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前
本期向大家分享的,是位于北京朝阳区套内43平的一套一居室,这套房子是屋主夫妇的婚房。在北京打拼多年,夫妻二人准备在这套房子里走向下一个人生阶段。 相比远大新的五六环甚至更远的郊区,这对年轻的夫妻更偏好交通便利的老破小,一个是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下班后不愿意再拖着疲惫的身躯忍受高峰通勤。 另一方面,这套房子是用于过渡时的刚需房,也许未来纪念会考虑再次置换,室内的房子更方便出手。 但是选了老破小不代表就是将就妥协,所以男主人R先生,经过多方对比之后找到了住范儿,让我们赔他们夫妻二人共同改造这套婚房。 北京这种老式的楼板房的通病是承重墙特多,能改动的空间很小。 这个户型的入户门处面积不大,还得承担餐厅+客厅+玄关多重功能,显得十分拥挤。 卫生间面积小采光差,收纳空间也不够,厨房台面小的完全不够用,阳台老旧安全性也让人看了忧虑。 R先生夫妻表示,他们习惯在客厅待的时间长,所有客厅需要更好的采光,而卧室只需要有正常的休息功能即可。
装修后
我们直接把客厅和卧室位置对调,选择了牺牲卧室拯救客厅。 把全屋唯二能动的非承重墙,改为了半墙,用开放式厨房,换更大采光。 再调整卫生间门的方向,利用隔壁储物间,把洗手池拎出来,实现干湿分离。
设计亮点
改造后进门直接拥有1.2米的玄关鞋柜,还留了挂衣区和换鞋凳,下方留的懒人踢还方便放常穿的鞋子。 中间留空做常用小物件的展示区,很具有90后的年轻人特色。
设计亮点
背后的卫生间改变门洞以后,把正对的储物间,改成洗手池和L型的衣帽间,柜门上还能拥有全身穿衣镜 里侧。 洗手池空间虽小,但是有很多好用不显乱的小细节:日常用的洗漱用具都巧妙地藏在镜柜内,墙上还有谁风机固定装置,吹头发时能够解放双手。 半墙高出洗手池15cm左右,可以遮挡洗手池台面上的杂物,从外面角度完全看不到。 内部则保留了马桶区和淋浴区,浅灰色的瓷砖让小卫生间更显亮堂,一改之前狭小拥挤采光差的情况。 马桶背后的墙体还可以用来收纳清洁用品和手机等随手物件。
设计亮点
卫生间对面就是卧室,洗完澡出来穿好衣服,走两步就去睡觉了,动线也改得丝滑顺畅。 卧室不大,但满足睡觉功能绰绰有余,采光设计也相当精妙。 床尾的柜子作为厨卫隔断,上方开了半墙折叠窗户,引入厨房的自然光。 从厨房一侧看,伴侣做好饭直接喊爱人起床吃,更增加了一些生活的温馨瞬间。
设计亮点
空间对调之后的客厅,紧靠光线充足的大阳台,采光大大提升。 沙发旁边还安排了升降电脑桌,来作为办公区娱乐区。 同时用可移动边几代替茶几,灵活方便,更显宽敞。 对面的电视挂在新砌的1.3米高的半墙上,上面不封顶,连通背后的开放式厨房。 视觉上更显开阔,原本的小黑屋直接变得通透敞亮。
设计亮点
一字型的厨房相比改造前,使用空间翻了一倍。 玄机在于把冰箱安排在两个承重墙中间70公分的凹位,小角落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冰箱上满满的冰箱贴,记录了小夫妻共同走过的幸福时光。 冰箱上的便利贴,也是这对爱人热爱生活的小细节! 电视墙背面设计了储物柜增加收纳。 加上轨道插座,就是水吧台,小型咖啡机、破壁机等都可以在这里摆放,R先生说,他有时候会在这里一边冲咖啡,一边和客厅的妻子聊日常。 并且半墙的设计,既方便安装轨道插座,从客厅方向看,又让插座、杯子变得隐形~
设计亮点
吃饭用这个折叠餐桌搞定,小户型真的强烈推荐,能让餐桌餐边柜合二为一! 空间就是用这些神器解放出来的。 平时桌子嵌入餐边柜不影响走动,用餐时抽出桌子,可以轻松实现三四个人同时进餐~
设计亮点
阳台没有选择从中间隔成两个,业主保留大阳台形成的回游动线。 为了避免浪费空间,中间设计通顶收纳柜。 厨房这头设计洗衣家政区,洄游动线最大程度保障公共空间的通透感。 43㎡的小户型,从原本的老、破、小、黑,改造后完全看不出原本的短板,所有功能一应俱全,小黑屋直接变大变敞亮。 就像R先生说的那样,生活嘛,还是要有一些坚持和自我,不随便妥协往往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你还想看更多的老破小/精装改造吗?那我们就下期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