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风系统?看这一篇就够了!
珂图空间设计
2021-05-12
- 解析新风系统。
- 什么是新风系统
- 把室外的空气强制吸入,把室内空气强制排出的系统。起到“交换室内外空气”的作用。这样是更基础的标准新风系统。
- 排气扇:类似抽油烟机原理,排出室内空气产生负压,外界空气通过门缝窗缝进来。
- 空气净化器:把机器附近的空气吸入,过滤后排出较为干净的气体,但在封闭的室内时间长了还是会觉得闷甚至缺氧。
- 空调:把机器附近空气吸入,加热/降温后排出,没有和外界交换空气。
- 1.根据自己实际需要(室内换气、节能、过滤空气等)选择对应的新风系统功能,没有必要跟风,通风不错的户型开窗换气的效率比新风高出N倍。
- 2.学会算风量,按照计算值的130%~150%来配置更佳。
- 3.了解安装的注意事项,作为筛选商家的依据,专业可靠的安装非常非常重要。
- 4.后期电费、滤网更换、清洗等费用要考虑,万一装得起用不起就尴尬了。
- 5.可能存在的缺点:占层高;主机和风管有噪音(提前考虑降噪措施);过滤效果不理想(空气净化器补充);售后安装不专业踢皮球(多对比商家和多问亲朋同事找可靠来源,剩下交给运气)。
- 6.无需过于追求“国际品牌”,尤其是在过滤PM2.5这一点上。更悲伤的是大部分是假洋品牌。
- 7.除了常见的双向的标准新风系统,还介绍了几个(类)新风系统,在满足特定情况也可以考虑使用解决成本和施工量。
- 如何选择新风系统
- 功能选择
- 1.房子窗少,户型通风差,在屋内常常感觉到闷。
- 这种情况建议安装基础的新风系统,辅助外界的新鲜空气引入室内进行换气。
- 2.室内外温差大,开冷/暖气的时间长。
- 建议安装有热交换的新风系统,南方等比较潮湿地区建议装带湿度交换的全热交换新风,北方可以装显热交换新风即可(部分地区要装防冻机型)。
- 全热交换:不仅交换热,还可以交换湿度,能有效阻止室外湿气进入
- 显热交换:只交换热,不交换湿度。
- 3.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长期不敢开窗。
- 建议安装带高效过滤的新风系统,具体过滤等级看当地污染情况。附带的优点,家里灰尘明显减少,降低拖地擦灰搞清洁的频率。
- 注意:添加高效过滤的同时,是以牺牲风量为代价的,过大的风量也会影响其过滤效果,所以要在两者之间取个平衡。
- 风量选择
- 有两种计算方法。
- ①按照每个独立空间活动人数加起来,以30m³/h计算。
- 举例:一家4口,三房两厅100平,2成年人,2儿童
- 客餐厅活动4人一起活动,以30m³/h·人算,则为120m³/h
- 主卧2人,60,女儿房1人,30,男孩房1人,30,加起来也是120m³/h
- 对,你没看错,因为活动空间不同,每个人算了2次。
- 结果:120+120=240m³/h
- 简化计算就是,居住人数X2X30m³/h
- ②按照活动空间体积
- 举例:套内100平的房子,扣去卫生间厨房空间(有独自的排气道)、柜子空间等约80㎡,层高2.6m。
- 75㎡X2.6m=208m³
- 取每小时换气1次,即208m³/h。
- 那么两种结果以哪种为准?
- 结果分别是208和240时,选240m³/h
- 以较高数值为设计参考标准。
- 但是考虑到管道损耗、过滤损耗、提高舒适度、降低机器负荷(减少噪音)的角度来考虑,配置130%~150%的风量会比较合理。
- 计算值是240m³/h
- 所以风量建议选择:240*1.3=312m³/h以上的产品。
- 新风安装
- 安装进场时间
- 更晚要在吊顶安装前完成,和中央空调一起进行(多数是暖通公司的产品),电路设计和预留方案由商家提供,在完成墙体拆改之后可以进场,在不影响其他工种的情况下可同步进行。
- 特别提醒:在安装期间及完成后建议做好防尘措施,避免其他装修粉尘进入影响机器性能。
- 安装位置及高度
- 一般选择厨房、卫生间、阳台作为主机的安装位置,原因主要是因为①这些区域层高要求不高;②噪音影响相对小还能追加隔音措施。③集成吊顶对后期维护(换滤网、维修等)方便。
- 主机处一定要留检修口
- 主机安装高度大概需要300mm左右,安装不能贴顶,主机会震动需要一定的空间。管道需要120mm,一般沿着顶边用吊顶或者假梁装饰。
- 如果是工业风,刷上颜色就行。
- 管道安装选择事项
- 管道的布置与新风的送风效率有非常重要和直接关系。影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 1. 管道的密封性越高越好,管道越短越好。
- 2. 能走直线尽量走直线,减少转角。
- 3. 管道转角的弧度,斜45°比直角更利于送风,能用斜三通不用直三通。
