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前
这是一套95㎡两居室住宅,位于厦门思明区。业主目前独居,这套房子是为未来的小家庭而准备。本次方案的设计重点在于重新梳理空间的居室配置、动线关系,实现活动空间的动态融合,打造实用温馨的住宅环境。 ❶原始户型为两房配置,空间结构规整,次卧活动空间较局促。 ❷原客厅朝北,自然采光较差;厨房也因窗户狭窄导致进光量不足,影响空间内部整体光感。 业主需求: ❶2房改3房,次卧分别作为长辈房与儿童房备用。 ❷客厅与主卧对调,改善全屋空间采光。 ❸尽可能增加收纳区域。 ❹增加泡茶区。
装修后
❶重新梳理空间布局、动线关系,协调各区域占比;阳台均打通,扩大了使用面积,满足3房需要,有效实现空间动静分离。 ❷敲除室内多余的非承重墙,公区空间视野开阔;厨房采用半开放式设计,减少光线遮挡;儿童房设室内窗有利于光线引入。 ❸格局大范围变动,梁位全部暴露,因此过道至餐厅区域的吊顶整体采用平吊修饰梁位。 ❹立面造型与收纳储物充分结合,分别体现在玄关区、客厅背景、卧室衣柜与公卫干区储物等处。 ❺空间采用现代奶油风,浅色饰面搭配木元素营造简约温馨的空间氛围。
设计亮点
入户玄关区域设计了深度为380mm的玄关柜+换鞋凳过渡,底部留空,形成高低错落的造型,妥善解决了入户的收纳储物问题。右侧墙面安装洞洞板,适应收纳多样化。 空间自入户起全屋通铺了600*1200mm的仿微水泥柔光砖,色彩饱和度低也便于打理。
设计亮点
客厅与原卧室对调,此区域为南朝向是住宅的最佳采光区、观景区,考虑到将自然光线引入内部空间,因此敲除了公区的多余墙体,动线尽可能开放,呈现开阔爽朗的空间观感。 客厅的电视、沙发背景均优先考虑以储物形式设计,整体收纳性能攀升,视觉上也简洁明了。 软装更注重质感和舒适度,绒面单人椅为室内引入暖色,软糯蓬松的浅灰色沙发则带着独一份的“贴心感”,一侧搭配的Akari 10A 落地灯来自日本雕塑大师野口勇的经典纸灯系列。
设计亮点
泡茶厅是阳台纳入客厅里面的一部分 ,扩大了可活动范围,两个空间之间增加拱形门洞过渡,客厅采用简单的吊顶设计不压层高,局部的斜面吊顶+暗藏灯带设计能够弱化大梁的硬朗感。 阳台贴合生活需求,收纳、洗衣电器和洗衣池等各项功能融为一体,除了发挥生活阳台的功能之外,也作为泡茶区,泡茶桌则适应原户型的地梁结构,带有造型层次感,搭配绿植提升了自然氛围。
设计亮点
餐厅区域适应原空间梁位,因此整体平吊,顶面一道180mm的黑色哑光铝合金轨道则自然成为餐厨的空间区隔。 客餐厅之间的主通道动线通过弧形墙面柔和过渡,既贴合实际使用的舒适原则,也保证通行安全。
设计亮点
厨房为半开放式设计,采用吊轨联动门可以有效阻隔油烟,当联动门日常保持嵌入状态时,餐厨则包容嵌套,功能适应生活场景多样化,增加了相邻空间的互动和实用性。
设计亮点
主卧规划在原来的次卧区域,在横、纵向均有拓宽,主卧与长辈房协调,墙体向外偏移500mm,主卧内得以设置深度为550mm的衣柜满足收纳需要。卧室门后则规划了深度450mm的开放储物柜,空间利用更紧凑。
设计亮点
主卫入口采用极简的幽灵门,卫生间内定制了梳妆台+洗脸台一体柜,弧形转角台面设计能够扩充使用空间,下方搭配柜体、抽屉组合,满足日常洗护、化妆用品的收纳需求。
设计亮点
次卧作为长辈房是原来的客厅,敲打原阳台墙体后扩大了横向空间面积,空间呈现清爽的中性色调,软装偏向简约柔和,意在打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卧室的床头背景设计能够覆盖原空间的管道,而两侧附加的柔光灯带,也保持了整体造型的对称协调。 卧室整体封窗,原始空间的地梁结构在饰面修饰后形成地台,转角处连接床头,强化了结构的功能性与层次感,在日常生活中,可放上抱枕或软垫,成为休闲一角。
设计亮点
儿童房与玄关换鞋凳之间以一扇室内窗衔接,巧妙利用空间差优化室内采光。卧室的吊轨推拉门饰面与窗户饰面相同,均为水纹玻璃,能够保证私密性。 儿童房内利用层高整理空间结构,专门设计了上床下柜,留出休闲活动、学习办公的空间。上层的休息空间带有了简洁的圆拱和镂空元素,增加场景趣味性,好玩又好住。下方设置了1.8米储物柜用于收纳,保持空间整洁,目前该空间作为业主的书房使用。
设计亮点
公卫调整了入口位置,设置在靠近客厅的区域。公卫采用干湿分离设计,干区增加储物区;卫生间内部的墙地饰面统一采用奶白色柔光砖,视觉上干净极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