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大楼非常规的螺旋造型让家中出现了一些弧形角落,此外还有一些不符合业主需求的格局缺陷: ① 厨房的使用面积过小,略显逼仄 ② 卧室较多,导致房间都被切割的小而碎
AFTER
① 将厨房打通后融入客厅,释放整个公共空间 ② 取消一个房间作为多功能区使用,丰富客厅的使用场景 ③ 外拓主卫空间,增加衣帽间与浴缸营造主卧的仪式感
在当时流行的豪宅风当中,室内装饰充满了欧式浮雕线条、大理石地面与金色装饰细节,并不符合屋主的审美。
空荡一点 才更Chill !
进入家中后,迎面而来的是鼓浪屿的开阔海景,视野被打开的瞬间让人一见倾心。 布局与结构具有西方的“形”,而颜色与材质搭配则展现了东方的“韵”,糅合后呈现出整个家独特的气质语言。
简化客厅功能后,仅留下基本的休闲场景为主,让客厅成为一个可以纯粹躺平的放松空间。 配合抬高的多功能区域,客厅的活动类型更加丰富多样,在空间之间也依然保持着功能与视线上的对话。
特意挑选的超宽坐深沙发,让人坐下的同时自然放松后躺。合适的视距范围内,开启隐藏在多功能区上方的幕布与台阶中的自动短焦投影仪,家中瞬间变身私人电影院。
家具选择略带原始粗犷风格的中古单品,增加了空间中的质朴与手工粗糙感。 具有建筑线条的三足木边几,搭配自然气息十足的亚麻与编织材质,无形中凝聚成一个现代且具有原始野生气息的家。
多功能区框景之内的“白色盒子”,利用结构柱体在立面、地面维度形成建筑嵌套,高低层次与结构线条方面都和玄关处的弧形拱顶形成呼应。
超大落地弧形玻璃窗最大程度地放大了海景的气势,面对着郑成功雕像,无一处不成景,直接席地而坐的设置让人更加放松,也拉进了人物之间的距离。
打破隔断后的厨房空间在动线上更加自由,以岛台为中心的洄游路线让人在洗切炒、收取菜品、进出厨房等动线中自如切换。
方形岛台外立面的仿石纹材质呼应吧台椅的藤编元素, 给具有现代感的方圆岛台融入了自然野生的气息。
餐厅位于玄关右侧,氛围安静且自成一派,相对独立的位置明确划分出家中的用餐区与其他活动区。
精致的白色波纹浮刻吊灯下,黑色橡木的伸缩餐桌可应对各种用餐场景,具有厚重靠背的餐椅经典且具有力量感,每一个细节都十分讲究耐看。
走廊上的光影游戏,便是利用了朗香教堂“光墙”的原理,巧妙为走廊增加光线的同时,也用光把走廊与客厅串联在一起。
穿过走廊,来到了真正能够让人躺平的卧室。 同样沿用了亚麻与烟熏橡木的自然材质,落地式床体降低了整个房间的重心,打造出空灵纯净的睡眠氛围。
床头角度面对着海景,一起床即可看海,可谓人生一大享受。 飘窗区域是房间内的休闲场景,也是夫妇俩的专属私人角落。
整面烟熏橡木栅格的背后,是衣帽间与主卫空间。 以米黄与黑色为主的卫生间中,沿用微水泥材质达到无缝衔接的“丝滑感”,让整个家的内外场形成呼应。
家的另一头是孩子的专属空间,使用上下床的形式增加使用场景的丰富性,下面作为睡眠区,上方则是孩子在高处的小小“秘密基地”。 儿童房中的线条与色彩并不会过分孩子气,而是更加简单与空白,留给孩子未来自由发挥的空间。
窗边的游乐区搭配黑板漆墙面,成为了一个大人与孩子可以互动的场所。 几何图案的红蓝色窗帘与星球平衡装置,是属于孩子的天马行空。
次卧与儿童房共享阳台区域,具有相对的距离感却保持连接。 功能简单纯粹的次卧中,运用一些小细节为空间增加质感。 木质的拼接马赛克床头柜,搭配一盏手工樱桃木吊灯,打造出低调优雅的复古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