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APP

小宅新居也能实现的小浪漫~浅谈半自动咖啡机初体验!

松鼠睡不醒

2022-11-11

要说世间只升不降的,那大概就是一个人的审美和品味,它是一种阅历的积淀,一旦“偷食禁果”就再也回不去了,品尝咖啡亦是如此。

不记得有多少次只为咖啡店洋溢出的香味而驻足留步~不去品尝一杯现磨咖啡,就永远体会不到那份醇香~

平日里的即溶咖啡只是为了方便和提神~很难达到手工现磨咖啡带来的嗅觉和味觉刺激。

记得第一次品尝现磨咖啡还是在一次意大利旅途中,说出来也不怕大家笑话,在那之前,我一直觉得即溶就挺好,还买过不少来自各个国家奇形怪状的即溶咖啡~

那一次旅游可以说是重新塑造了我对咖啡的认识,在这个国家,无论是酒店、图书馆或者办公楼等,甚至走在街边,都能感受到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现磨咖啡的香味。

后来回到国内,我发现只能在“星巴克、Costa、上岛咖啡”才能重温这种味道。

为了实现手磨咖啡自由,索性自己也入了一台咖啡机,闲暇之余手作几杯花式咖啡,带给身心和味蕾都是满满的治愈感。

当然,我并不是什么专业的咖啡师,只是平时好这口儿~所以也没有买太贵的专业级咖啡机,我觉得这款就非常适合新手,上手很简单,在操作上基本没翻过车。

机械旋钮版的价格要便宜些,适合以实用为先的小伙伴~

这款咖啡机的厚度仅有14cm,看起来十分纤薄,机身各个倒角的处理也很圆润,感官非常舒服、简洁,放在任何台面上都像是一个点缀。

全不锈钢机身,这种材质的耐热、耐腐蚀性比较好,比起市面上很多塑料机身看起来还是要高档很多,污渍喷溅也只需要轻轻一擦就搞定。

后背配有1.5升的可拆卸式水箱。

咖啡机顶部设计了“温杯盘”,做咖啡之前把杯子放上去温一温,能够增提升咖啡的口感。

通电后,映入眼帘的是LED微电脑触屏,可以展示整个萃取过程。

左边两个分别是“电源开关、蒸汽功能”,右边可以选择“单杯”或“双杯”的制作,一个人的独处,或二人的惬意时光都能满足~

所对应的滤网也分为“1杯份”和“2杯份”,根据杯量来选择就好了。

我们可以用咖啡汤匙将现磨的咖啡粉放入其中,并将咖啡粉压实,有条件的小伙伴强烈建议手工现磨,豆变成粉之后留存的时间越短,香味也越浓郁,不要买磨好的咖啡粉,香味上差点意思。

随后把咖啡盒组件卡到咖啡和固定架上,按照提示的方向旋转固定,操作上类似于高压锅盖。

这一套操作下来,杯子也该温好了,把杯子放到咖啡盒的出水口下方,按下“单杯”或“双杯”就能进行一键智能萃取,片刻即可得到醇香的“意式浓缩咖啡”。

咖啡店中绝大部分咖啡,都是在意式浓缩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制作,比如“卡布奇诺、拿铁、玛奇朵、焦糖玛奇朵、摩卡”等。

最早期的“美式咖啡”其实也源自“意式咖啡”,就是在“意式咖啡”里多加了些热水而已,只不过现在我们喝到“美式咖啡”工艺上更加简化了。

拿铁:1份意式浓缩咖啡+2份热牛奶+1份奶泡 卡布奇诺:1份意式浓缩咖啡+1份奶泡 玛奇朵:1份意式浓缩咖啡+半份奶泡 焦糖玛奇朵:浓缩咖啡+香草糖浆+牛奶+奶泡+焦糖沙司 摩卡:1份意式浓缩咖啡+1份热巧克力+半份热牛奶 美式:1份意式浓缩咖啡+2份热水

为什么“意式咖啡”能做到更加醇香呢?

