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前
公区偌大,节奏失衡。房屋原始空间有1/3为不规则形,相关空间利用率受限,动线曲折。入户开门见厅,不具备私密性,收纳空间有限。厨房面积狭小受阻。洗手间隐蔽昏暗,布局不合理。
装修后
1、自南向北,通过软装陈设、空间留白、门片、岛台的依次建立,重构空间秩序。 2、针对异形区域,沿斜墙建立柜体,拉齐空间边界。公私区分界处促成洄游动线,串联起小孩房、家政间、客卫、书房及公区,空间利用率增强的同时,变得通透有序。 3、玄关搭建虚实结合的悬空体块,提升空间的私密性,形成完整的归家收纳体系,仪式感十足。 4、打通厨房原有共墙,依托管道增设岛台,扩大操作台面与收纳空间;配置三联动移门,促成可开可合的半开放式餐厨空间。北侧窗下设置保姆间。 5、将原衣帽间与主卫合并,建立卫浴三分离,形成主卧套房。
设计师结合玄关功能需求,取意「多宝格」解构形态,合理嵌入穿衣镜、换鞋凳、挂衣架、收纳柜等机能,上下悬空设计,通风引光,功能与风格合一。
客厅电视柜顺应斜墙,边界拉齐。阳台打通,强化联动关系,软装灵活适应多种场景。皮质背景墙由玄关延伸至阳台,增加了空间的互动性。
餐厅与客厅通过方格转轴门形成自由关系。岛台、餐边柜、酒柜、水吧台功能齐备。在自然光的作用下,多种材料共同营造出雅致氛围。
厨房与餐厅设置三联动玻璃移门,简餐爆炒轻松切换。岛台扩充备菜空间,亦适小酌。
主卧空间经由客厅皮质隐形门步入。木材、布面、纸帘营造松弛感。
灯箱设置于卫卧之间,补充通道照明。三分离、双台盆,同时满足男女屋主分区使用。
榻榻米、书桌、柜体一体成型,兼备休息、书写、收纳、置物、照明等功能。趣味墙面给未来小朋友提供了创意空间。
位于北向的多功能房,为屋主提供一个安静的独处空间。
洄游动线串联了家政、卫厕、收纳、展示等功能,亦是公私区的分流通道,家人们由此徐徐穿行,在这座自由的现代大宅中,体会明暗有度的「几许」游园体验。