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APP

Home+/设计师教你如何设计自己的家——小户型里的大空间

理想家Home

2019-11-25

Home+/设计师教你如何设计自己的家——小户型里的大空间:上世纪60平老房子的改造

良心干货,超前理念,实际案例

我们以为每次装修后的房子都只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在过程中的所有思考,改变,实际操作都比最后的结果更重要,对于消费者也一样,提升对房屋或者设计以及工程的理解是提升装修成功率甚至整个行业的优化的核心。

因此我们希望每次用一个案例,着重说明针对某一个问题的处理,设计师的思考方向以及处理方式并且落实到结果。这样消费者不仅可以看到不错的装修效果,也可以对自身能力有所提升,如果能在自己做装修的时候想到我们拿出来看看或者联系我们推荐的设计师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本次的设计师来自于

无有空间的:刘漪婷(成都)与王冕(上海)将于我们分享他们在小户型扩大空间效果的心得。

主题01:小户型里的大空间

房屋信息

建筑面积:60平 套内面积:50平(得房率:>80%) 位置:上海

层高:2.6米 装修时间:2015年11月 装修时长:8个月

原始房型格局:二室一厅一厨一卫 现有户型格局:一室二厅一厨一卫

屋主信息:

新婚夫妇:年龄30,计划未来一到两年内生娃。这套房子计划使用5-7年。

由于夫妻双方为同学因此家居住都很近。男方父母居住同一个小区,女方父母居住在3公里内。

对房子的要求:希望可以显得不那么逼仄。

房屋分析:

这是一套上世纪80年代末的房子,除了因为多层、没有电梯等因素取得了超高的得房率以外,有着严重落后于时代的设计理念,房型的布置和日常家居生活居住等方面,都过于强调多卧室,而将不大的空间切分成了六块,其中卫生间与厨房的空间压缩到了极致仅2.6平米,将承载一家人公共空间也压缩到了完全没有的情况。而层高只有2.6米也极大的限制了视觉空间,造成了狭小的感觉。

A,空间整理

空间整理的第一步——整合不必要的琐碎空间

由于空间是1+1<2的,因此同样的空间能整合成一个空间则视觉上会大很多。对于小户型来说多用软区隔,少用硬划分可以让空间显得更大。

由于原有空间切割的过于琐碎,且小夫妻居住未必需要两个房间。即使有了孩子三岁以前基本还是睡在父母身边,而且父母居住都非常的近,不用考虑留宿照顾孩子的需求。因此两个卧室完全没有必要。

于是第一步是将阳台纳入,打通客餐厅。即使同样的空间,合并以后也会让空间感显得大很多。

空间整理的第二步——增加可用面积

虽然是同样的面积,但是动线设计不合理往往会导致可用面积变少,因此通过改变动线可以较大程度的增加可用面积。

以本案为例,原有动线情况如下:

该通道动线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将厨房与厕所横向墙体完全割裂,导致剩余空间无法利用。浪费了大概有2-3平方的空间浪费。

2,本来就狭小的卫生间,长仅2.1米,宽仅1.2米。计算行走距离卫生间内长度需1.5米,宽度0.8的话,仅这一项就浪费了大约1.2个平方,占原有2.65平米的45.28%。

3,在原有动线设计的情况下,马桶长度超过600会对行走区域形成干涉,而且在一排安装淋浴,马桶之后,台盆的安装会对马桶与下水管进行干涉。

因此,尽可能通过改善动线来进节约空间,扩大可使用面积是空间整理的一个重点。深入思考后可以发现,主卧与厕所的墙面浪费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将厕所改换开门位置到卧室,并且改成外移门以此重复利用该片区域,并且节约厕所与厨房外部墙体空间。

同时由于进入厕所的区域产生了变化,将洗手台的位置转移到原有门框的位置,几乎不产生额外走道浪费的问题,节约了较大的区域。

变动实际效果如下图

l 有效改善了动线,扩大了厨房的实际使用面积,尤其是储物空间这方面,冰箱与洗衣机以及蒸烤全部塞入。借用橱柜的边缘与餐桌做好餐厨区域的软性区隔使得空间使用上有区隔视觉效果上又有一体的大空间感。

l 重复利用了主卧门后空间,不会造成浪费。

l 厕所大量节约了无效空间,使得台盆,马桶,淋浴互不干涉。扩大了实际可使用面积。

至此,结构上的调整告一段落,实际扩大使用面积大概可以达到5-6平方左右。占原有户型面积的10%或以上。

实际效果如下:

B,视觉设计

在这一阶段,我们环节,我们旨在通过视觉的调整让人感觉不到控件本身的狭小。主要在于保持空间的整体感,延伸感,通透感。

当然在此以前我们要提到的是色彩的选择,本案中的消费者选择了当时比较少见的色彩,卧室的色彩应该说至今依然比较少见。因此在剩余的部分中我们所有的家具都只用了白色,原木色以及部分金属+玻璃材质作为提亮。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墙上基本没有使用挂画等方式进行装饰,因为小空间中过多的边界不符合本案的诉求。

