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个80后的超人妈妈,拥有一个平凡且幸福的大家庭,有着她那最可爱的小宝贝们和最有爱的一对老宝贝!她的的出生和童年生活在上海最繁华的一条路石门一路,那是一间小小的不到30平米的小单间,随着上海的改革开放,为了配合地铁一号线的施工开通,她们全家在97年响应动迁号召,搬迁到了宝山区大华社区,房间变大了,有了她自己独立的房间和床,让她的生活一下子感觉精彩了不少。女儿是2009年出生的,是她生命中的小天使,2016年儿子的到来是上天送给他们一家的一份惊喜,可能儿子在还是天使的时候选妈妈选的太心急了,迫不及待的就想飞进她的怀抱。在她怀孕28周时,他就这么意外的出生了。
原始户型,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房子。 改造原因:儿子回家后,一家从5口人变成了6口人后,原本实际使用面积只有50平方米左右的小家庭更加的拥挤,人均活动面积不足10平方米,因为实在睡不下了,夫妻俩开始“分居”,先生住回了自己家,开始当起了周末夫妻和周末爸爸。随着儿子的慢慢长大,以后幼儿园、小学、中学肯定也是会在家附近就近读,至少近10年会生活在这里。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其实他们觉的对不起父母,他们带着小家庭住在这里,因为他们对金佳的疼爱,对外甥女的不舍,对外甥的心疼,让他们的生活变小了,变挤了,变忙碌了,所以夫妻俩真心希望他们可以在生活上过的更加的舒坦。
进入餐厅和客厅是同一空间,餐桌可以分别以不同就餐人数展开不同尺寸规格,2人、4人、6人一直展开最大的12人同时就餐,这样良好的填补了原本无餐厅功能的尴尬局面。
背景墙也安装了电视和投影的功能,同时满足一家人看电视、电影、卡拉OK、听音乐的不同需求。并且在通往房间的过道区域中我们做了秋千和儿童运动的位置,这样能让小宝在家中也能享受到运动娱乐的快乐。
长辈房中我们不仅仅只是两位长辈休息的超大空间,同时又具备了超大更衣区域、洗衣区域、上网区域、休闲茶室区域、雨天晒衣功能等等的组合模式。还有就是我们用墙顶面手绘石库门、紫藤花的图案去还原当年一家在南京路上的记忆故事,让这些代表着当时上海石库门的岁月回忆,因为我相信回忆是最美好的故事。
到了夫妻俩人和小宝的空间,考虑到小宝的身体状况原因和他目前的年龄偏小,还不能独立休息,需要夫妻俩人的看护,我们设计了一个可分可合的变形空间,一个大空间在分的过程中,大空间分成两个小空间,这样也让夫妻俩人有自己的私密空间,但是在合的过程中,夫妻俩人又能照顾到小宝的休息状况。
其中夫妻俩空间中把床折叠的时候,这个空间有是一个书房空间,也能让小宝和金佳夫妻俩人进行阅读与书写。当然也同时给小宝的空间中有了一个上下铺的概念,一层小宝休息,二层单独打造小宝自己的一个空中小娱乐位置,让他从小有一个自己的小空间进行玩耍,但是当小宝长大后也是可以在上铺休息,而下铺进行变形后又变成他自己的书房功能的小区域。
到了大宝的空间中,我们考虑大宝即将成年,女孩子也慢慢需要自己的私密空间,我们同时满足了阅读、绘画、更衣、休息的综合性功能,在面积不大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视觉感不压抑,又多功能汇集一起的可变空间。
厨房区域,采用了集成灶模式,这样能多出原本占位置的吸油烟的空间,无形中增大了储物使用率,在所有的吊柜进行重新布局,使得原本上柜过高,无法正常使用的请款,变得更加舒适、便捷、储物量增大的有效使用,最后在厨房中我们又加入了翻板桌,这也是为了更好的能够在白天家人不多,简单就餐的需求。
到了卫生间空间,本空间原本湿度大、光线暗、使用不变等不利因素,我们做了一个超大淋浴房替代原本的无用浴缸,再加入折叠凳让淋浴更加的安全舒适,当然我们也做了镜前防雾化玻璃灯箱,烘手机,电热毛巾架,安全扶手,悬挂拖鞋架,洗漱杯架、拉升式晾衣区等等细节的处理,最后把灯光换成暖色灯光,一切为了更好的卫生间的体验新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