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APP
客厅
餐厅
餐厅功能区
卧室
厨房
卫生间
设计亮点
平面图
门厅
儿童房
书房
庭院

53㎡四口之家,小房子也可以不蜗居!

壹宅空间设计
关注
户型
二居
风格
日式风
面积
53㎡
位置
北京市
方式
半包
预算
8万
设计亮点

背景介绍

本套案例是位于海淀区的一居室户型,家庭成员构成为夫妻二人和两个男孩,都已经上小学,这套房子是业主从国贸商圈一百多平米的三居置换到海淀区的这套单平米售价很高的老破小房子,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上学,之所以选择这个小区,除了位置优势,也是因为这个小区里居住的都是硕士以上攻读博士的科研人员,学术氛围非常浓厚。房子虽小,户型结构也比较不规整,业主找到我们,希望我们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将整个房屋设计装修翻新,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又更为便利的居住氛围,最后得到了邻居评价的“本小区最美房屋”称号。

平面图

平面布置图&改造思路: ①更改通往客厅的动线,最大化利用门厅的空间。 ②将浴室柜功能外移至门厅,解决原始卫生间布局局促问题,还能解决干湿分离问题。 ③在客厅位置增加儿童房,以房中房的形式极限利用空间,既保证俩孩子各自独立的休息空间,也能提供很好的隐私性。 ④儿童房功能的实现,正好划分出小院门厅和客厅两个独立空间,将小院门厅改造成独立书房,可以满足日常孩子的使用,也相对独立安静。 ⑤更改原卧室的入口位置,在空间增加足够的储物空间,也增加了一个独立的书桌书柜位置,来满足孩子爸爸日常在家办公使用。 ⑥提前预留出扫地机器人的上下水以及电源位置,解决日常水桶的更换问题。 ⑦更改小院原有台阶位置,最大化整合小院完整空间。

门厅

小空间就是要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房屋的入户门厅位置我们改造成了更为实用的家政区域,在这里我们在一边定制鞋柜、摆放冰箱以及安装洗手台,集成多样化的功能,另一侧留白保证到整个入户通道的开阔性。紧凑而齐全的功能性让整个区域看起来精致而饱满,设计师存在的意义想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客厅

整个客厅的基础硬装比较简洁,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减少繁杂的设计,可以减少空间的臃肿感和杂乱感。白色的墙面和大量原木材质在配合上少量的鲜艳色点缀,更易塑造出清新通透感,而这正是小户型房屋的刚需。

餐厅

餐厅这里为了给进入室内带来更为舒适的动线空间,我们在客厅墙柜的延长墙面依据窗沿高度定制了一排卡座,再搭配上独墩式的餐椅,给入户走廊留出更多的空间,也保证了腿部空间的舒适度,卡座相对餐椅来说,就坐能力更为灵活,提升了整个餐厅的待客能力,选择在这个靠墙的位置,窗户照射进来的阳光可以给整个就餐区域带来良好的光线,从环保和舒适性上来说,都是极好的。 卡座连接茶水柜,墙面预留管线机和日常备用电源,满足业主日常喝茶和储茶的习惯。

餐厅功能区

餐边柜是借用了原始结构的客厅通道空间,原始墙厚30cm,直接做成壁柜形式,极大的利用了空间面积。过厅区域与餐厅连接处做了一个拱门造型的门洞,看上去更加富有情调,门洞尽头借用卧室部分空间做了储物柜,增加了空间的储物功能。

厨房

厨房的空间比较狭长,我们根据格局定制了一组U型的橱吊柜,淡黄色的橱柜与米白色的吊柜运用哑光质感组合出十分清新活泼的质感。

卧室

卧室面积同样不大,我们采用定制的一体化木作定制,床头床尾两排大衣柜,再结合上单独定制的一体化书桌书柜,使整个空间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功能性方面也完全没有缺失,同时也尽可能给房间营造留白,预留出更多的活动空间。日常业主有在家办公的习惯,所以在卧室也保留了书桌的功能,以及常规的办公配套功能。

儿童房

餐客厅原本是一个比较狭长的空间,原本没有动线引导,我们在原始空间增加了儿童房的功能,上下两个独立休息空间,既解决了居住空间不足的问题,也起到了划分书房空间的功能。儿童房是在客厅与庭院门厅中部位置隔断而出,用比较紧凑的方式定制出集成化的上下铺床位,为了避免空间狭小封闭,在隔断上我们做了大量的几何造型镂空,为的就是让采光和通风得到一定的保障,让两个孩子的寝卧不至于太过压抑,拥有一个相对更为舒适的睡眠环境。

书房

庭院的门厅我们改造为书房,同样采用高度集成的定制桌面和吊柜,以供两个孩子学习使用,毕竟业主搬过来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孩子收到更好的教育,悬空书桌也让日常的打理变得简单。

卫生间

卫生间做了比较大的改动,之前浴室柜的位置移植外侧家政区,解放了卫生间的空间功能压力,而对空间占据较大的洗衣机正好可以放入卫生间利用起相对充裕的空间,分配更为合理,同时也正好让卫生间达到了干湿分离的效果。为了解决日常高峰使用压力,我们在卫生间也增加了一个嵌入式岩板水盆,丰富和完善了整体空间功能。

庭院

庭院的台阶我们也做了优化更改,拆除原来居中的踏步位置,更改到现在为止,整个庭院变得整体好用,实木的阶梯引导出更具仪式感的动线,也为小院增添了一丝闲情雅致的高雅情调。

尾语

小户型多口人居住的情况在北京的学区房出现频率非常高,如何让空间功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还能让空间居住者获得幸福感和尊严感,是本方案着重需要考虑的,当房屋面积有限人员需求又比较多时,往往采用大量的集成化定制和通过空间调整优化动线来达到更为合理合适的居住条件。希望每个为了学区住在老破小的家庭都不要放弃对于空间幸福指数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