小空间忌色彩杂乱。这种杂乱不仅仅是色彩多寡也包括了色彩本身的整体性。一个大面积白色要比多个零碎的白色更容易给人整体感,因此对于小空间的储物或者其他应更少的使用高低橱等家具,更多的应该化块为面,化柜为墙。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在窗户的使用过程中也可以遵循以上原理。将多个窗户打造成一个从而形成辽阔的视觉感受。

分析图3.jpg!710

其次,家具的选择与摆放上化面为线,通过面与线条的延伸感可以很好的在视觉效果中获得大空间的感受。配合低矮的家具将会使得整个空间相对扩大。

本案中的视觉延伸线即以2米长的餐桌与沙发为主,所有其他家具没有比这条线高的产品,因此起到较好的眼神效果。

其次,其他延伸线也可以扩展视觉效果,比如本案的厨房中,由于整体都是白色家具,为了更好的呼应地板颜色,所以选用了同样的橡木色打造了Z字形的实木台面。通过两个转角突出线条的延伸感。

同样,瘦高的线条有利于提升高度上的视觉效果,而不破坏整体的感觉,其效果类似于人穿竖条纹的衣服会显得高一些一样。本案中也较多的使用了瘦高,或者细长的竖线条灯具或者家居来拉升纵向开阔感。

同时该效果在增加局部低矮装饰的时候效果尤佳。

另外值得特别注重的就是保持视觉效果的通透感。

在通透感上首先应该注重的是,将中大块面积拆解成多个小面积使之不会对空间感形成遮挡,阻碍。并且保留相应的功能。在本案中的实际应用中,玄关位置就选用了这种方式。从户型图可知,玄关本身狭小并且与厨房一体相连,如果根据常规做法,在玄关边上制作鞋柜,衣柜,则一定会对人产生压抑感的同时影响采光。

不光如此,还必须将厨房外延部分的转角进行裁切,以便于同行,至少需要浪费半个平方的台面面积以及大约2个下柜的使用空间。非常得不偿失。

因此实际操作中,我们将功能分解为,墙面挂钩(挂包与衣物),自制长凳,换鞋凳。以及宜家的收纳框(收纳拖鞋,虽然我们家基本不用)以及边上宜家的儿童椅,放置包与换的衣物。另外放置一两个挂式花盆,放置钥匙等杂物。经过这样的操作,该区域可以获得功能性与视觉效果的平衡。

同时保持通透感的另一个要点是,尽可能选择可以不遮挡视线的家居。包括北欧风或者工业风的纤细的支撑结构等方式营造出一种悬浮感。让视线可以穿越家具穿透整个空间。效果类似于车辆的悬浮车顶设计。

本案中无论从餐桌,餐椅,茶几,换鞋凳等多个地方,我们都尽可能使用了纤细的设计增强穿透感。

在卧室内部我们也同样的处理,将单纯的床头柜进行了拆分组合操作,结合吊灯拉高视觉效果使组合更浮空,突出装饰画而非家居设备本身。

C,变化留白

其实留白与变化是每个房屋都需要注重的方面,只是小户型中会体现的更为明显。其中变化是指应对现有生活的不同变化,房屋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对方式。而留白则是为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前者最有可能的是朋友在家中聚会或者尽可能使用轻质组合茶几以便于随时拆开空出沙发前的空地。在本案中,还有一个考量则是究竟如何在小空间中同时兼顾办公与用餐。

有许多设计师或者消费者会选择一个小一点1.4米或者1.6米的餐桌+一个独立的工作台。其实在这种选择中得到的是一个不能有很多人甚至不能放很多菜的餐桌以及一个施展不开的工作台。换一个思路用一个超过2米的大餐桌,但是可以兼顾在餐桌上办公则既可以获得较好的体验以及较好的视觉效果。因此,在本案中,我们最终选择了2.2米的餐桌+边上置物架用来切换功能时候放置物品。额外在阳台的飘窗位置做一个简易的办公区域。实际使用效果不错,尤其是做一些手工劳动,搭建模型等操作时候效果要比分开放置更好。

而选用2.2米的餐桌是应为户主家庭还是存在聚会的可能性,包括大家族聚会以及朋友聚会。

在本案中,大大小小数十口人聚会,就餐的餐椅就会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我们除了原始的4把餐椅以外,还藏了以下的餐椅。足以同时提供十人餐位。

关于留白的最大可能往往来自于出生的小宝宝,因此很多时候即使小户型,也要为未来留点空间。最基础的包括宝宝婴儿床的空间要提前预留。另外还需要照顾到宝宝玩耍的空间。因此,我们提前留下了婴儿床的空间与其他需求空间。

写在最后:

所有的设计都会围绕到人的生活中去,生活和时间是检验设计的唯一标准。让小户型能体现出大空间的本质是感觉与设计的游戏。最后附上一些没有出现的图,并且如果大家有想要了解的或者寻找设计师咨询的可以直接私我哟。

最后补上部分没有在其中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