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风格,叫孟菲斯
筑美壹号设计事务所
2021-04-07
尼采曾说,韵律介入讲辞中,会使讲辞将所有片段的句子重新排列,并且斟酌字句,使之暧昧迷人、跌宕有致,好的设计亦是如此。
1980 年的 12 月,已然 63 岁的 Ettore Sottsass 和一群年轻的设计师在公寓里聚会,公寓里混杂着酒精与烟味,当然还有激进的情绪与无时不刻迸发创意的荷尔蒙。此时背景音乐是 Bob Dylan 的 「Stuck Inside of Mobile With the Memphis Blues Again」,聊得最激昂之时,这个看似随性的设计小组成立了,小组名字就从这首歌的歌名里挑了个词——MEMPHIS,孟菲斯。
从 1980 年开始一直到 1988 年解散,孟菲斯小组是 80 年代设计界里最为酷炫的「反叛者」。反常规,重视感性大过理性, 对于创意与猎奇的探索没有止境,他们的设计带着戏谑与玩心,或许会觉得俗艳但却不能否认其中的娱乐精神。他们受够了一切都过于理性,受够了刻板的科学化与标准化,可以说是和「LESS IS MORE」背道而驰的一群感性怪咖。
孟菲斯设计不是无理的花里胡哨,而是一种夹杂着童真的离经叛道。
Ettore Sottsass 出生于 1917 年,父亲是建筑师,想让他继承自己的事业,成为正经建筑师,而他确实毕业于建筑系没错,但却「不怎么正经」,在学校从不循规蹈矩,对于主流的功能主义现代主义嗤之以鼻,始终觉得,设计需要关怀人类情感的也需要让世界兴奋起来,绝对理性和消费过剩的冷漠商品文化都让他厌恶。
直到 2007 年他去世,长达七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到底都是哪里来的?天赋自然是一个,而对这个世界无穷尽的好奇心则是最重要的。涉猎颇为广泛,地理、人文、考古等都在他的探索范围里;生活中习惯随身携带相机——从废墟墙壁的纹理细节到他每天躺着的床铺,无时不刻捕捉到的生活细节,同样默默地成为了他设计的灵感。
何况,他也是「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的坚定支持者,正如他所说「某种程度上,旅行也是对自己再设计的一个过程。」他的无限创造有一大部分归于他爱玩又会玩的天性。爱玩又会玩谁不会?但大部分人玩乐之后,发发朋友圈完事了,Ettore Sottsass 则是融会贯通旅程中获得的所有灵感,回家后吭哧吭哧就创造出一批又一批影响时代的设计品。
Ettore Sottsass 用感性大于理性来解读世界,譬如面对同一张桌子,功能主义者只会以几何学视角来说它是正方形的;而 Ettore Sottsass 则会认为——「这个桌子是塑料做成的,不够温暖有点冷。」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设计,人类可以更有存在感,并也能对这些设计会心一笑。以下我们不如一起看看几个来自 Ettore Sottsass 的「美丽没用或者顶多一点点用」的设计。
时尚大帝老佛爷 Karl Lagerfeld就是孟菲斯风格的狂热推崇者之一,他的摩纳哥公寓便是最大证明,这个公寓被他打造的像一个小型的孟菲斯设计家具博物馆。孟菲斯的经典家具一个不差全部被他收罗到了这间公寓里 。
说到孟菲斯风格,在室内设计领域的发展,就不得不提设计师Camille Walala,她是当今孟菲斯设计美学领域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也是她,把孟菲斯风格,延展到了室内设计领域。
孟菲斯风格有三个特点:
① 大量运用和填充几何结构;
② 饱和度高的艳丽色彩任意组合;
③ 点线面随意组合拼接。
孟菲斯没有固定的宗旨,其本意就是反对一切固有观念,以开放的设计思想,赋予产品以娱乐、戏谑、新奇、刺激的形式。
在色彩、结构、造型等方面故意打破常规的产品形态,赋予产品功能、形式以新的时代文化诠释。
在构图上往往打破横平竖直的线条,采用波形曲线、曲面和直线、平面的组合,来取得室内意外效果。
在色彩上常常故意打破配色规律,多用撞色,选色明丽鲜艳,特别爱用粉红、粉绿等高明度高彩度色调。
最后,献上最近在米兰 Ettore Sottsass 展览上展出的他的一封书信——
「没错,我依旧还在疯狂地工作。但是,如果不工作我又能干嘛呢,眼看着时间飞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