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前:在做这个方案之前业主提过他的需求,有几个房间比较小,需要保留两间卧室和一个可变空间,阳台区域可以看见长江,有意向把阳台包进客厅让客厅和边上的卧室空间看起来更通透些。厨房和生活阳台面向鸿恩寺附近的山,想吧左右做的更通透些。 户型结构: 1.进门玄关空间比较小,鞋柜位置比较拥挤,厨房和生活阳台面积都不大。不足够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家电没有位置。心里坪效没有上升有效价值。 2.靠近客厅的卧室以及靠北面的两个次卧用于常规卧室,面积都不是很大,衣柜以及床位置都比较小。过道空间,边角空间以及餐厨空间和储物空间都没有得到坪效上升 3.阳台空间比较长,不能上升炫耀空间。整个南北采光通风不够流通,两边风景不能够引入室内 4.客厅餐厅属于常规方正空间,基本上每个空间都属于独立空间,没有“家的中心点”
改造后:1.原本户型就是一梯两户结构,加上当下城市生活习惯基本没有外人来“串门”于是放弃玄关功能,让进户空间视觉更宽敞。 2.书房与客厅打通,利用玻璃门代替功能门,利用壁床功能,人来居住解决隐私问题就行 3.阳台空间利用到客厅,整个空间打通后,南北通风与采光效果达到极致。洗衣机和干衣机索性也放在西厨功能区。生活阳台就做简单的阳台功能。 4.原本厨房比较小,房间多空间小,放弃一个房间,将面积一份为二,一般给餐厨区,做标准的LDK功能,本身业主需要开敞式厨房,增加岛台功能,加大餐厨功能。另外一半空间给次卧,满足次卧的储物与书桌功能,即使以后有孩子了,学习区也是没问题 5.次卫做了干湿分区功能,原本洗手区位置做了储物柜,后来决定还是做洗手区,把卫生间的功能做多点。 6.主卧拆除原来衣帽间的墙体后做柜子,飘窗拆除后增大了卧室空间
未改动的客厅
打通与书房之间的墙体以及阳台之后,整个空间宽敞明亮。地面利用木纹砖与与灰色地砖分割区域。书房用通透的玻璃门做隔断,没有人居住的时候就是敞开的空间,来人的时候把门关上,立川窗帘拉上就是房间
这次的手法有所改变,空间上利用三联动玻璃门做分区,打开即整合,关上即独立。做一个可以随性的可变空间。材质上选用里木饰面,岩板和木纹砖。顶面采用无主灯设计,这次使用了当下流行的线型灯,让吊顶更干净。暖色的木纹砖是为了提高整体色调的冷度,书房区的收纳柜用了浅灰色门板和木纹色敞开柜相撞。拍照的这天阳光非常好,为整个空间的暖度加分。
这里单独又砌了一点墙体,两边的玻璃门让沙发区形成环形动线,以后有小朋友骑自行车可以转圈圈。木饰面装饰区隐藏了备用插座
近期在听一个“家的平方”的设计师电台节目,里面有很多知名设计师的访谈,其中朱敬一老师说过:一对夫妻感情好不好一定要去看看他们家的厨房,它是让你回归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方式。 在计划拍照的时候,男业主不止一次骄傲的说,他们家的小罗大夫做的饭菜很好吃,约我们拍照的时候一起吃一下。只是可惜拍照时间比较仓促就错过了美味的美食
前面说的家的回归点来自生活的地气儿点,厨房。DK的餐厨一体空间,岛台和西厨功能满足朋友多的时候。即使以后有小朋友了,孩子都是在安全空间,一眼看见
没有了玄关功能,打通了原来的墙体,南北的通风和采光更加通透。增加客厅与餐厅之间的交流功能 厨房功能这次大胆的用了黑色色板。餐厅和厨房采用了下出下回空调设计。原本生活阳台较小,不能安置下洗衣机等电器,这次大胆设计将其露出来放在西厨区。这样不管做什么都在你的“眼皮子的底下”
朝南的卧室,阳光刚好进来
主卧的靠背用饰面板做了造型设计,主卧朝南,拍照的这天刚好有阳台进来
卧室做的无主灯设计,磁吸轨道灯需要在木工的时候提前预埋,衣帽间的柜子靠近走道处设计了一块开放柜区,地面是仿木纹砖
次卧:次卧的床背景用饰面板做了造型,靠北的窗户隔音效果不好,换了断桥铝窗户解决噪音问题
另一半的次卧空间,做了次卧的储物功能和书桌功能,为以后有孩子学习做准备。 次卧的整体搭配没有完全考虑孩子这块,因为夫妻二人觉得还年轻,父母来了可以住这里。
衣柜和书柜整体定制,书桌的色板和衣柜穿插搭配,为了柜子看起来更干净,拉手选择了免拉手
柜子采用2/8藏露原则,有藏有露。
书房靠阳台位置放了一张橙色的书桌
敞开柜的设计的有个小目的就是隐藏空间的检修口
可变空间的壁床设计,方便照顾以后有人来短期居住。 没有来人的时候这里就是开放空间,可以随性变化
次卫的洗手区,定制的岩板双人洗手池
主卫选择深色的墙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