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梁先生夫妇原来也是住同一个小区,是一套复式。他们说,想要买复式的业主一定要知道复式的各种不方便,特别是在有了小孩后,各种不便更加明显。拿个尿布湿都要跑上跑下,手机也是……当减肥确实是不错的自我安慰。商量再三,于是决定换一套大平层。 梁太太希望房子改造后,可以有中西大厨房,家里要有合理足够的收纳空间,特别的衣橱空间尽量的多,客厅的书房改造成客卧。在风格方面,两都希望是中式风格。 原始户型的优点——这是一套特别漂亮的大平层,客餐厅是十多年前流行的错层设计,大户型3+2的户型。入户有一个独立的大玄关,洁污分区过渡转换非常明显,客餐厅南北通透,还有望江大阳台。 不足的地方是厨房面积较小,客厅电视背景不够整体,与走廊交汇处有个600CM的缺角。
改造亮点: 根据业主的需求,原始结构并没有太大的改动,只是细节之处进行了优化, 1、把厨房的墙体拆掉,做成开放式西厨,打通生活阳台,作为中厨,中西厨之间有个隐形门,爆炒时也能完全隔开油烟味。 2、把电视背景与通道相交处有个600*600公分的缺角位,原来户型这里做了一个柜子。新的方案这里砌墙与电视背景相齐平,使得电视背景更加大气,与客厅相连的卧室也更加规整 。 3、为了扩大主卧衣服的收纳,拆掉与女儿房中间的墙,把墙移到中间位置,主卧瞬间多出一个衣柜。
改造后,原来的厨房变成无油烟的西厨,蒸箱,烤箱等随时能享受与聚餐时与亲人朋友一起下厨的快乐。
改造前——电视墙一分为三段(转角柜子,两面白墙,中间一个正方的实木背景墙)看起来特别的小气。
改造后—— 客厅硬装比较简单,没有传统中式厚重复杂造型,只是通过简单的红棕色木饰面、木线烘托自然宁静祥和的空间基调。电视背景墙两边是木饰面装饰,中间是天然山水意境大理石背景墙。
两级天花,实木线修饰,简单精致。业主喜欢听音响,客厅也做了音响布置,音响线的布置一定要合理,长度足够后期使用方便,高度合适,走线也要尽量走直线。
两张的客餐厅错层设计,层次感特别强烈,客餐厅中间通过实木扶手+玻璃进行隔断。门套也是实木要包边。客餐厅的墙面是佛山人最爱的做法“地砖上墙”,是浅黄色的墙砖。一般二次装修的业主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地砖上墙。
传统的雕花红木沙发,通过照片也能感受到沙发的精致大气。在中式风格装修里,红木沙发的挑选就很重要,不懂红木的,就很容易挑出廉价感。这也是真正中式风格装修贵的原因所在,红木家具动辄就是几十万,甚至更高。
餐厅的面积挺大的,大约12平方。两级错层把客餐厅隔断,12厘玻璃做隔断,整个空间更加敞亮,所以看上去特别舒服。
喜欢中式风格的人,一般都讲究圆满。所以餐桌选择了大气的圆桌,天花部分也对应做了圆形的天花,圆是一个代表吉祥的东西,圆形餐桌从寓意上来说,象征团团圆圆、和谐美好的祝福。
餐桌旁边是一组棕红色的实木餐边柜。柜子上面是开放式的展示主人家心爱的好酒及装饰品。柜子下方是带门的收纳柜,柜门也是实木柜门。
装饰酒柜的这种做法相对比较复杂,每个开放格之间都有10分的立柱,立柱是大理石饰面加金属包边。每一格都做的隐藏灯带。
附上改造前的餐厅对比图,可以感受下不同空间的设计是有区别的,不能一概而论。 像现在提倡的通铺理念,在本案就有点不适用,因为本案房子的面积足够大,并不需要通铺来提长空间感,而相反在大空间需要突出层次感。原餐厅的错层梯级选择与餐厅客厅一样的地砖进行通铺,客餐厅虽然有隔断,但层次不分明。改造后黑金花大理石对客餐厅进行隔断,给人感觉更气派。
厨房位于玄关的左手边,厨房与餐厅、客厅的距离也是这个户型最优的地方。厨房大且独立,但与餐厅之间的动线非常清晰合理。客厅则是完全不受厨房的影响。
利用原来的小阳台做了一个中式厨房,洗切炒的位置都有。
西厨后面还做了一个接近6米的装饰收纳柜。上面同样是开放式型造用来展示业主从各地淘回来的装饰品,下面是收纳柜,满足日常的收纳需求。
实木柜门上精致的木线造型,很有立体感,中式的拉手,尽显中式元素。
