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隐于市的禅意空间,用旧屋爆改,实现了山石草木人于此都有了诗情画意。一方小院,延承的是东方人文古韵,是一家人浪漫的精神归宿。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瑰奇的自然风物与浓厚的人文历史连同花溪河水一起流淌到贵阳的城市血脉中,培育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颐和花园,坐落于花溪湿地公园一隅,紧邻贵阳大学城。一边是自然写意,一边是书生意气。 在邓姐的家里,我们亦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多面性,那是山野愈律与文人书香气的进退得宜。
初次来到邓姐家,惊叹于这个家无时无刻呈现出来的浓烈民宿风印记。什么样的人才会喜欢生活在这样的空间氛围里呢? 与邓姐的对话,我们了解到她的一家人生活方式,那是一种将爱好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生活哲学。
庭院的石板延接进室内,缓入门厅,则是开放围合式的茶客厅。当问到为什么会把家装成这种风格时,邓姐欣然的谈道: “我和先生的条件是可以选择住大平层、住别墅的,但是我们的儿女也长大了,住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短,我和先生住那么大的空间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吗?” 也许是人及中年更加懂得取舍与留存之道,比起住得宽敞,身心带来的松弛感与惬意是邓姐和先生更加追求与关注的。 “所以我们把这间老房进行了改造,我们希望这是一个不被定义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可以做我们都热爱的事情,不被打扰,享受居家带来的松弛与治愈感。”
对山揖水、玩石焚香、品茗临帖、约束插花,正是邓姐与先生的日常生活。而这种回归质朴传承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也在影响着他们的儿女。 把书香融入生活,艺术成为生活的内容。让一块石头、一株山草、一支野花都在这个家有了自己独特的展示方式。
“我爱插花焚香,他爱玩石品茗,我们各自做着自己喜爱的事情,累了便在庭院走走,听我的先生分享他关于事业的愿景。
邓姐说她的家与其说是一个起居空间,更像是一个全家人的精神归属。在这个空间里,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可以有自己的小天地,做自己想做爱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