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彩艺术涂料
2020-08-23
沙县小吃为什么可以开遍全国?
「在国内,有城市的地方,就有沙县小吃。这么说,绝不夸张。」
上一代沙县人,在小时候,父母会说:如果你们不好好读书,就回家种田。
如今,沙县父母更多是这样教育孩子:如果不好好读书,就去开沙县小吃。
这句话似乎折射出沙县人的命运。
2004 年沙县小吃打入上海市场时,业主开一家店,县政府补贴 1000 元。2007 年,沙县小吃打入北京市场,前 100 家店,沙县政府每家店铺补贴 3000 元。沙县小吃快速向全国扩张。
在中国人看来极其普通的沙县小吃,如今在全球攻城略地,俨然成为中国美食的代表。在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沙县小吃的身影。截至 2019 年底,全国有 8.8 万家沙县小吃——这个数字是肯德基的 5 倍,麦当劳的 10 倍,妥妥的快餐界巨头。每年,沙县小吃带来的营收超百亿元人民币。
2018 年 6 月 3 日,日本东京高田马场,一家餐饮店的开业,赚足了路人的眼球。
店内两层近 40 个座位瞬间坐满,热情不减的日本民众顶着烈日排起长队,5 小时营业额就突破了 20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 1.2 万元)。
在全球米其林三星餐厅最多的国家之一的日本,能让日本人这么追捧的美食,实在不多。而新开业的这家店,正是我们熟悉的沙县小吃。日本民众在沙县小吃前排队不仅仅是日本人民,要是论对沙县小吃的热情,谁都比不过美国人民。
2018 年 11 月 10 日,沙县小吃在美国纽约的第八大道开了一家分店,开业第一天,仅仅营业了 3 个小时,就不得不关门了。
沙县小吃成为了沙县这座偏远小城最出色的名片。
如今旗下拥有两百多家沙县小吃的邓世奇,在回忆初创之艰难时说,「四根竹竿撑块塑料布,两个煤炉伴只扁肉锅,就可以叫卖了。」
邓世奇的第一家店——不如说是摊点——位于厦门街头,没有高高悬起的招牌,仅有一块斑驳的小黑板,上书歪歪扭扭的四个大字:「沙县小吃」。
这个时候成长起来的沙县小吃,凭借着物美价廉的商品,成为了无暇享受美食的打工者们的心头好。开店成本低,技术含量不高,成为沙县小吃易于推广的主要原因。
邓世奇的小吃店,日营业额很快突破千元。
那个时期,沙县人的小吃生意红火。赚到钱的沙县人回到家乡,还债的还债,盖房的盖房,给乡亲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很快,更多的沙县人背起鸳鸯锅拎着木槌,奔向城市。虽然沙县小吃快速扩张,但在 90 年代中期,其在餐饮市场上名气并不高。
野蛮生长的沙县小吃,进入了沙县政府的视野。当时的沙县政府正在苦苦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种地可能解决当地的温饱,但要奔小康,似乎又没有新的产业。
在沙县,开小吃店就像是一种本能。
「很多⼈都念不完初中的,像我就没念完。」
沙县人阿亮(化名)想:「不读书没啥⼤不了啊,开沙县挣的钱也挺多!可能⽐刚毕业的⼤学⽣挣得还多。」
怎么着,也比在流水线上累死累活好吧?这样的想法在同辈间被屡次验证。
张宁(化名)掰着指头数了数:「初中班上有 50 多人,毕业的时候,有 30 多个直接出去开了小吃店。十几个上了高中、职校、卫校,好几个没上完也辍学去开了店。为数不多念完高中的几个,现在也都在开店……」
最后,整个班像他这样的本科生,只有两三个。
#沙县小吃##沙县##美食##美食上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