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APP

推开窗户要有景,实用到爆的天窗指南

住小帮装修锦囊

2020-04-15

我们都知道日照和新鲜空气对健康有利,但疫情当前,大部分人一天90%以上的时间都是停留在室内的。工作、学习、吃饭、休息…...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不能享受春光,也是一件蛮遗憾的事情。

【内容导览】1 | 天窗的古往今来 2 | 天窗可以存在室内哪些空间?3 | 天窗的类型 4 | 玻璃的选择 5 | 天窗大小与位置

天窗的古往今来

旧时的建筑,屋顶大多有一个天窗,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通风和采光。

范成大有两句诗:“寻思断梦半瞢腾,渐见天窗纸瓦明。”就行在形容看着天窗等天亮的状态。

△ 上海老建筑中的天窗

李白的《明堂赋》里曾提到:“藻井彩错以舒蓬,天牕赩翼而衔霓。”描绘出穿过天窗的阳光让藻井更显华美。

对于现代建筑、设计行业而言,满足更多“光和空气”的需求也并非什么新鲜事了,保罗安德鲁的国家大剧院、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都是典型的代表。

△ 玻璃金字塔加建部分由巨大的玻璃和钢铁组合实现,为拿破仑中庭下方空间提供光照。对于贝聿铭来说,玻璃金字塔提供了一个拥有历史价值和比喻意义的象征性入口,从而使主入口得以深化和加强。

多样性的天窗意味着可以照亮任何空间。既是窗户也是天花,其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也可使其成为建筑空间中的关键元素。

△自然光经过穹顶的过滤形成梦幻的效果。

那么回归到现代家居里,一扇天窗,更是造就了一方天地,让光影和天空成为室内最百搭的装饰。

天窗可以存在室内哪些空间?

  • 客厅

客厅不仅是家庭会客的主要场所,也是自由活动的空间,在客厅里设置天窗,不仅使整个空间开阔明亮,还能把室外的阳光美景带入室内,慵懒地躺在沙发上,任凭阳光洒落下来,一本书、一杯茶,让时间在惬意中流走。

△浅色的沙发,白色的地毯,一缕光招进来,让空间更显明亮。

△沿屋顶设置的特色天窗,加上住宅周围的四面窗,更为住宅增加日常光感。

△大户型客厅开一扇天窗,整个空间都相当明亮。

  • 餐厅

现代的餐厅空间大多自由开放,如果再搭配上明亮舒适的天窗,既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又可以带来充足的自然光,在这样的空间里,美景和美食可兼得。

△餐厅下的天窗提供了充沛阳光,也使整个空间显得更宽敞。

△天窗下装饰过的吊灯为餐厅增添了浪漫的气氛。

△大面积的天窗增强了整个餐厅空间的吸引力。

  • 卧室

在私密的卧室空间里,设计一扇天窗,让更多的光线进入室内,使室内保持充足的温度和大量的自然光,还能增强通透感,为卧室空间营造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天窗可以让卧室瞬间满溢宁静、 明亮感。光线笼罩着整个卧室,如梦如幻。

△创意天花板活跃了卧室氛围,为空间带来更多情调。

△从天窗看到的世界,是广阔天空的缩影。

  • 走廊

走廊的天窗,不仅大大增加了行进中的乐趣,还能上演一场视觉盛宴,让你沦陷在眼前的景象里。

△由于设计的巧妙和角度的取巧,太阳光在不同的时间段会出现不同的光影变化。

△直线、几何与自然光交织在一起,带来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当绚烂的阳光投射于质朴粗糙的墙面之上,组成了一个富有韵律感的光影序列。

无论天窗出现在家里的哪个角落,都会使室内光线大大增加,它在丰富空间语境的同时,也令视野更加开阔。

天窗的类型

根据房屋的构造选择适合的天窗类型,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天窗的节能效果。下面我们来看看天窗的主要类型。

  • 矩形天窗

比较常见的天窗形式,它是由装在屋架上的天窗架上的窗扇组成。窗扇可以开启,矩形天窗相当于提高位置(安装在屋顶上)的高侧窗,它的采光特性也与高侧窗相似。

  • 横向天窗

将部分屋面板放在屋架下弦,利用露出的屋架安装窗扇采光,与矩形天窗相比,横向天窗省去了天窗架,降低了建筑高度,简化结构,节约材料。

  • 平天窗

在屋面直接开洞,铺上透光材料。由于不需安装天窗架,降低了建筑高度,施工更加方便。

  • 斜屋顶窗

对于居住在斜屋顶层的人们来说,安装斜屋顶天窗后,可便于独立复式房和连体复式结构房增加使用面积,还能呈现出浓郁的欧式建筑风格。

玻璃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天窗的玻璃都必须是安全玻璃,这包括钢化玻璃和夹层玻璃。用钢化玻璃做外层,可抵抗冲击;中空层保温隔热,夹胶层有效防止玻璃破裂后碎片扎伤和穿透坠落事件的发生,让家更安全。

天窗大小与位置

天窗的大小影响着照明度以及室内温度。正确地安装尺寸与位置都适合的天窗,是节能的关键。

楼向朝东向的在早上能够提供最大限度的光和太阳辐射热量,屋顶朝北的天窗可以提供相当恒定并且很好的照明。

防止不必要的太阳能吸热通过天窗进入屋子,可以在天窗外种植一些绿色植物,控制太阳能吸热。

当天窗融于生活空间的时候,带来的不仅仅是采光效果,更是一条人与自然的纽带。减少了压抑感,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活空间。天窗就是这样,能够让人在光影之中,受到建筑之美、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