就拿这款意式咖啡机来说吧,内部配备了15Bar的意大利品牌压力泵,制作的方式是高温水经过一定的压力,利用高压穿透咖啡粉,从而萃取出咖啡原液。

25秒左右就能榨干每一颗咖啡豆的金黄油脂,实现快速萃取,流淌出来的每一滴都是咖啡的精华。

这款咖啡机还有个小细节是“5秒预煮温盘技术”

每次萃取前会预煮表面咖啡,在均匀沁润之后,才开始正常萃取,经过低压预浸泡处理后的咖啡粉精华能够被更充分的萃取,滤煮效果更理想。

结合锅炉螺旋加热,并在PID+NTC双温控精准调温下,以92℃的黄金温度热水与咖啡粉以最佳温度发生碰撞,稳定而优秀的首杯温度,能够最好的激发出咖啡的香气,得到浓香醇正的咖啡基底。

既不会因为温度过低而发酸,也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发苦。经过深度萃取的咖啡,我们能在表面看到一层漂浮的油脂沫,味道闻起来也能明显感到更醇、更香。

“美式咖啡”经常在KFC的早餐套餐里见到,就是用热水浇注在咖啡粉上,利用热水自身的渗透力直接萃取咖啡,也被称为滴漏式,这样萃取的咖啡不会出现油脂,用水的量要多很多,味道上也清淡一些。

“意式咖啡”的浓度几乎是“美式咖啡”的2倍以上,香味也要翻倍!

绵密的奶泡是花式咖啡的开始

机身侧边的功能旋钮是用来开启或切换蒸汽和热水功能,蒸汽功能主要是用于花式咖啡的拉花制作。

说到花式咖啡,最离不开的就是长效而稳定的蒸汽,需要找到合适的角度,配合稳定的蒸汽才能打出更细腻的奶泡,奶泡足够绵密绵密,拉花也就成功了一半,否则后续操作会变得很吃力。

按下屏幕上的“蒸汽键”后,咖啡机就自动开始加热,同时图标开始闪烁,预热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约5℃的冰牛奶倒入拉花缸内 ,位置大概是贴近拉花缸二分之一的位置。

TIP:牛奶和拉花缸都放冰箱冷藏一下再用效果更好。

等到“蒸汽键”恒亮后,说明预热完成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蒸汽喷嘴以30-40°的角度斜插入拉花缸,深度大约是牛奶表面往下0.7厘米处,插入位置大约是从中心向左/右偏移二分之一。

这样才能在杯内形成漩涡,插入太深或者位置太过中正的话,牛奶只会加热,不会形成奶泡。

接下来是“蒸汽开关”正确的开启姿势,蒸汽太大容易让牛奶沸腾,太小又打不出泡沫,所以我一般都是先开启一半,等牛奶发生对流,再将控制键开到最大,牛奶表面会形成漩涡,直到握住拉花缸的手感觉到温热时,奶泡量也会慢慢上升。

达到想要的厚度时,将蒸汽头稍微放深一点继续让泡泡更加绵密,直到打发奶泡升至拉花缸的九分满,或者感觉有点烫手就可以关了,停止时的温度大约在65℃左右。

听起来一大堆,实际上整个打奶泡时间也就8-15秒左右。如果打过了很容易形成硬奶沫,倒入时不会和咖啡融为一体,更像是蓬松的鲜奶油堆在咖啡上面,形成分层。

照此方法打奶泡,基本上都是一次成功,打出来的奶泡质地绵密,看上去像酸奶一样浓稠柔滑,能让人感到一种适度的厚重感。

打好的奶泡可以直接倒在咖啡低液里,根据自己口味调整甜度。

还有一种属于手残党的花式快乐——模具,将奶泡和咖啡底液充分融合,盖上模具,装上可可粉,小手一抖就成形~

即使不会拉花,也能享受这份小资调调的快乐。

当然,闲暇之余也可以多尝试一下各种拉花,那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每一次打完奶泡记得要及时清洁机器,操作其实也很简单,对准沥水盘打开蒸汽,抽出蒸汽管喷出残留牛奶即可,再轻轻擦拭蒸汽喷嘴,不然下次用可能会堵哟。

下方的沥水盘是可以拆卸清洗的,打理起来很方便。

奔赴于繁华喧嚣的闹市之中,相信不少小伙伴都像我一样,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私人咖啡角,周末约上三五好友,盘膝而坐,静静享受这一刻的手作咖啡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