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踢脚线是个好东西,可惜太丑了!
沪尚茗居
2023-06-09
踢脚线这个磨人的小妖精,真的很让人头疼!
不装吧,可能面临着:
☞地面和墙角的缝隙露在外;
☞打扫卫生时一不小心弄脏墙面;
☞搬东西时一言不合磕到墙角;
☞电线裸露在外,安全隐患一触即发;
……
装了吧,又容易积灰、家具还没法靠墙,最主要的是它实在太太太太丑了!
#1
/ 种除了“丑”,它还有啥用? /
既然叫踢脚线,那指的想必就是墙面上用脚踢得着的区域。
再具体点,就是位于墙面与地面交界的位置。
甭管是瓷砖还是木地板,都会出现热胀冷缩、湿涨干缩的现象。
如果地面紧贴着墙面,不留一丝缝隙。
久而久之,就会起拱、翘边、开裂、变形。
如果地面和墙面之间留出缝隙,又很容易藏污纳垢。
这时候就需要用踢脚线来遮挡了!
此外,踢脚线还能让墙地之间结合得更牢固,保护墙脚不被磕碰、墙面不被污染。
顺便将电线藏起来。
这么一来,就不需要在墙面上单独开槽了,施工布线、后期检修也都更方便。
什么?虽然踢脚线作用多,但无奈它长得太丑!?
有没有想过,很有可能是选的不对?
#2
/ 不如让踢脚线隐身 /
要知道,如果选到了合适的那款,踢脚线甚至能凭一己之力拉高你家的颜值。
让原本分割开来的墙面和地面,衔接得更自然、过渡得更流畅。
连带着整个空间,从上到下都和谐起来。
至于怎么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01
配色
与地面颜色保持一致,尽可能降低踢脚线的存在感。
但这种方式会从视觉上让空间有种压迫感,更适合室内高度高一些、宽敞一些的户型。
相反的是,如果与墙面颜色保持一致,就可以从视觉上制造一种拉伸感,让原本低矮的空间显得更加通透、敞亮。
同理,如果让踢脚线与门框同色,也可以让其犹如隐身一般,毫无违和感地融入周围环境。
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选,那就干脆选黑白灰!
永远的经典搭配,怎么都不会出错~
01
安装方式
踢脚线的安装方式分为明装和暗装两种。
明装,也就是我们说的常规安装,或者称为贴墙式。
顾名思义,就是直接贴着墙面,用钉子或粘合剂固定住。
操作简单、性价比高,但过于显眼的同时,也很容易积灰、落尘。
暗装又分为入墙式和平墙式。
前者是将踢脚线嵌入墙体底部,营造出一种“悬浮”的错觉,让整体更有层次感,让整个空间从视觉上翻倍,尤其适合小户型小;
后者虽然也是将踢脚线嵌入墙体,但需要与墙面保持平齐,对墙面的平整度要求也会更高。
而且这两种安装方式都需要在墙面底部开槽。
不仅施工难度高,价格也不便宜。
但为了把踢脚线藏起来,为了自己的颜值,仍然会有不少朋友选择。
03
尺寸
实不相瞒,不同材质踢脚线的尺寸标准也有所不同。
瓷砖或石材踢脚线
如果是明装,高度建议选择6cm-8cm左右。
如果是暗装,需要入墙,为了避免扫地、拖地时会碰到墙面,建议选择稍微高些10cm左右的踢脚线。
木质踢脚线
常见的木质踢脚线,可以自制也可买现成的。
成品木质踢脚线高度大多在8cm左右。
如果是密度板或多层板材踢脚线,高度则在7.5cm左右。
金属踢脚线
如铝合金、不锈钢等材质,不仅简约、牢固、安装方便,还绿色环保,高度建议选择10cm左右。
此外,还有什么PVC、石材、玻璃、涂料等材质的踢脚线,高度标准也基本上在10cm左右。
当然,如果是极简、轻奢、现代风格,可以选择3cm-6cm左右的极窄踢脚线,进一步提升整体颜值;
如果是美式、法式等更为大气的装修风格,可以选择12cm-15cm的踢脚线。
但请确保是层高足够的大户型!
如果是侘寂风,甚至可以直接不要踢脚线。
#3
/ 这些踢脚线平替,考虑下/
于是,新的问题又来了!
甭管是好是坏,就是不想装怎么办?
不如考虑下这些↓
●玻璃胶+美纹纸●
在墙地之间的空隙里打上玻璃胶,再用美纹纸粘好。
要记住,玻璃胶一定要和墙面使用相同颜色,不然只会丑上加丑!
不过,玻璃胶真的很容易沾灰,强度、延展性、环保度都不是很强。
就算前期粘上了,后续也有可能无法满足瓷砖、地板的伸缩或扩张。
●自流平●
就是利用水泥、环氧地坪漆等等,利用自身特性形,或者在人工辅助下形成流动性较强的流体材料,在一定时间内自动流动、找平、凝固,从而与墙面完美衔接。
不过,这种方式对人工、地面的要求都很高,造价相应地也会更高。
●墙压地●
就是在铺贴地面时,将墙砖压在地板或瓷砖上。
如果是瓷砖,最底下的一排要先空出来,从倒数第二拍开始铺贴,直到地砖完全贴完再补上。
如果是木地板,同样要考虑到其与墙面之间的伸缩空间。
此外,也可以增加墙面的厚度,比如加一层石膏板,代替“墙”来压在地面上。
●收边条●
不仅可以代替踢脚线,形成地面与墙面的连接。
也可以压在地面上,提升稳定度。
但要记得和木地板、门框等选择同色系,从视觉上保持统一,这样才能让整体看起来不会突兀。
所以嘛,“丑”并不是踢脚线的本意!
而有可能是我们选错了方式。
人家明明那么多优点,何必抓着一点不放呢?
可以不装,但也请别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