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猫咪小雪来了我们家,彤妹就特别喜欢和这个新朋友玩耍,毛孩+喵星人的组合让原本那套仅有79平米的小家更是“雪上加霜”:不是玩具、绘本、日用品到处都是,就是钥匙、遥控被塞在某一个角落,最让人头疼的是彤妹总被散落的小物品绊倒、桌子角磕到……大宝如今上了小学,在家里需要独立的学习空间,这让我深深体会到照顾“毛孩”的不易。
原户型隔墙很多,导致南北通风和采光并不理想,与我们预期的“通透感大平层”差距很大。 1:进门没有玄关,室内一览无余。 2:全家人只有4房需求,多出一个房间。 3:公共区域小,不能满足孩子更多活动空间的需求。
改造后: 1:入户正对面增设一面斜墙,凹出独立玄关。 2:去掉一个房间,腾出更多公区面积。 3:联通原本的过道空间改成两个孩子的公共式步入衣帽间,收纳他们的玩具和衣物,实现空间的高效重组。 4:封闭式厨房改为开放,与餐厅形成一体化布局。 5:玄关、书房、茶水间分别加入储物柜。 6:全屋规划多个通道,并进行拓宽处理,方便孩子们肆意奔跑玩耍,同时提高全屋采光和通风。
进门左手边墙面做挂衣区和层板置物区,方便挂外套和包包,正对着的斜墙用挂画做装饰,下方是换鞋凳和大棵绿植,形成清新自然的入户端景。靠近书房的位置做隐藏式嵌入衣柜,补充客厅收纳空间。
将原来的书房和次卧3打通,与客厅连成一个大开间,与阳台之间分别用玻璃门和百叶窗最大限度保持光线和空气流通,将书房移到左侧并设计为半开放式,以白色斜面半玻璃门做隔断。 客厅陈设极其简单,除了收纳柜,就是几张必需的沙发椅,茶几也省去了,尽量减少磕碰孩子的“雷区”。 木地板上直接铺一张几何图案地毯,彤妹可以在上面尽情地摆弄那些玩具,有时间的时候我也会带着她玩,早教课上说这是最好的亲子互动方式。 沿着窗台做了一组白色收纳柜,上方是带玻璃格子门的吊柜,下部悬空方便扫地机器人工作。把零碎物品收纳在柜子中,拿取都很方便,最重要的是使得空间很整洁,降低彤妹对小物品的关注度。 沙发选的是布艺材质,浅绿色特别有早春的感觉,也把原本就很开阔敞亮的空间衬托得更加唯美。 沙发背后的木制收纳柜,与沙发是配套的,用来放我经常阅读的书籍非常合适,孩子独立玩耍时我会在一旁看书陪着,旁边的花形落地灯作为晚上阅读使用。
餐厅与厨房共享同一空间,视线畅通无阻,一家人在此用餐可以与晨光相伴。 为了缓和大面积白色的单调,餐椅靠背选择饱和度较高的色彩。餐桌面以白色石材镜面设计,能随时保持光洁如新,搭配线型木质沙发椅,足够新潮时尚,氛围感很棒。
原户型是封闭式厨房显得很逼仄,还阻挡客厅的光线。仔细斟酌后,将餐厨合并作为开放式,U型橱柜是按照洗-切-炒的下厨动线来布局,两人一起下厨也不会觉得拥挤。 选择吸油烟效果更好的集成灶,也保留了吊柜的完整储物功能。 灶台上方,预留了开放式储物格,方便收纳常用的调味料,保证台面的整洁。 灶台对面是烤箱、电饭煲等厨房小家电收纳区,给孩子做的小零食和洗好的水果也放在这里,午睡起来后他们会自己来拿着吃。
主卧在客厅一侧,打开门还能看到书房和阳台,通铺的木地板整体感超强,房间门打开,彤妹的滑滑车可以骑到任意一个角落。 主卧内部的暖色调搭配得十分协调,从墙色打底、床体桌椅、到窗帘吊灯都十分讲究,营造出柔软的入眠氛围。
将原客厅改成书房后,做了半开放式的设计,当书房门全开时,客厅与书房仍能合二为一,这样一来,孩子的活动区可以从客厅延伸到书房。 只在里面摆放了一张书桌和书柜,墙面安装搁板补充收纳。书房也是双动线设计,工作累了到阳台伸展一下身体,松松筋骨,看看远方,劳逸结合。
客厅和书房外的阳台是联通的,10㎡左右,阳光特别充足,被布置成了绿植环绕的休闲小花园。 小雪也很喜欢这里,趴在桌子上懒洋洋地沐浴阳光大概是它最享受的时候。 拉上纱窗就是我的秘密花园,白色双人椅、绿色单人椅和圆桌的组合简单且优雅,在这里喝下午茶能使心情变得很好。 不晒衣服,阳台也可以变得很有趣。复古吊灯、白窗帘,还有色彩清新、低饱和度的小花砖,涤漾着丝丝浪漫。 夕阳下,犹如杂货铺的小花园里细品下午茶,看看书,听听音乐。简简单单的就能拥有阳光惬意的小生活,是我周末不喜欢出门的理由。 定制格子窗封闭阳台,种满绿植像个小小森林。从祸害绿植的小白到现在慢慢开始学习怎么养护绿植,努力的维护着这一片小天地。
主卫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主卧和彤妹的房间,在色彩的搭配上,延续了整屋清新、自然的色调,干区小白砖拼接墙漆,方便日常打理。 淋浴间采用玻璃门隔断,内部墙壁采用的木纹砖自带“呼吸感”,有种在小木屋洗澡的感觉。 地面做回字形拉槽排水,增加排水速度,能有效避免积水,小朋友洗澡也会更安全。 主卫的一个角落是我的护肤品柜,沐浴洗漱后立刻护肤是每天必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