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妈妈彭女士是名教师,她和8岁的儿子组成一个温馨的两口之家。去年,彭女士委托我们给自己设计了一个特别的新房,不需要太考虑别人的想法,还把喜欢了很久的法式异域风搬进了这个66m²的小家。 房子的整体软装风格100%尊重女主人的喜好,以欧洲18世纪流行的法式中国风(chinoiserie)为灵感原型,通过将繁琐复杂的复古法式元素做简化版改良,变成普通人、普通户型也能轻松驾驭的设计方案(内文附法式中国风落地实操技巧TIPS分享)。
从户型图能看到,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手枪户型,建面87m²,套内66m²,两居室格局,主客卧东西分布,中间跨度较大,整个客餐厅的采光都依靠着北向一扇窗。 因为承重结构的限制,我们无法通过大拆大改让室内实现焕然一新的效果,只能针对现有缺陷做点对点的格局优化,通过小拆小改,完成居住体验的提升。 原始格局的不足: 1、玄关储物不足; 2、原次卧门正对卫生间,中间过道区域浪费,业主希望能充分利用起来,弥补入户储物不足的缺陷; 3、餐区空间不大,用餐环境简陋且局促; 4、通往主卧的过道狭长无光,影响居住体验; 5、卫生间布局不科学,洗衣机/烘干机难规划,无法满足业主日常的基本使用需求; 我们结合业主的居住诉求,针对5个格局硬伤对空间进行小范围的微调: ① 改变次卧开门方向,适当缩小卧室面积,利用“已”字型墙体在靠近入户的位置规划出一个独立家政区&杂物间,拓展玄关储物空间的同时,原本浪费的过道也被赋予了新功能; ② 餐区利用柜体做加宽处理,规整空间、拓宽餐区空间,玄关也能装下一整面厚度约450mm的鞋柜; ③主卧门后退让出空间,为中厨的玻璃推拉门让出空间,玻璃门的加入能够最大化北向进光面,为暗走廊引光; ④卫浴间利用玻璃淋浴房实现干湿分离的科学布局,同时装下两台洗衣机、一台烘干机; 改造后的空间,主卧门正对客卧入口,中间一条6米多的窄长过道贯穿房屋东西。 我们利用这个格局缺陷,在过道两个端点处设置视觉落点,并通过一些拱形元素和艺术壁灯,为长走廊增加艺术性的装饰氛围,将缺陷变成空间中的亮眼点缀。
受格局限制,原走廊型玄关的储物不足,上一个业主只用了一组开放式的简易鞋架收纳鞋子,导致一进门给人的感觉是特别杂乱的。 我们将餐区拓宽后,在玄关定制了一组厚约45公分的玄关柜,柜子中间预留开放格,底部悬空方便放鞋。 柜子对面放置单人换鞋凳,藤编材质视觉上显轻盈,电表箱利用挂画巧妙遮挡,提升空间整体颜值。 全身镜壁挂安装,方便业主出门整理穿搭妆容,同时镜面的材质特性,也能在视觉上提亮入户光线。
这是一个两人家庭,所以相比较那种常规传统的客厅形式,家具摆放形式更加灵活的客厅布局其实会更适合业主家的实际情况。 两张单人座椅围绕壁炉呈现对谈场景,家具间亲密的关系无形中也拉近了使用者的交谈距离,使空间多了份围合而成的温暖。 自带优雅气质的壁炉就像是法式风格的“灵魂”,能让原本平平无奇的空间变得灵动且充满生机。 无奈,公寓楼是很难实现真火壁炉的,我们选择用电壁炉代替,冬季也能作为加湿器使用,对北方干燥的冬季来说很友好。 沙发座椅只需轻轻调转方向,就能调整至最佳煲剧姿势,客厅一秒即可切换观影模式。 挂装的画框电视毫无违和感的融入客厅的复古氛围中,电视墙区域我们用隔板代替了传统电视柜,隔板下方四个藤编杂物框用来收日用杂物,美观又实用。 法式中国风落地实操技巧TIPS: 1、能看到,我们的硬装其实做的很克制,空间整体以浅色调铺底,尽可能不做吊顶,最大化释放层高来贴近法式建筑高挑大气的视觉感受,同时,借助天花板上的石膏装饰线条来丰富空间的层次变化; 2、考虑到法式中国风本身就是中西文化的混搭碰撞,所以软装方面,我们遵从了80%法式+20%中国元素的搭配原则,局部以青花瓷、中式屏风等装饰品点缀,让空间更贴近业主想要的法式复古氛围;
