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新品吸尘器v12 slim客观测评
爱折腾的森山
2022-11-23
大家好,最近我在研究一家清洁电器的著名品牌,追觅科技,也测试了两款追觅的吸尘器产品,V16和V12 Slim,其中V16是目前无线吸尘器行业中最强电机性能的代表,而今天要分享的是比较有特色的轻量机型V12 Slim(下图中左侧是V16,右侧是V12 Slim)。
在过去测试过的众多品牌和几十款吸尘器,我深有感触,无线吸尘器的技术升级似乎已经遇到瓶颈,吸力足够应付日常清洁需求,不再是吸尘器性能的短板,但是各大品牌为了体现自身的技术优势,还是在旗舰款中去不断提升吸力参数,这会带来一些问题:电机功率越来越大,为了维持续航电池也越来越大,为了匹配整机协调性,尘仓、地刷、连接杆也需要达到相应的体型和重量,导致了各家的旗舰款都相对“笨重”。
这些旗舰机型,大吸力,大续航,一次可以装很多垃圾,更适合大户型、别墅用户,但要知道,在国内,大部分家庭是85~130方的中小户型,还有不少是单身公寓,我家就是90方,由于之前体验了很多款吸尘器中就包含一些轻便吸产品,我对这些产品带给我的操控体验印象比较深刻,非常喜欢轻便机型,比如dyson的omni-glide、micro、和系列slim机型,我也一直在期待,国产品牌里是否有性能与操控都在水准以上的轻便机出现,但是几乎没有,小米有过,米家的轻羽,但是性能比较一般,这次的追觅的V12 Slim,到底怎么样?我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
静态展示
追觅V12 Slim包装盒内所有配件:
除了主机以外,三个吸头:电动双滚刷万向吸头,电动除螨吸头,毛刷/尖嘴二合一扁吸头。
其他附件有墙贴挂架、电源适配器、一根连接杆,其中连接杆为太空铝材质,非常轻便且采用了淡金色表面工艺,很有辨识度和质感。
我测过几十款吸尘器,这款V12 Slim的配件是比较简约的,我喜欢这样的配置,够用而不累赘,所以它的包装盒能做到很小巧,对很多家庭来说,买了一个电器后,考虑到以后万一售后或者转售,会保留包装盒,所以它的紧凑的包装盒设计就比较容易收纳。
这款机器的核心参数:
最大吸力120AW,21Kpa真空负压,马达转速80000转/分钟,其中120AW的数据相当于前几年的旗舰款吸力了,所以还没开始测我就知道,吸力不会差。
主机重量1.28KG,尘杯容量0.35L,最大续航55分钟。
这里说一下,最大续航应该是在主机+扁吸头+低档吸力下的续航数据。
我看一款吸尘器的续航,主要是看电池容量,因为电池容量意味着吸尘器的重要成本之一,而续航时间可以通过降低低档吸力来增加,V12 Slim的电容量是49.68Wh:
这里也分享一个小经验,平时在使用无线吸尘器时,尽量不要把电用完再去充电,因为锂电池的寿命是完整充放电的循环次数,减少过度放电,可以大大增加使用寿命。
去掉尘杯后,能看到里面的多锥分离结构,这是高性能无线吸尘器的标志性设计:
该技术原理,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这里就用一个动图示意下,它利用的是圆锥体+高速气流产生的离心力,将颗粒物与空气分离的原理,从而减轻了靠物理过滤网的负担,不再需要频繁更换或清洗滤网:
但是多锥分离结构无法完全过滤所有颗粒物,所以还有前级的金属初筛滤网过滤大颗粒物:
以及后级的海绵+HEPA滤网拦截最后遗留的小颗粒物,不仅保护了电机,也避免了出风口的二次污染:
接着是这款吸尘器最大的特色,双滚刷万向吸头,两个滚刷是联动结构,通过单电机驱动,运行时旋转方向是对向的,把地面的灰尘往吸口方向聚拢:
注意看一个细节,滚刷和吸口连接处设计了两个整排的齿状结构,这个结构是用来梳理毛发,防止缠绕的,虽然很简单,但是很实用。
