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APP

中国家具的鼎盛时期 明式家具不带扶手与靠背的坐具之坐墩

袭明轩

2022-11-11

《长物志》的器具篇说坐墩:“坐墩,冬月用蒲草为之,高一尺二寸,四面编束,细密坚实,内用木车坐板以柱托顶,外用锦饰;暑月可置藤墩。宫中有绣墩,形如小鼓,四角垂流苏者,亦精雅可用”。

明画 竹院品古 竹坐墩的使用

明画 《千秋绝艳图》局部 坐墩的使用

坐墩又名“绣墩”,这是因为墩上多覆盖锦绣一类织物作为垫子,借以增其华丽。石制绣墩往往上雕方袱,四角还各坠铜钱一枚,可以反映古时使用情况。从另一角度说,大户人家的闺阁女子住着“绣楼”坐着“绣墩”绣着“绣品”,学着琴棋书画,也颇有一番诗情画意。

明 仇英 《垂柳对弈图》

坐墩无靠背无扶手,体积小,易携带,不仅仅用于室内,更常用于室外。故传世坐墩实物,石制或瓷制反而比木制的还多。这样一款“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坐具,既做得“王谢堂前燕”,还入得“寻常百姓家”。

宋 《戏猫图》

自宋朝时期,坐墩成了人们常用的坐具之一。宋画《戏猫图》:爱钻洞洞的喵星人极为喜欢有开光的坐墩,它们在坐墩上下嬉戏打闹极为惬意。此时的坐墩保留藤墩的圆形开光,和鼓腔钉蒙皮革的鼓钉。到明代,木制坐墩,依然保留着腹部开较大的开光及鼓钉的特征。坐墩的风格更加浑朴素雅,具有很高的使用性和艺术观赏性。明代坐墩乃至清代仿作明式坐墩传世实物较少。我们常见的有开光、直棱、瓜棱三种形式。

五开光弦纹坐墩

五开光弦纹坐墩

尺寸:面径34厘米;腹径42厘米;高48厘米。此件五开光弦纹坐墩为黄胄藏,王世襄先生收录于《明式家具珍赏》并配有实测图。坐墩腹部有圆角方形大开光。鼓钉、弦纹这些是鼓墩的基本特征。鼓钉用“铲地儿”造法,不尖利不做作,圆润柔和,具有明式家具“润物细无声”的美。结构上,腿子上下格肩,用插肩榫造法上与牙子和墩面,下与牙子和托泥相交,托泥带小足。

王老《明式家具研究》评:“体形和用材都缩小许多,重拙而简朴的风格大为减弱。鼓钉亦较密,面心板采用落堂踩鼓,并非平镶,造法亦较晚。面心板用的是有旋卷纹理的瘿木,选料甚精。其制作时代可能在清前期”。用此款明式与清式过渡阶段的坐墩为例来说,让我们从王老的阐述中学到更多关于坐墩断代的知识。

直棱式坐墩

直棂式坐墩

尺寸:面径29厘米;高47厘米。

坐墩吸取了直棂窗及鸟笼的造法,用直棱木条斗合成壁腔,通透秀雅,十分耐看。

海棠式开光坐墩

海棠式开光坐墩

尺寸:面径28厘米;高52厘米。

坐墩形似鼓状,与明代画家仇英的《垂柳对弈图》中石坐墩形似。此坐墩采用四瓣海棠式五开光,除弦纹和鼓钉外,全身光素无雕饰,简朴自然,与仇英所画的石坐墩相比更具艺术性。

瓜棱式坐墩

艾克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瓜棱式坐墩

尺寸:面径26厘米;腹径37厘米;高41厘米。坐墩瓜瓣的样式,外实中空,虽未采用开光及鼓钉的传统造法,却神似瓜果,有陶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田园意趣。

《明式家具研究》甲38 瓜棱式坐墩

它是个有故事的坐墩。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记载:“老匠师李建元当年在鲁班馆设店时,购得此坐墩,壁腔钉有小铜环四枚,原为系结丝绦而设,以便提挈。后来他依此式仿制若干,但将铜环略去。德人艾克《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所收,即其仿制者之一,杨耀亦藏有一具。今经李师傅指示,仿其仿制者绘图而保留铜环,始复旧观”。

可见,对有历史及文物价值的老家具最大的尊重即为:复旧观。

清乾隆 紫檀雕卷草紋四开光坐墩一对

王世襄王老在《明式家具研究》第33页中说:“清代的坐墩尤其是乾隆宫廷制品,造型装饰,处处翻新,有的还加上了束腰,成了非凳非墩的坐具”。

总之,坐墩从样式上借鉴于鼓,多有弦纹和鼓钉。在设计中,融合多种元素以增强通透性及设计感,开光及壁腔和腿足的各有风格。坐墩的造型与雕饰不允许它只是个坐具,它还是居室中一件完美的陈设器。

PS:你家有什么样的坐墩,留言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