客餐一体,我们利用5米多长的横厅优势,打造出更具互动性的就餐与会客功能,餐区一定程度上也能作为客厅区域的座位补充。 开敞式的空间设计赋予了公区更多生活的可能性,客餐厅模糊的功能边界感,独立却又相互包容,带来视觉上的自由感。 通过餐区墙面加宽的处理拓宽空间,让原本局促的用餐环境得以舒展。 圆拱壁龛既能作为公区的点缀装饰,同时,1.8米的长的封闭式悬空餐边柜也能为餐区提供充足的杂物收纳空间。 餐区以经典法式圆桌搭配TON椅,双人位的餐区布局刚好能满足一家人的日常就餐需求。圆桌的聚合感也能拉近家人间的关系,方便家人之间的亲密互动。 从这个角度看,餐区的拱形背景墙刚好从配色、造型上与主卧入口形成呼应关系。 业主本身很喜欢淘欧洲古典灯具,像餐厅的吊灯、走廊的壁灯都是她国外旅途中淘来的孤品。
餐厅视角看厨房,改造后的厨房利用玻璃推拉门做半开放式结构,最大化为走廊引入自然光。 厨房内部按照下厨动线依次布局,我们特意将水槽调整至窗前的位置,一来窗外视野好,二来水槽区域潮湿,靠近窗户也能便于日常通风。 灶台墙后是烟道和主管道,我们利用管道结构在离地1.3米左右的高度,做了一个350X300的储物壁龛,下厨常用的调味品收在里面,烹饪时单手拿取会很方便。 同时,能看到壁龛内我们预留了一个电源插座,这里也是业主放烧水壶的位置。
通往主卧的长走廊宽度约700mm,连通客餐厅、主卧和厨房,既然很难在功能上优化它,不如索性将“缺憾”放大。 我们在2.5米原始层高的基础上,参考西方教堂建筑中穹顶的结构,做了一个类似的造型装饰,纵向拔高空间的同时,也能让过道更具艺术性和仪式感。 过道尽头连通主卧,我们利用烤漆门板将其做成与墙同色。 深色的墙漆选择在视觉上强调了长走廊的纵深感,无形中放慢了抵达的节奏,幽暗静谧的尽头与明亮的过道形成鲜明对比,让进入的体验性更强,推门进入卧室,空间豁然开朗。
主卧床头的不对称设计,让空间氛围更显松弛随意。 床头背景墙的壁纸奠定了卧室的复古基调,几件简单的家具即可实现卧室的核心功能,整个空间虽没有繁复的造型装饰,却在细节处紧密契合主题。 床头的中古吊灯搭配3000K暖光源,在夜晚开启时颇有月照松林的诗意氛围。
改造后的次卧调整为从客厅一侧进入,入口正对主卧门,作为长走廊的另一个端点,我们将次卧门改为圆拱双开门的设计,在门洞造型上与主卧呼应。 业主家的小朋友上的是寄宿学校,平时在家住的机会很少,所以次卧目前主要是为了方便老人偶尔来小住配置的,仅保留了基础的睡眠和储物功能。 次卧隔板就是卫浴间,改造时,我们通过改变次卧开门方向,将原本浪费的过道空间利用起来,将鸡肋过道变成集家政区、杂物间于一身的功能型空间。 家政储物区靠近玄关,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入户收纳的压力。 我们在走廊尽头隔出了一个独立杂物间,用来收纳行李箱、玩具车等大件生活物品。 杂物间门板可调节的木格栅设计,能遮挡杂乱也方便透气。
卫浴间虽小,但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照样能够实现干湿分离,装下两台洗衣机+一台烘干机。 我们利用壁挂马桶水箱的厚度,帮业主新增了一台壁挂式的迷你洗衣机,日常小件贴身衣物能够分开清洗。 大容量的储物镜柜能够最大化利用纵向空间,收纳业主的护肤品,避免杂物侵占台面,小卫浴间能够时刻保持干爽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