另外吸口两侧的小轮子可以360度顺滑旋转,实现了地刷吸头的“万向”功能。
动态展示
吸尘效果
下图是我之前在测试的一款吸尘器,清洁电器虽然清洁了环境,但是机器表面还是会堆积很多灰尘,经常不清理的家具表面也有类似的小颗粒灰尘,我用二合一扁吸头的毛刷模式,在最低档吸力下,很明显就能消除灰尘:
接着是典型的地面复合场景,大小颗粒物、毛发一起上,用低吸力档的效果:
可以看到,实际普通的浮灰和松动的垃圾,低吸力档清洁性能就能对付。
换上电动除螨头,测试下除螨效果,建议用强力档,至于为什么,我先卖个关子,有兴趣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再告诉大家。
如果多锥体的分离效果不行,海绵上一定会有白色粉末,为了验证多锥体对小灰尘的分离效果,我特意检查了多锥体后级的海绵,还好并没有:
操控体验
如果我是潜在的吸尘器用户,让我选购追觅V12 Slim的最大因素,就是它出色的操控感了,轻便机身+360度灵活转向,拿在手里有一种如鱼得水的顺畅感:
这种灵活性带来吸尘时无所不入的便利性,比如下方的桌椅腿之间,穿梭自如:
在高空作业时,由于几乎只有主机的重量,单手操作,水平保持和向上举起都毫不费力:
吸尘器放倒后的高度,决定了是否可以清理床底、沙发底部等低矮空间,追觅V12 Slim放倒后是这样:
但是通过万向吸头的巧妙翻转,使得手柄朝上也能工作:
看到这里,这款吸尘器的清洁性能验证完成,接下来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清理尘杯的环节。
尘杯可以单独拆解下来,方法如下图,且里面的所有部件可以水洗:
这是一个不错的设计,因为本人也长期测试戴森所有的产品,拆洗过几次,不可否认戴森吸尘器的性能很棒,但是拆洗比较麻烦,它的多锥体是比较容易淤积泥尘的重灾区,但是拆洗很难,一般用户难以操作,如果找官方渠道洗一次几百块,小黄鱼上清洗一次在100左右:
主吸头的软绒滚刷,也是可以水洗的,但是切记一定要取下来再洗,吸头上有电机不能进水:
友情提示:以上配件的清洗,一定要晾干晾透后才能通电使用。
最后一个测试:噪声
我一般不会用标准的噪声计、分贝仪去测试产品噪声,因为每个产品的发声位置不同,标准测试要求在距离产品1米远的位置测试,但是我测过同一个产品,同样的距离,不同角度测出来的分贝数差异很大,所以我喜欢更直观的对比测试,大家注意听:
在和戴森Omni-glide对比中,追觅V12 Slim的噪声小了好几个数量级,且声音的频率比较柔和,这款机器的噪声也是我测试的几十款吸尘器中,声音最轻的。
至此,追觅V12 Slim吸尘器的基本展示和简单测试结束,但作为吸尘器的另一个性能,长期的性能稳定性、吸力的衰减等,短期内是无法验证的,后续我会长期间歇性使用,有问题再回来更新。
追觅V12 Slim不足点
追觅V12 Slim有一定的用户局限性,它并不适合所有家庭用户,极致的轻便性导致它自身的电池续航设计无法支撑大面积、大负荷的情节场景。
万向吸头的高度和重量如果能做到更薄更轻,在整机操控上会有更完美的体验。
没有配置应对地毯的直驱吸头,如果家里有大片地毯的,或者家里的地毯是长毛类型的,清洁能力有限,这也是双滚刷软绒吸头的通病了。
测试总结和选购建议
追觅V12 Slim是追觅产品系列中比较特别的一款型号,不再一味追求吸力性能,胜在轻便的机身,轻松的操控,轻柔的噪声,最适合的人群是家庭主妇、年轻女性和老人,在吸力和操控上达到了相对平衡的设计,并且具有比较高的颜值,1500左右,和国外品牌的轻便机(戴森Omni-glide在3000左右)、国内品牌的旗舰机(2500以上)拉开明显的差异,在该价位上有很清晰的价格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