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APP

宋旻婷

2022-11-16

选家具,其实就是选生活📖审美提升书单

阳台很小,但窗外就是世界,

身后鸟在鸣,室内猫在叫,人,在阅读。

·

自打通阳台后,功能变过几次:

放运动器材?我就挥汗如雨;

放植物?那就努力变森林;

放猫碗?我再增加猫爬架,

放餐台?那就精致吃早餐。

·

心内藏着任性小小人,不喜一成不变,

每次改造,其实,都在更替生活方式。

·

也有人说,看我改造,目睹审美在变化,

问我:“想提升美感,是否要多看装修图?”

不赞成哦~在你生活方式不变的前提下,

看再多美图,都徒劳,因为与你无关。

·

选择家具,应是“理解后再偏爱”的过程,

没有感同身受,就无法产生共鸣,

无论你是理解生活,还是理解设计。

·

「来历」

▫️例如我喜欢看历史野史,爱上中古品后,又听到更多故事。某次中古商朋友提到:“许多上世纪设计大师的灵感,都源于明代家具,那些漂洋过海的中式设计影响了他们,延续至今。”

·

▫️搜资料后发现“明式圈椅”是早期代表,它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朝,顶峰在明朝,1950年丹麦设计大师Hans Wegner 就以它为原型,设计出The Chair,从此,家具界就迷上了它。

·

▫️因为这段故事,我在选择读书角单椅时,才选了圈椅,只是不喜欢硬背靠,就选了改良后的真皮软垫。你看,很神奇吧?跨越维度的相遇,源于偶然听到的故事,进而影响选物偏向。当时搜过图片,让我对扶手圆滑度、椅子形态、木纹质感等,自然生出一套属于我的风格认同,我猜,这就是你们说的:审美提升?

·

「书单」

-

与其看家居美图,不如多看生活方式书籍?引发共鸣才会有新故事,审美,或许就提升在日常细碎里:

·

❶《造物有灵且美》

“每把椅子上都有故事,从前坐在这把椅上的人我至今记得,有时仿佛能听见他的深深叹息,甚至会想,是谁曾与他面对面一起坐着。”

·

❷《100种幸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而我们希望在这一标准内,能得到尽可能多的东西。”

·

❸《两个人的小家》

“走入二人世界后,体会到了共同生活的不易,我从小就喜欢收拾,但男友很粗心,东西用完后不放回原处,做任何事都要我从头教起。”

·

❹《又是愉快的一天》

“远方曾是我生命力闪亮的部分,借着这些光亮,才能在日常生活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