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式玄关、三分离式卫生间、一体式互动餐厨、步入式衣帽间、“树屋”般童趣儿童房,这个套内只有60平的小户型都有了。 然而就在两年前,当L小姐第一次走进这套老房子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厨房太小了,还缩在角落里,一定要改成开放式厨房!卫生间门开在厨房好bug,卧室好方,看来我要的衣帽间很难实现了。”
【改造前】 ● 没有玄关,缺少换鞋区和储物空间; ● 厨卫空间狭小,卫生间必须从厨房进,很不方便; ● 餐厅卡在拐角中,闭塞缺储物; ● 卧室中规中矩,只能放下常规基础配置,无法满足屋主对衣帽间的诉求; ● 男主人想要有专属的游戏桌/办公区,但不能放在主卧影响女主人休息,如何在现有空间中开辟出一块区域。
【改造后】 ● 开放式厨房 将厨房从封闭的角落转移到屋子中央,和餐厅结合,实现开放式厨房,解决空间狭小、缺乏互动感的问题。 ● 三分离卫生间 从传统的布局形式变成马桶间、淋浴间、干区三分离形式,功能明晰、污净分离,腾出的空间实现了男主人想要的游戏房。 ● 下沉式玄关 入户处设置落差三公分的下沉区,左侧打通,设置多功能玄关柜,和干区结合,让入户「换鞋-换衣-消毒-清洁」动线变得更加从容有序。 ● 步入式衣帽间 改变主卧门洞,打通阳台,得到步入式衣帽间,储物量立马加倍。 ● 童趣儿童房 上床下衣帽间的“树屋”式设计,兼顾功能性和童趣感。
原始户型没有玄关,门口的一个小鞋柜承载了一家人的换鞋需求。
改造后的入户视野明显通透宽敞不少,不到一平米的下沉式玄关铺垫出入户仪式感,悬空半高柜搭配挂钩满足多样化的储物需求。 一旁的两组高柜被定义成玄关功能柜和家务柜,分别用来收纳鞋+次净衣以及所有清洁用品及工具。
随着生活的进行,细碎的杂物慢慢占满空间,巧用门上空间,利用同色的收纳工具进行分类归纳,杂乱中构建出秩序感。 配合虎头虎脑的日式门铃和可爱的招财猫,俏皮的细节让人忍俊不禁。细腻而诙谐,传递出主人的生活智慧和生活态度。
改造前的客厅,本来就不大的空间被厚重的家具挤占后越发显得拥挤逼仄。
客厅空间不大,电视、电视柜上墙,透明亚克力边几替代茶几,将硬装及家具体量尽量简化,留出体感游戏空间。 年轻夫妻的家的装修,无需太多条条框框、固守陈规,更多的考虑自己的喜好和实际需求主次、使用频率即可。
侧面留出投影幕布,为了游戏和观影之用。
沙发后是男主人特别要求加出来的办公区/游戏房,利用桌面材质和背景墙串联,使得视觉上更加和谐统一。面向走道一侧采用亚克力桌角,打造悬挑式效果,看上去更加轻盈通透。
改造前的餐厅
改造后变成了开放式厨房,并通过定制岛台+餐桌形式和餐厅结合,放大了空间感,强调了互动性,也让就餐空间变得更加宽敞。
就餐环境的优化让用餐的心情的氛围感也得到了提升,成为疫情期间亲子活动主要发生地。
改造前的厨房,右边是进卫生间的门,所以只能放下一组L型的橱柜,储物和操作空间都比较少。
在固有的传统印象中,厨房总是和油污分不开。随着生活习惯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更加轻松的享受和分享烹饪的乐趣。 将厨房从屋子偏僻的一角转移到中心区域,与餐厅结合,成为整个公共空间的C位。
充满向心的布局使一家三口自然而然的聚集在一起,保持互相陪伴的亲密感。 用屋主的话来说,脱离封闭的“孤岛”,开放式厨房带来的互动属性为她开展“深夜小厨房”带来了更多的动力。
来自屋主分享的收纳细节——抽中抽,将一组抽屉通过分层利用的形式增加储物容量。
改造前的卧室
收纳空间不足是每一个小户型的痛点,把阳台打通,扩大主卧有效利用空间。 增加步入式衣帽间,内设感应式灯光,开门即亮。 半墙木饰面替代床头靠背,床尾预留出更多空间给过道和梳妆台。
没有采用传统的床头柜形式,亚克力材质再次发挥了清透轻盈的优势,安静的隐匿在空间中,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过道的压缩,炫彩造型恰到好处的增添了一丝时尚感。
改造前的次卧,整体空间呈狭长型,放下床、书桌、衣柜后,活动空间很小,日积月累的杂物积累让收纳空间也变得捉襟见肘,慢慢的侵占了仅存的留白空间。
采用上床下衣帽间的形式,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储物容量拓展了一倍。 编织麻绳的形式注入了更多自然感,宛如一间小小的“树屋”般,给足了小朋友娱乐性和安全感。 童趣的云彩灯、小兔子托盘静静的在一旁守候,是否也会每夜随小朋友一起入眠,开启那些新奇美妙的仙境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