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我们的业主是位90后。 和父母在浦东的这间老房共住了二十多年。 他们的家,是城市里的一小格光。 业主经常和我们提到的话:爸妈从小都很疼我,除了自己的想法,他们的也希望尽量保留。在初期造访的时候,父母也会跟我们说都听女儿的。 双方都互相体谅,但也难掩对两代人不同审美喜好的不理解。 本案的改造重点便是如何融合两代人的喜好,在冲突中化解成新生。
对房子的墙体进行判断后,砖结构老房,承重墙居多,不适合进行太多敲除改动。 根据目前居住的使用人数,将女儿的房间移至北侧,那间因为杂物好多年没被打开的房间。 而朝南的大空间则被留出打造了以前房子里没有却很重要的一个共享空间:客厅。
改造后平面. 业主很喜欢我们自己房子玄关处的平面装饰画, 我们也为她定制了一副属于她家的专属色调.
改造前储物空间严重确实,改造后储物空间增多为30%占比
打通一间卧室,连结了餐厅,客厅与厨房,自然采光流通。
原卧室挪去北侧闲置房间,父母不用再经过女儿房间到达生活阳台。
厨房墙体改用黑框玻璃隔断,光线通透。
卫浴运用大小白砖的拼接,增加储物进行空间扩张。
---玄关和厨房的结合--- 从厨房空间挪出了一小块深度,挤出了小小的玄关柜。 满足厨房所有功能的前提下,又解决了无玄关的困扰。 可以慢慢改变长期在没有玄关空间的习惯,形成更好的收纳。
---长虹玻璃框出的复古分割--- 厨房这个空间,在入户门正对着的位置。 封闭,会让入户感受很压抑,父母辈又很难接受开放式厨房。 综合各因素,最后用玻璃隔断的形式对厨房进行一个边界处理。
定制了全透明玻璃与长虹玻璃的拼接形式。 让底部空间透光不透明,完美遮挡所有厨房低区杂物。 上方全通透,保持光线和家人在各个空间的的视线互动。
从餐厅空间开始引入安静的蓝灰色调,结合原木色软硬家具,打造沉稳又洋气的空间感受。
原餐厅,改造前后对比
厨房,餐厅,客厅,阳台,视线和光线都可以在各个空间中流通。
餐桌对面采购了宜家的书架横置,作为餐边柜。 白色门板和藤编框,作为和整屋软装的结合。
---风格融合,活泼又沉稳的家人共享客餐厅--- 客厅在很多老房的户型里是缺失的,业主一家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也一样不管是不是就餐,都把很多功能消化在餐厅的饭桌上。 乘着改造的契机,将朝南的大卧室空间整个打通,创造了新的客厅空间,连结生活清洁阳台,共享功能和动线更充实合理。 一家人有了充足的空间一起娱乐,对话,待客。
原卧室空间,改造前后对比
墙面彩色涂料的拼接搭配抽象简约的装饰画,用线性几何形成装饰拼接。
电视柜的部分原先业主考虑去除。 但电视柜的保留对这个空间的储物,整体的整洁度会有所提升。 通过颜色深浅,以及开放与封闭的配合,尽量弱化电视柜的体量感。 悬空的电视柜底部也可以放置物品,扫地机器人,以做半开放收纳使用。
---卧室里的温柔自由和独立--- 客厅需要融合一家三口的共同喜好,而卧室不用。 业主本人的房间从原先客厅的位置挪到北面,父母不需要再从她的卧室穿插走到阳台,反而更加独立自由。
设计了榻榻米和衣柜一体化储物。 虽然朝北,但两侧墙体的开窗处理还是让卧室采光很好。
书桌的另一侧也布置了整排通高的储物立柜,封闭与开放式规格相结合,满足手办展示和杂物收纳的兼容性。
---父母卧,素雅的年轮--- 父母的卧室最大化保持素雅,沉稳。 尊重父母的生活习惯和喜好。
卫浴空间无自然采光,为了保持和提升辅助空间的亮度与空间感,墙面运用浅色。 用小白砖和大白砖进行了拼接处理。 增加细节,也不过度堆叠。
原卫生间,改造前后对比
阳台两侧均做了操作台面,适合不同功能的操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