加深款1102-2,同时借助栅格板和线性灯打造氛围,从视觉和使用上增加空间层次。 Jessica进入主卧时,会习惯的先开线性灯,选择暖色发光,她说这才是卧室该有的氛围,能让她快速入睡。
软装搭配
床尾是她的梳妆造型台,她老喜欢当工作台用。 这款梳妆台在小杨家也出现过,优点就是收纳、梳妆镜可以随时旋转,喜欢的可以自行搜索,售价4000左右。
设计亮点
阳台的位置与作用都没变,和改造前一样。 不同的是,改造后准确来说成了家务阳台,扫地机器人、洗烘区都在这里; 屋主还特地在阳台上安装了带有除菌功能的“隐形晾衣架”,不用就藏,用就放,很好用。 她说父母依旧喜欢穿杆子,把衣服晾在外面,但她自己觉得很麻烦,晾衣架+朝南的阳台有不错的采光,够用了,没必要用以前那种方式。 同在上海的小伙伴,你们的晾衣习惯呢?评论区展开说说?
设计亮点
从客厅看向儿童房) 主卧对门,是次卧。 设计师特地做了“L”型墙体,为小次卧增加了定制柜面积。 次卧是jessica儿子在住,是个6岁的小男孩。 床也选择了1.2x2m的床;旁边就是网购的学习桌,可在1~1.5m范围内调节高度。 Jessica对待养娃的态度是,乐观引导、积极沟通,但过度不鸡娃。她觉得鸡娃与其占据自己的时间,让她和宝宝都不快乐,不如让它随着兴趣发展,以引导为主。 “当然,这也是相对的。”她说。 ⭐结语: 坦白说,jessica可能是目前为止,我自己见过最保持自我的妈妈了,我个人很欣赏她。 其实,每次出差去上海,我必定找一个真实人家去采,目的就是希望能更从聊天中更了解大家的需求和不同的生活状态。 住范儿一直鼓励大家不拘泥于传统,按照自己想要的家做设计,本质还是希望大家能梳理自己的生活状态,过得更自我,更考虑自己家。 就像每个个体,都该得到尊重与理解一个道理。 这就是今天的真实人家,希望大家喜欢,“点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