- 走地的扁管送风效果不如走顶的圆管
- 5. 使用过梁器,风损无可避免,但更反对在梁上打孔影响建筑结构安全。
- 市面上一般标配U-PVC硬塑管,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考虑换优质的PE软管,对风损、噪音、安装难度都会有一定的帮助。费用较U-PVC管贵点,可以考虑在支管道使用。
- 送排风口设置
- 室内送风和排风的更佳搭配是顶送风地排风,空气可以更合理地循环更舒适,但限于商品房的结构(层高因素)和安装的方便性(施工难度更大),更多选择了顶送顶排。
- 室外送排风口距离更好间隔1.5米以上,避免刚排出的浊气又被吸了进去。室内送排风口也尽可能不要靠太近不利于室内循环。
- 一般商品房的厨房及卫生间有独立的公共管道或用抽风机通向室外,同时存在油烟、浊气等不利于管道卫生不在厨卫设置排风口。加上他们使用频率不高时间不长,可不用担心风量问题。
- 如果要安装也可以,需要注意①风口尽量远离炉灶;②油烟机选强力的早开晚关;③定期检查风口和滤网是否需要清洗。
- 后期维护&费用
- 新风系统并非一次性消费永远享受,可能产生的后期费用不少。安装前需要计算好耗材的费用避免后期“用不起”就尴尬了。
- 一次性过滤网
- 考虑到地区空气质量差异、品牌风量参数不同,每天开机的时间区别,对滤网的需求和压力不同,以HEPA过滤网+各种前置过滤为例,更换成本在¥50~200+/月。
- 市面有有无需更换滤网的,采用静电集尘过滤粉尘,但由于臭氧含量控制、成本、清洗频率、净化效率偏低,目前商用区域选择较多。
- 另外动物试验表明,臭氧毒性的起点浓度为0.3ppm,而人对空气中臭氧可嗅知的浓度为0.02~0.04ppm,根据臭氧对肺功能毒性的试验结果,提出1.5~2.0ppm为臭氧允许浓度的上限。卫生部规定臭氧更高允许浓度为0.3mg/m³(0.15ppm)。
- 可能存在的缺点
- 1.主机噪音:市面不同品牌型号强弱档位的噪音范围在20~40dB,什么概念呢?
- 解决办法:装在厨卫顶上,适当增加隔音措施。
- 2.送风口的噪音:这点非绝对,噪声大小随风量大小变化,也跟个人主观感觉有关。对声音敏感要提早预防。
- 解决办法:把送风口尽可能离床头远一点;另外使用PE消音管,在送风口添加消音棉(对风量有一定影响),使用消音箱(并入新风系统一起安装)等措施。
- 3.过滤PM2.5效果不一定理想:在PM2.5越高的地区越明显。增加滤网尤其高效滤网肯定会影响进风效果,设计不当室内形成负压或者偏大,雾霾会从门窗等缝隙进入(密封是不太可能的);另外滤网更换不及时、管道密封性不好等等原因都会影响。
- 解决办法:室内加装空气净化器(占地方);设置室内气压略高于室外(微正压设计),避免雾霾从门窗缝进入室内;
- 5.管道过梁穿孔:在风量与建筑安全做选择,但更多人在安装师傅的建议下,选择在梁上打孔,把房子的安全交给开发商(抗震设计是否有足够的余量?)和天气(地震、台风等自然因素)了。
- 解决办法,使用过梁器
- 6.占一定层高:主机和管道需要吊顶,如果走地管也需要额外的高度。
- 解决办法:主机装厨卫阳台,管道尽量贴边走半吊假梁装饰。
- 其他(类)新风方案
- 上面说的是市面上更常见的新风系统,更大特点是机械进风和机械排风实现“双向送排”,可以集成热交换模块和过滤模块。限于篇幅,下面简述一下其他类型,感兴趣的可以自行学习甚至DIY。
- 壁挂新风:适合局部空间使用,装修后可以安装,安装难度不大,风量比较小,产品设计感觉偏向过滤PM2.5功能为主。
- 选购重点看噪音、滤芯费用、风量。体积小但很多没有热交换或者效率比较低,冷气和暖气流失明显。需要加大室内制冷(暖)的功率和通风量上取得平衡。
- 进出风口距离比较近容易形成短路(进风口吸了排风口的浊气),部分效果差的产品甚至会在内部进出风短路无法对室内有效换气。
- 也有带电加热功能的壁挂
- 单送风壁挂新风:小区域使用,利用滤网过滤单向进风,利用门窗缝隙排风,对冷暖气损失比较明显,室内外温差大的话简直就是悲剧。
- 全新风机:带冷热源的单送风系统,全新风机可以将新风冷却(加热)到接近室内温度的状态之后再吹出,从而减少了新风对于室内温度波动的影响,排风靠门窗缝隙排出,单送风量大,典型商用在医院,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 窗贴滤网:自己可以在某宝买HEPA滤网定制窗纱,注意选H13级以上的HEPA滤网才能过滤PM2.5,成本低,适合自然通风采光比较好的户型,更换周期较快,可以配合室内的排气扇使用(室内形成负压)
- 但风太大的时候过滤效率会降低还是需要关窗。需要配合门窗密封条使用,否则雾霾可能会从门窗缝隙进入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