最后附上改造前后的对比图。
主卧的设计依然选择红棕色木饰面及实木线条这些中式元素,少量混入常被人说土的玫瑰金属条,现代元素和中式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具有传统韵味的事物,整个空间有很强的包容性。
床品家具选择了比较百搭的款式,没有传统中式家具的庄严和厚重。款色更加轻松自然,十分契合现代人的审美与需求。
床头背景是素色的硬包搭配现代感满满的玫瑰金属线线。在两侧红棕色的木饰面的衬托下,既有中式氛围,但又不老气。
蓝色的窗帘在这个空间里显得十分醒目。
附上改造前后的对比图—— 改造前——通往衣帽间的门是普通带门套的掩门,门的开启局限了床头背景的位置。大空间是中式,然而墙纸是欧色的花纹。显得不协调。 改造后——细节位置做了调整,门靠窗位置移动,并且做成隐形门,既是床头背景,与左边的木饰面呼应,又是一扇门。
粉红色的小公主房——在设计方案时,通过与业主充份的沟通,打破了一个风格走遍全屋的概念,把每一个卧室都当成一个独立的空间来设计。女儿房便是混搭的简欧风。
虽说是简欧混搭,但仔细一看,硬装方面并没有任何欧式的造型,只是床具与书柜,还是窗帘是带点简欧感觉。整个硬装包容性还是特别的强。
墙身做了84公分高的墙裙
附改造前后的对比照—— 1、改造前衣柜是往里面凹进去,上面还有一条梁。 2、改造后女儿房的衣柜移到梁的位置,余下的空间留给旁边的主卧做衣柜。
入户大门正对着餐厅,设计时通过一个屏风花架进行隔断。
屏风旁边是换鞋区。屏风到大门有3.1米长,做了1.6米长的鞋柜,深度350厘米。这样既能与屏风做成一个整体,又能让玄关处空间更大。
附改造前后对比图—— 1、改造前,大门直冲餐厅,过道长而单调
2、改造后,大门往餐厅大概3米的位置做了屏风隔断。隔断选择了金属花格,实木包边的单层屏风,没有选择屏风柜,这样会更通透。 3、入户鞋柜没有选择时下流行的一体换鞋柜,主要原因是面积不允许。
卫生间选择了国旗配色方案红+黄。红棕色的卫浴柜,浴室门+黄色墙砖,搭配起来给人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感,很和谐的。
天花是常用的本白铝扣板
马桶位置也是用金属条框了一圈,做了个简单不的背景。
卫生间的两面墙分别选用深浅的黄色系墙砖,这样能缓冲一下红黄搭配的强列刺激感。
为什么卫生间也要做一些装饰,可以参考下改造前后的照片。 1、改造前的卫生间比较简单,常规的铝合金门,墙上也没做任的装饰,看起来就比较普通。 2、改造后的卫生间既有五星级酒店卫生间的豪华,又有家的温暖感。
客厅和卧室间的通道长接近5米,宽1.1米。走廊尽头是一个端景,端景非常简单,80*80的黄色花纹墙砖四周配上一圈棕红色的实木线。
走廊通道两边选择了挂墙砖。过道中间的柜子,在视觉上能弱化走廊的长度。
一个小小的装饰收纳柜(长度1.4米左右),中间镂空摆放装饰品,上下封闭收纳。
在通铺大行其道的今天,波打线好像谁装谁丑的感觉。其实真的别盲目跟风,走廊太长了,适合加波导线过渡一下,视觉效果好看一点。
改造前后对比图—— 1、改造前走道的右边开头也是一个收纳装饰柜,走廊尽头没有做背景,感觉有点单调。 2、改造后,通道两边铺贴了墙砖,尽头是一个端景,走道也做了波打线,整体视觉层次分明,不繁索,也不单调。
设计问答: 1、你以为通铺是现在才流行的概念吗? 大家细心留意所有的对比图,原来的装修也是十多年前的装修了,那个时候已经流行通铺的概念,所以通铺并不是现在才开始流行。所以装修千万别盲目跟风,要结合户型及自己的需求进行设计。 2、暖色系的搭配才是最合适家居生活的。 还是那句话,装修千万别盲目跟风,没什么是过时的设计,只要搭配协调,哪怕选择十多年前流行的黄色系地砖还是那么高级。 3、波打线真的是土掉渣的代名词吗? 有些户型真的需要波打线进行调节,别嫌弃,该要有的必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