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APP

大隐隐于市:这样内敛的住宅,你会喜欢吗?

柏厨BORCCI

2023-06-25

还记得安藤忠雄早期成名作「住吉的长屋」那狭窄内敛建筑吗?

原型:「沉默的建筑」

2022年建筑杂志有方是这样重新评价「住吉的长屋」的,叫做「沉默的建筑」——安藤不仅通过严格的形式主义、基本几何和极少材料的使用,实现了沉默。他的建筑的简单性不是一个幌子。它是真正解决问题的产物,是征服一种转变为纪律的无序状态的产物。事实上,安藤以他自己的方式,在那些他自己做过明确表述的案例中,解决了东西方两种文化之间的矛盾,将两者转化为非常高的抽象水平。

安藤忠雄,住吉的长屋的外观

 

江户时代末期,政府为因应人口激增而于市区兴建的狭长型两层楼房,让「长屋」成为日本关西地区特有的住宅形态。

住吉的长屋总平面

几年前我也曾经去现场膜拜过这个被「封神」的建筑,实际上房子的朴素劲儿完全没有让我失望:从外观看去,钢筋混凝土矩形墙上只有一个狭窄的、矩形的入口,仅此而已。没有窗户,没有阳台,没有任何装饰,也没有任何除了灰色以外的色彩。

住吉的长屋平面与走廊空间的照片

为了从内部取景,建筑的中间开了一个内院,并且没有任何屋顶和遮盖。进入个人空间需要通过这个裸露的内部庭院,得在室外室内不停的来回移动,包括在寒冷的雨天或雪天。浴室只能从厨房/餐厅进入,从细密性上来说也并不好用。

虽然住吉的长屋本身并不是一个好用的住宅,但是这样对外「沉默」、对内「变化」的设计方式却得到了很大的延续与发扬,在很多尤其是外部环境并不是特别好的条件下,至今仍然有许多的设计师会模仿当年安藤忠雄的手法,在更考虑居住方式的情况下发展着这种「大隐隐于市」的住宅。

 

模仿:「奈良的长屋」

为了保存上世纪的产物,日本建筑设计公司 Fujihara architects 延续长屋再生计划,在趋近极端的简约外观下,在奈良的一个与「住吉的长屋」相似的环境下,重塑了屋内空间,但使其更充满了生活与现代的气息。

奈良的长屋中更具有生活气息的内院

建筑的外观虽然也是极为朴素,但是与安藤忠雄的作品相比,还是多了窗户、屋顶等具有一些变化的元素。通过水泥外墙仅有的那道狭长门,可以进入室内,门前除了台阶之外还设置了一些日式的石材步道。

奈良的长屋的外观

建筑上方的天井像是长屋的心脏,中央已经封闭的古井,利用错层架高庭院创造空气流动路线。奈良的夏季非常的闷热,单纯的内院无法满足空气循环的需求,因此整体采用了挑高 3 米 7 的高度,并且在顶部开了高窗,让自然风能够在屋内循环起来。

奈良的长屋的内院空间

同时,与安藤忠雄的建筑相比,木材也是一个增强生活气息的重要元素。木质与水泥形塑的内壁平衡空间温度,并加入新时代的建筑材料——铁框玻璃,成功地将狭长复古的长屋住宅转化为前卫的现代建筑。

漂浮于长屋核心的中庭拥有足够空间让植物生长,从中庭为室内引入了非常宝贵的自然光与风,同时狭长的室内走廊也链接了各个空间,可以让人不必像在「住吉的长屋」中那样在室内外之间风雨无阻的穿梭。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既保留了「住吉的长屋」中大隐隐于市的建筑内在美,又增加了作为住宅的舒适性,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延续作品了。

 

延续:「带中庭的狭长住宅」

这样「大隐隐于市」的设计方式大部分都是应用于狭长的住宅土地。因为土地资源的稀缺与权利关系的复杂,日本有许许多多这样狭长的土地,采用相似手法的设计也不少见。大部分的设计方式总结起来就是,通过引入中庭的设计来增加室内的采光与通风,顺着中庭布置客餐厅、走廊,甚至在走廊够宽的情况下也会顺着中庭做一些类似书房等的小空间。

我的朋友F先生的家就是这样一个狭长的住宅。从设计时的模型可以清楚的看到,狭长的房子中设置了2个中庭,一个较大的中庭可以有小路直通外部,而小中庭则更多的是用来取景与「破冰」,也就是破除长走廊带来的枯燥感。

建筑的正面如下,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甚至像是仓库一般的小房子,一侧开有一个长长的通道,可以直接进入中庭或者从玄关进入室内。

进入玄关之后首先可以看到这么一个大厅,左侧是面对中庭开的低窗。

住宅的入口空间

 

住宅的平面

玄关的右侧是步入式鞋柜,各种清洁用品也可以收纳进去。

入口右侧的步入式鞋柜

中庭带着高墙,是个非常古典简洁的日式庭院,沿着中庭布置走廊和儿童房,通过走廊之后就可以进入客餐厅空间。走廊的一侧还利用了一个小角落做了一个小座椅,闲着的时候也可以独自坐着看看书,慢慢感受院子中光线的变化。

中庭与走道

从餐厅看是这样的,丝毫不比对着外界开窗逊色,反而更增添了静谧优雅的感觉。

中庭与餐厅

这样的内在美的建筑,在「狭小住宅」普遍的日本也算是一个地域特色了。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喜欢这样「隐于市」的宁静之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